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教育饱含情蕴
“声声入耳”的歌曲让人享受,令人动情,弹奏者必定用心,倾情,勾起听者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面对英语教育,同样如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做有“情”的教师,上有“情”的课,营造有“情”的英语教育环境,开展有“情”的教育活动,努力将有“情”的英语教育“曲调”弹奏得“声声入耳”!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堂课好上,一堂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课则需要我们用些技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我们不妨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入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情境中,自然习得。
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形式多样,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老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导入环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回想起上过的这么多课中,还是有不少课让孩子感觉特别“带劲儿”的。在教授How much?复习课时,学生对应有的知识已掌握,这时如果配上练习确实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可是这课比较特殊,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对话,但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的学不正是为生活所服务,我们的生活不正是最天然、最自然的习得场所吗?所以在上课前一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合作组画出自己喜欢的食物、饮料、衣服、学习用品(涂上色彩更棒),同时在背面用英文写下自己预卖出的价格。在课伊始,我拎着一个自制购物包进教室,学生很快明白我是一个顾客,他们也立刻进入角色——小贩。我到每个合作组中去购买,和孩子自然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大方流利地向我推荐,有的孩子有些胆怯,说的有出错的地方,他们同组的“小贩”立刻帮助其纠正,生生互助的美好场景自然呈现。在之后学校举办的跳蚤市场中,我也带孩子参与,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努力使以后每一节课都在创新而非重复。
二.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
让学生对课堂真正感兴趣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学生见识广,思想丰富,知识的获取不再是等待教师的传授,想要学生认同你,就必须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是以环保为主题的,如Keep our city clean;Protect the Earth等等,教授此类课文时,更多的是我们教师在给学生渲染一个氛围,我们的环境如何的糟糕,然后在课堂上让我们的孩子凭空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想出宣传口号,这样的课堂孩子也许背下了几个单词,也许说出了一连串的句子,但是文本并未得到延伸,并未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影响。过年贺岁片《美人鱼》给了我很大的灵感,我将其中的一些片段引入到我的课堂中,其中美人鱼珊珊的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最后一点新鲜空气都没有,挣再多的钱也是死路一条。”还有捕杀大量海豚的景象,不仅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底,在表达方面也明显畅所欲言了,从保护地球谈到治理雾霾,从节约资源想到如何废物再利用等等,与其讲一大堆的道理,不如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用自身的体验代替老师的直接告知,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自由地表达。这正应了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三.润“情”细无声
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出现,有的孩子不愿意轻易听从别人的话语,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会更相信自己的感觉,更遵从自己的内心体验。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上好课的同时,还需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用真情引领他们。
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几十双眼睛期待的看着我们,微笑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当我们走出教室时,亲近他们才是最好的选择。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们是否去关心来自不同家庭,每天发生着不同故事的学生的情感,是否给予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思考等都值得我们反思。
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在与孩子每天的相处中,让我们心对心地听听孩子的倾诉,也可把教学中的点滴与孩子们分享,让孩子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认可,这样才能更好地教,才能知情并进!
作者:周圆圆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
上一篇:泰国英语教育现状反思
下一篇: 把生活教育带入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