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深感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难”。
首先农村学生接触书籍的面比较狭窄,这些孩子多依赖老师的推荐来寻找书籍,没有条件接触到自己易读懂又感兴趣的书籍,使读书在最初的阶段就陷入无趣被动的状态。
其次,读书的时间难以保证。校内的时间安排比较满,长期以来借由读书考个好成绩改变命运的观念不容易改变,学生们天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课余是难得的放松时间,怎会读书?双休日里,有作业、有父母吩咐的劳动,这之余时间所剩无几,应该玩玩了。
再次,没有好的环境影响。很少有家庭的父母拥有读书的习惯,教育注重“言传身教”,但家庭里只有言语要求,没有“身教”。 再加上现在网络的快速普及,面对这份新鲜有些惊喜得无所适从,慌不择路间就被游戏和不良信息吸引住了,便也跟着去了。课外阅读退守到了一个尴尬的角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很有道理。他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激发提高这些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建议家长在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故事、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书,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也建议老师在班上设立图书角,鼓励孩子借阅。墙壁、黑板设立读书专栏,对读书积极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初中生年纪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而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读物。在读物推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兴趣性原则
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让学生爱读什么就读什么,兴趣导向。老师们可以建立兴趣爱好登记档案,爱看哪一类的书、爱读书目档案等,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推荐书籍,寻找书籍。
2.因“材”荐读原则
学生的读书能力是有高下的。不同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同,理解力有所不同。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推荐不同的读物。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向同一层次的学生推荐一类读物,让他们再交换书籍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3.教育性原则
推荐的读物要能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迪,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我们在选择书籍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三、加强阅读指导
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方法很不得当,表现为随意性、无目的、无计划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加强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应该:
1.要做到课外阅读与讲解精选文章相结合
由于在初中学习中内容多、任务紧,老师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课内阅读,抽不出时间去找更合适的课外阅读文章,加上复习资料上已有很多的阅读文章,教师已习惯于对教辅资料的依赖,从而形成了这样一成不变的阅读训练模式 。这种模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成为阅读机器,使他们对阅读产生麻木的感觉,很少去发现作品的美感所在。教师既要让学生做复习资料,精选精讲部分作品,让学生味美妙,又要及时为他们提供更吸引他们心思的课外阅读。 也可以在阅读讲解过程中,适时添加一些与课外读物相关的内容,借课堂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
2.培养学生边看边整理思路的良好习惯
如果不动脑筋单纯地直接去看文本,就会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看得多了也就越糊涂成一片了。例如看小说,随着情节的发展深入,人物事件就会越来越复杂迷离。这时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看一段时间就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理清读过部分的思路,弄清楚了前面部分的内容再接着读下面的。
3.要做到阅读方式的多样性
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新课标” 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要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实践,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应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
4.做好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⑴摘录式,即把自己认为重要或比较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作为自己以后写作或学习的材料。
⑵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⑶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
⑷索引式,即写下有关 文章或书名等。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做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 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应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四、老师、家长与孩子一起看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孩子的榜样。 不管工作有多忙,应酬如何多,都要尽量看看书,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这样的潜移默化,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会提高,阅读习惯也可以养成了。
五、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教师在课前或课余时间把书中的故事奉送给孩子,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诱导孩子读书。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老师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老师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六、抛出问题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答案
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本知识适当进行拓展,抛出超出课本以外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到书中去寻觅答案,或者讲述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己寻找故事的经过或结局,以便接着给大家讲述。
七、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据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书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书或书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老师和家长读。
八、利用激励措施促进学生读书
阅读的最后要搭建展示平台,在班上经常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以激发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技能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上一篇:让课堂再迷人一些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