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中国式英语

发布时间:2015-07-04 20:19
【摘要】该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式英语的定义以及我们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形成的中介语,其次主要是浅谈中国式英语,以及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它到底是不是一种错误的语言,以及是否该去纠正它。在这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中介语;第二外语
  
  1 概述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外语学习, 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大军中去。在这个庞大的英语学习群体中,高校大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在的大学生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到高中毕业, 学习英语的时间也有五、六年了,但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那就是他们的英文译文或作文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汉语化的英文短语或结构, 外国专家称之为“中式英语”(chinglish)。近十年来中外学者就中式英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专家认为中国式英语不是一种错误的语言,有的专家认为他是一种错误的语言。首先我们来看中式英语的定义与中介语的定义及特点。
  1.1 中式英语:中式英语的全称是中国式英语,它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造出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表示式,这些表达式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
  1.2 中介语:在谈论中国英语时,我们有必要先谈谈中介语。所谓的中介语指的是:即中介语是指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创造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 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之间的一种独立的、合法的语言体系。该语言体系是处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个连续体上的,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永远不能是目的语。现在人们普遍都用“interlanguage”来特指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由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中介语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系统性, 即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是一个合法的语言系统,有其自己的一套规律,而且这套规律是由习得者自己创造的。
  二是可变性,即变异性。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随着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的需要,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具有扩散能力,使得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并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即具有逐渐进化的特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故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体系。
  三是反复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曲直地发展。有些中介语错误即使纠正了,也有可能有规律地再现。这也可以称之为中介语的顽固性。
  从该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介语也就是我们在学习外语是所形成的一套独立于别人的语言学习系统,所谓的中国英语指的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了英文的单词但是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很容易看得懂,听得懂,但是外国人看得很别扭,听得很别扭的现象,或者是中国人创造的词汇和用法。我们称之为中国英语。那么中国英语是如何产生的,中国英语是一种错误的语言吗?我们是否该去纠正它们呢?该论文就是浅谈这三个方面的。
  2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国式的英语是如何产生的,我认为有诸多原因。
  
  第一、中国人的思维和中文的表达习惯,与英语本土的使用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二、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将学到的单词生搬硬套,一对一的进行对等的翻译。
  第三、是对英语现象认识的不够,外籍教师的数量也是相当的稀少,以前甚至连大学的外教都很少,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第四、是将本国的语法和规则错误地应用到英语当中去。
  第五、是我们的发音习惯与英语不同,汉字的发音的尾音都是开音节,从而导致了我们习惯将英语单词发音变成开音节。
  第六、就是英文中没有你对等的单词和用法相匹配,因此我们就根据我们的习惯进行了“翻译”。

  3 中国英语是对还是错?
  
  在这里有不同的观点。对于中国英语这个概念, 国内早已有不少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谢之君也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认识,并针对李文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葛传规先生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对于中国英语, 他提出了如下的观点:一是中国英语属客观存在,是一种事实;二是中国英语是专门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的词汇; 三是中国英语常常会引起交际上的困难,但经过解释依然可以理解; 四是中国英语的使用不排除中国人使用英语的前提,即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李文中同志认为葛老的观点不够全面。他提出: 中国英语应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 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的英语。谢之君同志的表述: 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英语变体, 尽管它永远不能成为目的语——英语,但在中国特定社会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 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根本无法用完全对等或相应的英语来表达。因此, 带有中国味儿的“中国英语”的出现也就是有可避免的了。在这里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引起中国英语的的第六个原因:英语并没有同中文完全对等的词汇和习惯用法,以及成语表达法。如“下岗工人”英译为“laid off workers”:“铁饭碗”用“iron rice bowl”:“廉正建设”则译为“construct clean politics”; “政企分开”用“separate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还有“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英语是“five stresses,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等。另外, 汉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专用名词, 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带有“中国腔”,还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操英语的本族人虽然一开始难以接受, 但经过解释, 能够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完全接受他们。如“四书”英译是“four books”,“五经”用“five classics”,“八股文”用“eight legged essay”,“翰林院”用“hanlinyuan”;“四化”用“four modernization”,“气功”用“qigong”,“功夫”也用“gongfu”。这些受汉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英语词汇虽然并不完全符合标准英语或者规范英语的要求(原来的汉语模式渗透在其中),但它使用的前提是: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是以规范英语( normative english) 为核心的,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是属于不可避免的语言“中介”,也是可接受的,并且是有效的英语变体。当然中国英语受汉语的干扰并不仅仅局限于词汇,还表现在语音、句式和语篇等各个层面。对此不再赘述。
  
  4 我们是否该去纠正它们呢?
  
  我认为,中国式的英语的范围很大很广,其中是有合理的部分,但是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和对待,谢之君的表述就是比较合理的,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还是应该坚持的,才能保持原汁原味,本身两种语言都是无法对等的,如果强制的将语言对等的翻译,就会出现意义完全不对等的现象,但是对于发音,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就必须是遵循的,否则就是过分的“独立自主”了。当然前五个造成中国英语的原因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它们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我们该如何纠正前面五个原因引起的中国英语。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而且很复杂的难题,我在这里只能是做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认为,有以下一些途径:第一、尽量扩大个人的词汇量,多掌握习惯用法。第二、是应该多练习发音和口语的训练。第三、尽可能是多掌握英语语法和规则,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第四、我们应该做到天天积累和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语感。至于第六个造成中国英语的原因,我们还是有必要听取谢之君的表述,有必要保持一定的中国的特色和原汁原味。
  
  5 结论
  
  总之,研究中国英语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中国英语给出正确的定位,它不可能与美国英国英语相提并论,它只能在与规范英语的对立统一中得到体现。应当将它视为受汉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中介语变体,并指导我们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正确、有效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 李文中.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 外语教学研究,1993:18-24
  [2] 谢之君. 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变体[j]. 现代外语,1995,4:7-11
  [3] 温晓虹“ 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比较”, 《语言教学与研究
  [4] 戴炜栋,束定芳.119941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1 外国语11994151
  [5] 宋得生.120001语际语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1.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2000131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交际能力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