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研究
英语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外语与文学双重作用。英语文学的学习是培养人心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激发人的灵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然而,传统英语文学课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而相比之下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与记忆者。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此种模式已无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需求。
一、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中,文学似乎成了“故纸堆”里的东西,少有人问津。文学有时被看作阳春白雪,可有可无;有时仅被看为风花雪月的浪漫事,供人消遣;有时又被认为太高深,高不可攀。反正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太不实用。就我所认识的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中,没有想报考文学专业的,他们普遍认为“文学没用”,而旅游、经贸、翻译、语言学则比较受青睐。
这种现象固然与当今社会流行的实用主义风气有关,但一些大学对文学的轻视也是难逃其责的。正如张维又教授所言,“有的外语院校为了迎合一时的财贸金融热,纷纷放弃传统的语言学、文学课程,而开设外贸英语、经贸英语,这其实是对学科建设有害的举措”。
大学不是训练班,不是训练“技术员”的,而是要培养完整的“文化人”。走出校门的学生应该是素质优秀的人才,不仅有语言能力,还要有文化后劲,而不是只学说话的鹦鹉或语言工具。而“英语文学课是体现英语专业特点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劝善,宣扬同情、人文、关怀”,能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优良品格,所以文学课对学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可见开设文学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另一方面,外语本来是一种极富人文精神的学科,如果我们只重视语言技能训练,轻视人文素质培养,把“听、说、读、写”四会作为培养目标,就把外语变成了一个工具学科,“甚至都算不上一个学科”。外国文学课对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形成良好品格、扩大视野是极为重要和有益的。学外语的人不应光是会说会写某种外语,还应懂得该国文学、文化背景知识,否则,这样的学生只能算是一种语言工具,甚至都不是一个好的工具。
二、英语文学教学的改革研究
1.教育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包括英语文学课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英语教师一直采取“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件”,不会自己动脑思考,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一些学校的英语文学课中,往往使用一本教材,既讲史又讲选读,这样效果往往不好。因此,要在教学中将文学史和文学选读分开来上。文学史课程主要强调系统性和知识性,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学的发展过程,熟悉英语文学的全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及不同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文学选读课则强调对个别作品的深入研究。
在文学史方面,强化文学常识的介绍,加入了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的知识,更新了许多教科书中陈旧、过时的观点,补充了很多教科书中没有包括的二战以后截至目前的、后现代主义的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及研读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1、启发激励教学法。在教学中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不满足于现有的“权威”结论。在网络时代,对固定文本的理解趋势呈现一个“中心消除趋势”。如果学生们对名家的评论或名家的译本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那么他们就会一味接受,而不敢提出任何质疑,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僵化,更无所谓创造性了。因此,要提倡个性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不受教师的固有思路和权威观点的限制,进而扩大其课上的参与空间。
2、实验探究法。这是借鉴理工科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探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更好的指导文学课的教学。意象派诗歌历来令学生感到头疼,他们难以体会隐含的抒情,更不用说去领会寓意了。教师剖析诗歌包含的写景、抒情、寓意的三段式,介绍意象派诗歌突出写景部分,将抒情隐含其中,将寓意留给读者自己。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模仿并创作意象派诗歌,然后介绍自己的诗歌意欲抒发什么情感、传递什么寓意。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意象派诗歌的写作特点,进而学会欣赏意象派诗歌的美及其领会其深刻寓意。
3、课题研究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调研课题来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独立研究的能力。
4、讨论、辩论法。创新教育一定要保证学生交流活动的进行。讨论和辩论是交流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开展课堂讨论是使学生在英语文学课上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讨论能够明显激活学生们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当中,一直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5、娱乐活动法。影视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为英语文学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播放根据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可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组织学生排练英语短剧,并在课堂或其它场合表演,这是一项集学习与娱乐于一身的方法。通过亲身参与文学活动,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文学的召唤,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于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学的兴趣,陶冶其情操,增强其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信心。
无论是英文系与中文系都应该用英语来开设的英语文学史,把英语定位在进入英语文学、历史与文化知识背景的一个路径或工具,在获取英语文学、历史与文化知识的背景中提高英语的技术表答能力。在全球化时代,跨族群的不同语言持有者必须需要一种秉有国际性通用的语言进行交流与对话,当我们在认同英语已经是一种普适性的国际语言时,绝不意味着在认同中承认了英语原创民族因其语言的国际化而表现出来的民族扩张性,实际上非英语国家及区域在使用英语时,也把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个性也融铸于英语中,英语在走向国际化时也必须以淡化自己的民族性成为一种适用于全球化的国际公共语言。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