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
发布时间:2015-07-04 20:19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网络环境外语教学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这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本文分别对三者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三者间存在的共性。
一、引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外语教学模式重在语法、词汇知识的传授,存在去情境化、缺少交流与协作、忽视学生兴趣与要求等倾向,该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并在探索新的思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认知工具的外语教学模式也成为各级学校改革的重点所在。那么,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是否相契合、相一致,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哪些相通点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2o世纪6o年代提出的“发生认知论”。但是这种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流行,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还是2o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od]换句话说,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再取决于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协作学习而非独立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传统教学环境里的那种比较孤立的个人竞争或各自为阵的行为,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只有通过交流、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共建。
2.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并非单词线性的信息输入、存储与提取,而是一系列复杂的认识重构与提升,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3.情景和环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重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或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景脉络之中的,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应使学习在与社会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强调学习环境对形成有效学习的作用,把真实情境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
4.师生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潜在发现、发展与创造的主体。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他们由传统封闭学习环境下孤独的学习者转变为开放的学习者与合作者。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鉴别多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等内在因素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式心理学思潮,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3它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①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②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③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并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人本主义对教师的角色定义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合作者、咨询者。教师要做到:①编制好便于学生自己学习,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的教材。②善于辅导,教师不是一味追求讲解,而是有效地咨询和辅导。③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建立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各学校加大对外语教学硬件的投入,教学设施从教师过去手中简单的教材加粉笔发展到如今的声像设备、互联网、多媒体等电子产品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生的手中也由过去的课本加单词本到如今的电子词典、光盘以及各种外语教学软件。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1.有跨越时空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
2.具有资源共享性。学习者可以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
3.具有交互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支持师生、生生间互动。跨越空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相互交流。
4.具有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
五、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相通之处、
1.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理想学习环境相一致,都重视对情境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外语教学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得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
2.都强调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网络环境下的122外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资源自学,形成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是自行组织的,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形式的设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真正做到“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咨询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知识权威。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学,教育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网络辅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并制作或选择适合课程需要的课件及学习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正是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实践。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之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与此同时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建立外语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特别是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确实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六、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运用。为融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地呈现结论。而是让学习者参与活动。给学习者留下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发展的空间。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实践。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必须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这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本文分别对三者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三者间存在的共性。
一、引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外语教学模式重在语法、词汇知识的传授,存在去情境化、缺少交流与协作、忽视学生兴趣与要求等倾向,该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并在探索新的思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认知工具的外语教学模式也成为各级学校改革的重点所在。那么,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是否相契合、相一致,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哪些相通点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2o世纪6o年代提出的“发生认知论”。但是这种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流行,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还是2o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od]换句话说,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再取决于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协作学习而非独立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传统教学环境里的那种比较孤立的个人竞争或各自为阵的行为,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只有通过交流、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共建。
2.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并非单词线性的信息输入、存储与提取,而是一系列复杂的认识重构与提升,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3.情景和环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重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或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景脉络之中的,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应使学习在与社会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强调学习环境对形成有效学习的作用,把真实情境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
4.师生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潜在发现、发展与创造的主体。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他们由传统封闭学习环境下孤独的学习者转变为开放的学习者与合作者。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鉴别多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等内在因素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式心理学思潮,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3它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①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②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③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并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人本主义对教师的角色定义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合作者、咨询者。教师要做到:①编制好便于学生自己学习,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的教材。②善于辅导,教师不是一味追求讲解,而是有效地咨询和辅导。③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建立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
四、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各学校加大对外语教学硬件的投入,教学设施从教师过去手中简单的教材加粉笔发展到如今的声像设备、互联网、多媒体等电子产品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生的手中也由过去的课本加单词本到如今的电子词典、光盘以及各种外语教学软件。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1.有跨越时空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
2.具有资源共享性。学习者可以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
3.具有交互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支持师生、生生间互动。跨越空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相互交流。
4.具有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
五、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相通之处、
1.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理想学习环境相一致,都重视对情境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外语教学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得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
2.都强调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网络环境下的122外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资源自学,形成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是自行组织的,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形式的设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真正做到“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咨询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知识权威。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学,教育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网络辅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并制作或选择适合课程需要的课件及学习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正是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实践。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之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与此同时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建立外语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特别是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确实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六、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运用。为融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地呈现结论。而是让学习者参与活动。给学习者留下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发展的空间。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实践。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必须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中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