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4 20:10
摘要:“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对人类认知活动中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语言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用于语言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模因论启发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模因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度。
关键词:模因;英语教学;有效度
引言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我们以模因的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分析模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联,探讨语言模因理论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有益启示,并就模因论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运用、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输入、语言环境的创设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简述模因论
模因(meme)是模仿生物传递单位基因(gene)而提出的文化传递单位。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meme,以模仿gene。他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我们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何自然,2005)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指出,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段。l)同化(assimilation);2)记忆(retention);3)表达(expression);4)传输(transmission)。何自然在《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中提到,语言模因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何自然,2007)
二、模因周期与口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模因的生命周期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握模因周期规律,运用规律,实现更有效教学:
第一阶段:同化(assimilation)
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同化学生,这种同化就需要英语教师能够选择有针对性的同化内容,采用有效的同化方法。大学英语教学随着评价体系的逐步改革,也正在向实用方面发展,就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学内容就更加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结合,比如,针对艺术系、化工系、经管系、动漫系、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在授课时,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英语学习材料时,要选择那些实用性强的,与当今社会生活和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相连的,同时,学生有必要、且乐于复制、模仿和传播的学习内容。此外,为了让学习者学到真实地道且实用的英语,教师也要保证学习和输入材料的高质量性。在同化方法上,戴士弘教授指出: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三条是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这是课程能力目标的直接结论。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用什么训练?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做什么事?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教师在课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兴高采烈地跟随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戴士弘,2007)
第二阶段:记忆(retention)
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即背诵,能在大脑中复制出来,用于语言交际。在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发现几篇有关依据模因论重拾背诵的文章:《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杜鹃,2006),《从模因理论重新认识背诵在外语教学中作用》(傅志海,2007),《背诵”——在模因论视角下审视这一传统语言习得输入策略》(张敏彦,2009)等文章,说明我国学者已开始关注模因与人的记忆的密切关系,模因的宿主就好比是电脑中的cpu,只有装有足够的配置,才能高速、准确、有效地运转。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不断地在学生的大脑中安装模因记忆块,需要时快速提取。单词、短语、句型、段落及语篇的背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材料,也可以在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中习得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应继续大力提倡和使用,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进行量的积累,进而大量模仿达到质的改变,以便达到可以借助参考资料独立完成相关职业训练任务的目标。
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在利用话语表达时,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何自然,2005)根据两种传播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提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首先,根据“基因型”模因,在语音、语调学习中,可采取直接模仿的形式,多输入地道的英语,注意揣摩,达到高仿效果,另外,就是基本的词汇、句型,也可直接拿来,变成今后自己的学习模版。其次,根据“表现型”模因,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同音异义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嫁接等传播形式,在信息和文化交流中掌握对语言的举一反三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的生活场景和语境来灵活运用语言,体现出语言运用的信息和文化交际性。(郝勇,2009)
第四阶段:传输(transmission)
在第四个阶段“传输”中“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它们应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模因可以通过纵向的方式在代际之间进行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横向的方式由一个人平行传播给另一个人,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在大学口语教学中,我们就应注意模因的传输性,构造强势模因块,比如:艺术英语模因块,建筑英语模因块,商务英语模因块等,并编制教材,制作教学光盘,开拓教学空间,实现有效传播。
结束语
模因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得英语教学能依据理论,着眼现实,利用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和模因的类型,进行有效地英语口语教学尝试。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就阐明,语言的习得要靠不断累积,结合模因的传播特点,即,语言的习得就是强化强势模因,增强其在宿主体内的存在强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了中国高校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却缺乏自己的教学特色,目前,许多学者在着手研究,其中的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模因与实践结合,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维度。
参考文献
blackmore, s. j.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76.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杜鹃.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
郝勇.基于语言模因的高职英语教学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9,5.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吴友军,许波.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周锋.模因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2.
关键词:模因;英语教学;有效度
引言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我们以模因的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分析模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联,探讨语言模因理论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有益启示,并就模因论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运用、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输入、语言环境的创设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简述模因论
模因(meme)是模仿生物传递单位基因(gene)而提出的文化传递单位。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meme,以模仿gene。他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我们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何自然,2005)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指出,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段。l)同化(assimilation);2)记忆(retention);3)表达(expression);4)传输(transmission)。何自然在《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中提到,语言模因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何自然,2007)
二、模因周期与口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模因的生命周期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握模因周期规律,运用规律,实现更有效教学:
第一阶段:同化(assimilation)
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同化学生,这种同化就需要英语教师能够选择有针对性的同化内容,采用有效的同化方法。大学英语教学随着评价体系的逐步改革,也正在向实用方面发展,就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学内容就更加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结合,比如,针对艺术系、化工系、经管系、动漫系、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在授课时,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英语学习材料时,要选择那些实用性强的,与当今社会生活和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相连的,同时,学生有必要、且乐于复制、模仿和传播的学习内容。此外,为了让学习者学到真实地道且实用的英语,教师也要保证学习和输入材料的高质量性。在同化方法上,戴士弘教授指出: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三条是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这是课程能力目标的直接结论。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用什么训练?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做什么事?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教师在课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兴高采烈地跟随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戴士弘,2007)
第二阶段:记忆(retention)
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即背诵,能在大脑中复制出来,用于语言交际。在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发现几篇有关依据模因论重拾背诵的文章:《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杜鹃,2006),《从模因理论重新认识背诵在外语教学中作用》(傅志海,2007),《背诵”——在模因论视角下审视这一传统语言习得输入策略》(张敏彦,2009)等文章,说明我国学者已开始关注模因与人的记忆的密切关系,模因的宿主就好比是电脑中的cpu,只有装有足够的配置,才能高速、准确、有效地运转。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不断地在学生的大脑中安装模因记忆块,需要时快速提取。单词、短语、句型、段落及语篇的背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材料,也可以在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中习得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应继续大力提倡和使用,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进行量的积累,进而大量模仿达到质的改变,以便达到可以借助参考资料独立完成相关职业训练任务的目标。
第三阶段:表达(expression)
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在利用话语表达时,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何自然,2005)根据两种传播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提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首先,根据“基因型”模因,在语音、语调学习中,可采取直接模仿的形式,多输入地道的英语,注意揣摩,达到高仿效果,另外,就是基本的词汇、句型,也可直接拿来,变成今后自己的学习模版。其次,根据“表现型”模因,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同音异义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嫁接等传播形式,在信息和文化交流中掌握对语言的举一反三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的生活场景和语境来灵活运用语言,体现出语言运用的信息和文化交际性。(郝勇,2009)
第四阶段:传输(transmission)
在第四个阶段“传输”中“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它们应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模因可以通过纵向的方式在代际之间进行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横向的方式由一个人平行传播给另一个人,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在大学口语教学中,我们就应注意模因的传输性,构造强势模因块,比如:艺术英语模因块,建筑英语模因块,商务英语模因块等,并编制教材,制作教学光盘,开拓教学空间,实现有效传播。
结束语
模因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得英语教学能依据理论,着眼现实,利用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和模因的类型,进行有效地英语口语教学尝试。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就阐明,语言的习得要靠不断累积,结合模因的传播特点,即,语言的习得就是强化强势模因,增强其在宿主体内的存在强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了中国高校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却缺乏自己的教学特色,目前,许多学者在着手研究,其中的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模因与实践结合,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维度。
参考文献
blackmore, s. j.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76.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杜鹃.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
郝勇.基于语言模因的高职英语教学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9,5.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吴友军,许波.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周锋.模因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2.
上一篇: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