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西方文化原则谈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之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所学外语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对所学语言使用国文化背景的了解,注意中西文化差异。但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远未得到培养。
【关键词】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abstract】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is to master a new culture process.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mprove both the need for know-how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but also the need fo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e use of languag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country, pay attention to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may be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s and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neglected,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far from being cultured.
【key words】culture and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teaching methodsreform
一、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二、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原则
大学英语改革已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文化意识即意识一种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意念、观点及价值观等,它同时也意味着对该群体成员的行为和信仰原因的理解。
因此,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
牛津大学的语言学者r.l&scarcella r.c总结了文化意识学习需要的五个阶段:①有条件的情况下了解一些外国文化;②理解一些简单的外国文化现象和典型;③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冲突的意识,开始明白个人的文化优越感;④从智力上、知识上对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个人感情方面的;⑤从知识上和感情上对文化的真正心领神会和尊重,能够感人所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遵循以下英语文化教学的四个原则:
1.认知原则
认知原则适合于文化意识教学,文化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像历史、地理和诗歌等学科的教学。从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构成语言教学的完整的一部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同时给予学生文化内涵知识。
2.比较原则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教学:词汇方面不同的文化内涵;习惯用语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句法方面不同的语法运用;演讲方面不同的语言风格。
由于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看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社会规范、文化冲击或文化冲突是无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密切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就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消除相互的误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由于文化冲突而引起的暴力行为和武装冲突。
3.同化原则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沟通相当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目标文化并仅对其进行解释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利用有用的文化为我们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同化原则。
4.宽容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提倡文化宽容,就必须摆脱文化歧视。文化歧视是种族优越感、文化典型和文化偏见的大杂烩。随着全球化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理想的交流目标是谋求和谐的关系。文化宽容的特点就是要体现为“文化默契”,因此,宽容应基于差异和多样性。
三、融合文化教育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之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到广大师生、家长对大学英语教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年来,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1.融合文化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为了避免交际障碍,一个语言学习者至少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他拥有的语言能力;二是他能找到出错的地方并知道如何提供补救措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其教学原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文化差异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高学生文化创造能力,以便于成功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
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1)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1)加强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 thanksgiving, homecoming, girls league dance, 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2)通过词汇讲解补充文化知识。有些词汇的中英文化语义相同或相近,比如,fox与狐狸都指同一种动物,可代表狡猾;狼即wolf,都象征凶残,还有更多的词汇,其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像等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些教学片如《走遍美国》是专门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情况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相关内容引进,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参与国际交流,促进语言学习。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以文化为导向的报刊、书籍,对提高外语的文化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3)发挥外教的积极作用。举办英语角及讲座,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多交朋友,切身感受并学习来自不同国度的文化。
4)号召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如可利用圣诞节组织英语晚会,包括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戏剧小品表演、英语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我们的宗旨都是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作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注入的内容
1)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以及语篇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的顺序正好相反。
2)与文化背景有关的文化。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的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3)称呼语。英美人重认知。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比较笼统、模糊,必须用具体姓名加以区别;而中国人重伦理,所以汉语中的称谓非得把身份说得一清二楚。比如英语中cousin 一词相当于汉语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种称谓。
4)问候和致谢。中国人一见面自然会问对方“吃饭了没有?”等,类似的情况西方人会说“hello, a nice day, isn’t it?”。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5)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而汉语对别人的赞美却要谦虚地推让。
6)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贸然提问是没有礼貌、缺乏教养的表现。
7)风俗习惯。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8)审美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这也是文化制约因素的一个较重要的方面。如,龙(dragon)在汉文化中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有“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恐怖的怪物,指代魔鬼。
9)颜色偏向。如黄色,在汉文化中尊为“帝王之色”。皇帝的文告叫黄榜,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而英语文化中以紫色(purple)来比喻帝位、王位,如raise someone to the purple(拥立某人为帝王)、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在帝王家)等。
10)非语言交际。如具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我们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点头表示赞许、同意、肯定,相当于“是”或“yes”;而在印度、希腊等地,意思正好相反;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表示ok;而非洲人将这种手势视为下流的动作。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接触交往中的习俗差异,提高这方面的敏感性。
四、结 语
每一种文化都无一例外地面临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只有通过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世界文化才会多彩和繁荣。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处境危险,必将受到反对,因为前者以自己的文化模式为中心,而后者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发扬文化宽容和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将对构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善文化生态和避免文化冲突甚至武装冲突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allen, e. d. and valette, r. m. classroom techniques: 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2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3 barry, tomalin and susan, stempieski. cultural awareness[m].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8
4 byram, michael, and veronica esarte-sarries. investigating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5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6 陈 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