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发布时间:2015-07-04 20:07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一直以来我发现我们的小学英语公开课、研究课都有一个倾向:一节课里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教具,课堂活动一个接一个,小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高涨,似乎这样的课就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但是,往往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开始兴趣大,不久就分化,最后见了就害怕”的局面。本人作为一线教师,这样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学生课后不能说,不能读,家长意见大,来自学校质量要求的压力也很大。这些问题曾经让我们非常痛苦。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反思,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知识不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差。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真实有效的课堂。
1.教学活动要重视实效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活动化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一种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是一种真实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不是走形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关注教学活动是否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例如,在活动设计时,你是否关注了教学目标?你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你的设计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如何使每个活动有逻辑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堆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真正把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真实的活动中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设计活动和实施活动时能更多地思考这些问题,那你的活动才是真正为内容和目标服务的。才能真正实现一种真实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2.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是激发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们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但未能处理好兴趣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的关系,把兴趣目标盲目扩大化,在无意中将兴趣目标看成唯一目标和最终目标,似乎学生开不开心,对课堂教学感不感兴趣成了评价一堂课的第一要素。这样一来,英语教学就很容易忽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落实,随着年级的增长和教材难度的提高,学生在缺乏基础知识和技能积累的情况下,就无法适应进一步的英语学习了。没有了成就感,兴趣也开始逐步减退或消失。到最后,除了一部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还保持着学习兴趣外,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已不感兴趣了。
事实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趣、有新意、有创意,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逐步过度到通过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英语能力的发展,获得成就感,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激发内在动机,这样才能使兴趣真正持久,而不是停留在仅仅“取乐于学生而不能发展能力”的肤浅的兴趣培养上。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只有entertainment(娱乐),没有study(学习)”。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小学英语教学增色不少。但是,我们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摈弃了翻译法、直接法等在一定环境下形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一味地追求全程英语教学,整节课不说一句中文;还有的老师为了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意思,有的单词借助卡片或者其他教具可以让学生明白意义,但有的抽象的词语如果直截了当地用汉语翻译出来教给孩子不就起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吗?也有的课从头到尾学生没有翻开书,课后学生连教的哪一页都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是浮躁的,如果课堂教学不能沉下去,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的课程目标就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在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时,不要抛弃原有的、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或者对原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正确认识和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倡导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有盲目性和片面性。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它是指通过体验、探究等过程,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但它的前提是用已有的知识构件起新的知识,因此,在使用这个方法时应该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课堂在教授新课阶段就在使用这个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语言的输入怎么能有输出呢?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看不到知识的“教”这个环节,似乎学生不学就会用了,给人的感觉是课堂很假。
说到底,就是我们目前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不恰当的“输出型”教学方法。关于这个问题,包天仁教授在《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反思》一文中指出:“我们目前都是在采用输出型的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这就像我们没有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到了秋天却想收割庄稼了,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样,没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这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inputinstruction,或者叫input-basedinstruction,或者叫form-focusedinstructed,以输入为主的教育,而不是目前实行的这种输出型的或称为交际型的、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类型。”
总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给学生们创设活泼、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积极努力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英语课堂,使学生快乐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1.教学活动要重视实效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活动化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一种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是一种真实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不是走形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关注教学活动是否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例如,在活动设计时,你是否关注了教学目标?你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你的设计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如何使每个活动有逻辑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堆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真正把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真实的活动中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设计活动和实施活动时能更多地思考这些问题,那你的活动才是真正为内容和目标服务的。才能真正实现一种真实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2.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是激发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们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但未能处理好兴趣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的关系,把兴趣目标盲目扩大化,在无意中将兴趣目标看成唯一目标和最终目标,似乎学生开不开心,对课堂教学感不感兴趣成了评价一堂课的第一要素。这样一来,英语教学就很容易忽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落实,随着年级的增长和教材难度的提高,学生在缺乏基础知识和技能积累的情况下,就无法适应进一步的英语学习了。没有了成就感,兴趣也开始逐步减退或消失。到最后,除了一部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还保持着学习兴趣外,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已不感兴趣了。
事实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趣、有新意、有创意,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逐步过度到通过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英语能力的发展,获得成就感,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激发内在动机,这样才能使兴趣真正持久,而不是停留在仅仅“取乐于学生而不能发展能力”的肤浅的兴趣培养上。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只有entertainment(娱乐),没有study(学习)”。
3.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小学英语教学增色不少。但是,我们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摈弃了翻译法、直接法等在一定环境下形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一味地追求全程英语教学,整节课不说一句中文;还有的老师为了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意思,有的单词借助卡片或者其他教具可以让学生明白意义,但有的抽象的词语如果直截了当地用汉语翻译出来教给孩子不就起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吗?也有的课从头到尾学生没有翻开书,课后学生连教的哪一页都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是浮躁的,如果课堂教学不能沉下去,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的课程目标就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在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时,不要抛弃原有的、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或者对原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正确认识和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倡导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有盲目性和片面性。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它是指通过体验、探究等过程,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但它的前提是用已有的知识构件起新的知识,因此,在使用这个方法时应该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课堂在教授新课阶段就在使用这个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语言的输入怎么能有输出呢?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看不到知识的“教”这个环节,似乎学生不学就会用了,给人的感觉是课堂很假。
说到底,就是我们目前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不恰当的“输出型”教学方法。关于这个问题,包天仁教授在《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反思》一文中指出:“我们目前都是在采用输出型的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这就像我们没有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到了秋天却想收割庄稼了,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样,没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这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inputinstruction,或者叫input-basedinstruction,或者叫form-focusedinstructed,以输入为主的教育,而不是目前实行的这种输出型的或称为交际型的、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类型。”
总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给学生们创设活泼、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积极努力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英语课堂,使学生快乐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上一篇: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点滴
下一篇:围绕任务型教学 培养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