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安全的教育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但城区留守儿童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是西部城区的高中留守学生受到的关注更少。儒家学说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规划的目标,并把修身作为首要目标,而心理安全则是修身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安全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是影响人心理安全的重要场所。家庭的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而如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西部城区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外出打工的人员,其中能够随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和接受教育。全国目前有留守学生2000多万,并且每年呈递增趋势。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学生的数量最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在心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自我意识不完整,部分学生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
⒉人际关系较差,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
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⒋耐受性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不能把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由于心理安全感不强,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患有以下一些心理疾病。
⒈抑郁症: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甚至绝望。
⒉疑病症: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上的任何轻微变化。
⒊考试综合症:考试前心慌意乱、烦躁不安等。
⒋神经衰弱:头疼、心悸乏力,睡眠不深或失眠,情绪易激动。
⒌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孤独,淡漠,缺乏爱心。
一、形成原因
那些父母外出的学生,监护人往往是临时的或者是隔代的,重养不重教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留守学生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顾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逆向监护的现象。当他们面临外在危险或困难时,他们多是独自面对,来自父母或长辈的帮助相对少了许多,因此造成留守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不强。在2009年我当高一班主任期间,我班上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一件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她初三时,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盗贼,当时只有她和卧病在床的奶奶在家,父母外出到广东打工,为了保护奶奶,她紧紧靠在奶奶身边,任凭盗贼在家里翻箱倒柜,当时她心理异常害怕。此后每到晚上她心理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由班上的第3名下滑到班上的36名。上了高中以后,这种一到晚上就莫名恐惧的心理仍然存在,只是由于住进了学生集体宿舍,加之一些专业的心理疏导,到了高二终于消除了这种晚上的心理恐惧感。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社会支持,缺乏基本的心理安全,造成了西部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失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在雅安地震捐款中,我当班主任的班共61人,捐款人数43人,全班城区留守学生17人,未捐款人数14人。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在父母、自己、曾关心过自己的人三类人中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人,结果全班44人选择的是父母,2人选择的是曾关心自己的人,15人选择的是自己,而这15人全部是城区留守学生。可见与父母隔离留守在家是造成情感冷漠、心理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城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父母隔离因素结合,更加剧了城区留守学生心理不安全感。城区中汇聚了犯罪、暴力等大量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理构成威胁的因素远远高于农村,学生如缺乏父母必要的保护就非常容易造成心理不安全,时常感到孤独无助。一但这种心理不安全感日久存在,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特质,内心深藏恐惧,外在充满攻击。加之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约束,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家庭大多经济收入不高,有些甚至无力承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父母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心理状况。部分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学校教育的影响。经过调查,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高中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教育,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中留守学生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二、应对策略
⒈大力发展西部经济,使城区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教师要关爱留守学生,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⒊家长应努力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加强心理疏导。其次,父母外出打工前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第三,作为监护人,应该认真负责。
⒋高中留守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培养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高中留守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我们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