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亚夫:构建英语教育多元目标
“起步晚一些,同样可以学好英语……学习英语关键不在于接触语言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语言的频度和环境。”
“外语学习就如同把大脑带到健身房一样,能够促进我们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汉语。”
“学习英语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交流的工具,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心智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另一种语言去思考,教会学生国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品格和国际视野的人。”
“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国英语教育需要建立多元目标,将学生的品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去。”
《英语学习》(教师版):“北外青少”近日一份针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八成的家长认为,小学低年级取消英语课程并不会影响他们让小孩学习英语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是不是越早学习英语效果就越好?您如何看待年龄和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龚亚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支持“早开英语课程”的观点主要是认为语言学习存在着一个“关键期”,觉得孩子过了“关键期”再学语言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或者是发音中带有明显的“母语口音”。实际上,“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针对移民至英语国家的儿童在自然环境下掌握英语的研究,并不适合我国这种缺乏语言浸入机会的环境。没有研究表明,在我国这样外语学习的环境下,早几年或晚几年开始学习英语会对学生最终的英语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起步晚一些,同样可以学好英语。
简单地说,学习英语关键不在于接触语言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语言的频度和环境,包括学校正常教学时间内所能提供的语言输入,课外学生接触语言的频度等等,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说对语言的“接触”得有实质性的意义,即真正要有互动与交流,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机械模仿。所以虽然可以早学英语,但又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盲目开始,特别是仅仅依靠每周一两节英语课的时间,孩子是难以学好英语的。因此家长不必担心孩子晚几年学习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发展。不过,也要明白,虽然晚起始开设英语并不影响孩子学习,但是如果开设,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如果一周只开设两三节,还是难以学好。我的观点是:教育行政部门既不要在小学低段强行推动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也不要“一刀切”禁止有条件的学校开设。
《英语学习》(教师版):近年来有一种看法,“英语热”影响到了青少年对汉语的学习。小学阶段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损害儿童思维能力的发育,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龚亚夫:认为英语的学习会影响汉语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首先,从时间上说,儿童每周接触母语大约100小时,英语学习不过2—3小时,不可能影响母语的发展。如果认为目前学生语文不好,那应该从语文本身去找原因。其次,国外有研究表明,大脑不同于以前人们认识到的那样,大脑更像肌肉,需要认知的锻炼。对于双语儿童的研究显示,多接触一种语言不仅能使大脑更加灵活,而且能使认知能力得到增长。双语儿童大脑中的灰质密度更大。灰质涉及信息处理,包括记忆、话语能力和感官知觉。而从小就接触两种语言的儿童大脑的灰质最多。
我看到一个资料,美国大学理事会统计,学习过四年或更多时间外语的学生,比没有学过外语的学生在SAT(美国的大学入学参照考试)数学、英语(相当于我们的语文)成绩要高出140分以上,其阅读能力也更强。英国的学者,如Cook等也有研究,表明会两种语言的人具有“多元能力”(multi-competence)。儿童学习外语对于自身的智力发展有益,能讲两种语言的儿童对语言本身有更敏感的意识,而且对于母语语法特性的理解也快于单语的儿童。我们所熟知的现代汉语大家,如鲁迅、赵元任、老舍、吕叔湘、钱钟书等都有过外语学习的背景。所以,外语学习就如同把大脑带到健身房一样,能够促进我们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汉语。
《英语学习》(教师版):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在英语上,到最后还是学不好。有的甚至直言说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如果把时间用在其他科目上,说不定效果更好。那么,您认为这种“学不好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暴露了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哪些问题呢?
龚亚夫:英语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最大的问题是英语教学界现在实际上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为:英语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这就使得我们往往还是以教授语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虽然我们也说英语教育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在具体教学目标、教材设计和测试题中,我们仍然考虑的是语言本身,即使强调的是情感目标,也是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最终还是为了实现语言目标服务。
我认为就基础教育领域来说,学习英语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交流的工具,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心智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另一种语言去思考,教会学生国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品格和国际视野的人。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主要是在教学方法这个层面去研究怎么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其实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最后才是教学方法上的改进。还有测试,目前很多测试的内容还是以辨别那些人为制造的“错误”为主,使得学生和教师花太多时间做无谓的练习,这些都需要做出调整。
《英语学习》(教师版):您心目中理想的中国英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龚亚夫: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外在目标如语言运用目标,也要有清晰的内在目标如社会文化和思维认知目标。现在我们总是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实际上这两种思维方式是由每个人的品格所决定的。古人认为,习惯已成,既是品行。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国英语教育需要建立多元目标,将学生的品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讲“open the door”这个短语时我们就可以融入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当你开门的时候你要先hold the door open,看看你后面有没有人要过。比如我在New Notion English这本小学教材中不仅教学生用英语表达时间,还教学生时间管理;再比如,教学目标是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但是英语语言活动可以体现为扫地、洗碗等具体的家务事;我们不仅教学生说喜欢什么体育活动,还要教会他们在生气、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什么运动,释放压力,缓解矛盾;在伤心时,可以做什么排遣心里的难过情绪等,而不是单单为了学习一些英语单词和语法。这样,他们不仅学会语言,还能学会与人交往和相处,养成健康、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英语教育还要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式,探索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通过英语学习,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语言,更重要的,还要培养他们具有21世纪公民应的核心能力和思维方式。
作者: 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4年1期
上一篇: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育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