浅析九年级英语教学从何下手
九年级,也就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年,学生马上要进行中考,课程紧张,心理负担重;教师要对学生的课业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心理压力大。这一年的英语学习要汇总初一、初二的所有章节,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以的,因为学生时期兴趣是关键,必须转变方式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很重要,因为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课堂获得不一样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觉学的轻松,教师也教的轻快。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对未来的学习之路起到了铺垫性作用。所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希望能为同行起到参考作用。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有信心才有动力,有目标才有方向。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汇总时期,文章内容也变得复杂,从而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极大的要求。学生这一时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然后遇到复杂的学习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变得焦躁不安,丧失学习信心。所以,教师作为课堂的整个领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一下几点入手。首先,课前准备要充足,将重难点进行合理分析,将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合理的计划。所以教师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在计划中明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的阶段目标,配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来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同时还要加强督导检查的一个力度,因为学生的自控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为了确保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时事,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英语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夯实基础,查缺补漏
英语课程是循序渐进的,从音标学习到词汇记忆再到句型理解,所以如果从初一、初二英语就没有打好基础的话,在面临初三英语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难度很大,从而丧失信心。那么在初三时期如果可以快速达到这一点呢?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九年级英语学习主要是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我想,在学习中要分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要以大纲为标准,以课本为依据,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都要细致地学习,力求基础,全面。所谓基础,是指学习要抓住“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全面,一是指学习要全面覆盖所学知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现象,绝不能冷落“差生”。
2.找出不足,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上。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应穿插在教学单词的时候进行。在教新词的过程中及时讲解有关的语言知识和单词辩音,及时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要善于触类旁通,形成语音类、单词串,力争使没有掌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日常交际用语的补漏要融汇于“四会”的语言运用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要不断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力争做到听得懂、说得脱、读得畅、写得神。
三、模拟训练,综合提高
通过查缺补漏,学生的基本知识已经变得比较系统和完善。但是一些重要的内容还是要加强练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难点,做到熟练于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题进行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再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评。那么什么来进行讲评呢?讲评首先应该对这个问题本身进行分析和涉及知识点的搜索,找出学生再次出错的问题之处,有效的进行讲评。当然了,如果只是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讲评是不能使学生深刻记住这个问题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应该拓展相关的习题来让学生们进行巩固,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课本为主,资料为辅。
那种迷信资料而放弃课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同时,那种排斥资料中所提供的先进信息的做法是固步自封的。无庸质疑,课本是基础,而好的资料则是加深课本、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但资料可以突出课本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课本中所不具有的先进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因此,无论是开始复习的夯实基础阶段,还是构建知识、归纳基本方法及技巧阶段,都要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但同时,也要精选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
2.讲练结合,练重于讲
基础知识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归纳都离不开讲,但更离不开练。不练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不牢固,更不能深化,因此,练比讲更重要。要精讲,也就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多练,就是让学生做足量练习,但杜绝那种不加选择的重复练习,要有针对性。如果还是进行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切实可行,符合学生实际。以上三点是我在课堂中经常采用的几种方式,新的教学方法还需再行探讨和实践。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加上课堂中一些有效的针对性训练,这样继续下去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课堂高效性,继而在中考中拔得头筹。
作者:魏华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