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完善中学德育管理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2 14:28
【 论文 摘要】目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被德育界各方人士所重视,在被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也说明我们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较低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实效性较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管理的缺失是重要成因之一。本文以德育实效性为出发点,从德育管理层面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校领导管理和德育体制管理等对学校德育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完善中学德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德育;德育管理;德育管理体制
近年来, 经济 体制的转型带来了对社会传统秩序的冲击。道德标准出现了多元化,社会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开始下降。因此,社会对建立适合经济 发展 的道德新秩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了提高德育质量.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德育的投人,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即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的实际效果,成为目前德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研究者们归纳 总结 了若干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包括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学校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学校德育目标空泛,缺乏可操作性,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学校德育方法简单化和成人化等。从这些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德育管理缺失是一个更深层的因素。
关于德育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国内学者如屠大华认为,“中小学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德育各要素实施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以保持德育各要素的适度状态和良好的运转机能,从而有效地完成 现代 学校德育任务的活动。”黄兆龙认为,“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指的是现代学校系统中管理者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 科学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思想 政治 品德 教育 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效,以最佳达成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但在我们看来,德育管理不仅涉及了学校管理者,同时也涉及了德育中各方面的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及德育管理体制的建立者,是四个主体之间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
一、学生层面管理
学生层次的管理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一个是以学生为德育客体中的教师队伍管理。一方面,学生必须进行自我德育管理,自尊,自爱,自我约束等等。“自我”是心 理学 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和整合,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学业自我管理,生活自我管理。德育的自我管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德育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把握 规律 性,创造德育环境和各方面德育条件,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我们觉得德育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问题,而后再从管理角度对其加以分析,才能促进德育管理的有效开展。
(一)我国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道德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学生的思想道德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或轻或重,即有学生个体因素形成的,也有管理失范造成的。我国当前学生主要有以下主要的思想道德问题: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科学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坚定的正确立场,政治信仰迷茫,政治方向上出现偏差。少数人把理想、信念、追求、情操等看成是美好的空谈、虚无的梦幻,无理想、无信念、无追求、无激情,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从目前学生的价值取向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功利型”价值观。他们信奉“有用即真理”。二是“自我型”的人生价值观。个人价值和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从而陷入狭隘的个人主义。三是“多元型”的价值取向。不仅对社会、对集体缺乏应有的高度责任感,对父母的责任感也不强,缺乏进取精神。
3.诚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严重目前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是 考试 作弊严重。管理者们不得不以强制性手段——签订考试诚信合同来控制这类问题的继续恶化。但这些强制性的手段都无法从根本上抓住学生诚信意识危机的命脉,只治标而不能治本。
4.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个人英雄主义较为严重.不善于团结和协作,对他人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尊重。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学生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大为强化。个人空间相对增大,集体观念相对薄弱。这同现阶段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构成相关,学生的个人意识膨胀,集体主义观念便相对来说难以迅速建立。
5.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追求物质享受倾向明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不少人忽视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一些学生淡化了艰苦奋斗的观念,害怕艰苦、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投机取巧的思想有所滋长。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苗”,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以学习为教育根本,社会以成材为导向.使得学生不再像以前能够得到艰苦奋斗的经验。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德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自我管理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自我管理能创造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对中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又能调动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通过自我管理,学生在平等、民主、亲密、和谐、富于情趣的班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其次,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可以说,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从根本上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再次.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自我管理正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提供一个平台。长期在自我管理环境中成长的学生,长大以后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规.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也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而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第一,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行动纲领并付之于行动后,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拟出自我教育计划,对教育有成效的成员及时鼓励、推广,使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独立地、主动地、持久地进行下去。
第二,全校社团的自我管理。中学不同于小学,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社会的面越来越广,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个性的发展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要合理加以引导。发展其兴趣和特长,广泛开展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中来。在展示个性、陶冶情操的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三,日常生活的全员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不是少数学生的事情,应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要注意延伸学生自我德育管理的领域,将学生的德育同学校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参与到维护学校纪律,校容校风,制定某些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
二、教师层面管理
教师层面的德育管理同样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德育教学管理,一个是以德育课教师为核心的管理。
2.德育管理目标的理想性从各级各类德育目标系统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与完美化,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市场 经济 ,还是知识经济都是实事求是的经济,只有具有匹配的 政治 、思想、品德的人才能更好地为之服务,理想化的德育目标对应着德育管理工作的完美性,从而形成了某种定势: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都希望到德育处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理想化、完美性的德育目标显然不适应当前我国政治、经济 发展 的要求,也只能使我们与时代相脱离。
3.德育管理价值的他本性传统德育价值实质就是“利他”或者说“奉献”。从”为了他人的”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再发展到“舍己为人”的他本性思想成为
【关键词】中学德育;德育管理;德育管理体制
近年来, 经济 体制的转型带来了对社会传统秩序的冲击。道德标准出现了多元化,社会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开始下降。因此,社会对建立适合经济 发展 的道德新秩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了提高德育质量.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德育的投人,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即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的实际效果,成为目前德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研究者们归纳 总结 了若干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包括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学校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学校德育目标空泛,缺乏可操作性,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学校德育方法简单化和成人化等。从这些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德育管理缺失是一个更深层的因素。
关于德育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国内学者如屠大华认为,“中小学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德育各要素实施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以保持德育各要素的适度状态和良好的运转机能,从而有效地完成 现代 学校德育任务的活动。”黄兆龙认为,“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指的是现代学校系统中管理者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 科学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思想 政治 品德 教育 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效,以最佳达成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但在我们看来,德育管理不仅涉及了学校管理者,同时也涉及了德育中各方面的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及德育管理体制的建立者,是四个主体之间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
一、学生层面管理
学生层次的管理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一个是以学生为德育客体中的教师队伍管理。一方面,学生必须进行自我德育管理,自尊,自爱,自我约束等等。“自我”是心 理学 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和整合,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学业自我管理,生活自我管理。德育的自我管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德育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把握 规律 性,创造德育环境和各方面德育条件,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我们觉得德育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问题,而后再从管理角度对其加以分析,才能促进德育管理的有效开展。
(一)我国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道德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学生的思想道德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或轻或重,即有学生个体因素形成的,也有管理失范造成的。我国当前学生主要有以下主要的思想道德问题: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科学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坚定的正确立场,政治信仰迷茫,政治方向上出现偏差。少数人把理想、信念、追求、情操等看成是美好的空谈、虚无的梦幻,无理想、无信念、无追求、无激情,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从目前学生的价值取向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功利型”价值观。他们信奉“有用即真理”。二是“自我型”的人生价值观。个人价值和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从而陷入狭隘的个人主义。三是“多元型”的价值取向。不仅对社会、对集体缺乏应有的高度责任感,对父母的责任感也不强,缺乏进取精神。
3.诚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严重目前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是 考试 作弊严重。管理者们不得不以强制性手段——签订考试诚信合同来控制这类问题的继续恶化。但这些强制性的手段都无法从根本上抓住学生诚信意识危机的命脉,只治标而不能治本。
4.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个人英雄主义较为严重.不善于团结和协作,对他人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尊重。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学生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大为强化。个人空间相对增大,集体观念相对薄弱。这同现阶段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构成相关,学生的个人意识膨胀,集体主义观念便相对来说难以迅速建立。
5.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追求物质享受倾向明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不少人忽视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一些学生淡化了艰苦奋斗的观念,害怕艰苦、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投机取巧的思想有所滋长。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苗”,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以学习为教育根本,社会以成材为导向.使得学生不再像以前能够得到艰苦奋斗的经验。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德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自我管理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自我管理能创造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对中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又能调动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通过自我管理,学生在平等、民主、亲密、和谐、富于情趣的班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其次,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可以说,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从根本上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再次.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自我管理正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提供一个平台。长期在自我管理环境中成长的学生,长大以后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规.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也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而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第一,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行动纲领并付之于行动后,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拟出自我教育计划,对教育有成效的成员及时鼓励、推广,使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独立地、主动地、持久地进行下去。
第二,全校社团的自我管理。中学不同于小学,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社会的面越来越广,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个性的发展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要合理加以引导。发展其兴趣和特长,广泛开展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中来。在展示个性、陶冶情操的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三,日常生活的全员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不是少数学生的事情,应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要注意延伸学生自我德育管理的领域,将学生的德育同学校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参与到维护学校纪律,校容校风,制定某些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
二、教师层面管理
教师层面的德育管理同样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德育教学管理,一个是以德育课教师为核心的管理。
3.德育管理价值的他本性传统德育价值实质就是“利他”或者说“奉献”。从”为了他人的”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再发展到“舍己为人”的他本性思想成为
上一篇:简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模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