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课程的视角论析新课改中的高中思想政治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0
论文关键词: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
论文摘要: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显现出明显的课程综合化倾向,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征。从综合课程的视角,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审视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和启发,对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推进和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2004年3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施以后,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对新旧课程标准对比与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其中较一致的认为旧的课程标准是大教学小课程的取向,新的课程标准则是大课程小教学的取向。然而较少有人从课程理论的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审视。因此,借助当前课程改革发展一大趋势的综合课程理论,从综合课程的视角来审视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会获得许多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
课程综合化是当前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它是协调制约学校课程的社会、知识、学生这三大因素的一条重要渠道。所谓“综合化”是一种关于事物状态或主体所具有的思想意识的描述。课程综合化主要是指人对课程所持有的一种看法或观点,它属于课程设计思想的范畴。它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综合性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综合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为改造社会发挥作用,并在其中逐步实现整体的自我,获得当今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学校的课程应该是把社会和学生协调在一起的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能让学生系统学习的综合性的课程知识。综合课程则是指具有综合特点的一类课程,属于课程实践层面的范畴。是在课程综合化思想的指导下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的全息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因此可以说,课程综合化是综合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综合课程是课程综合化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开设综合课程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课程综合化的模式,一般有科际联系模式、跨学科课程计划、学科性综合模式和一体化课程模式等多种模式,相应的实践中的综合课程也就形成相关课程、交叉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以及经验课程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综合性质的课程表现出如下特征:
1.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既有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体验,贴近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
2.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所有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强调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整体性。将所有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既可以是课程内容属性的关联性也可以是课程内容价值和功能的关联性;
3.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双重综合;
4.其价值、职能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力。目标通常不仅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更注重指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5.具有极强的自由灵活和开放性。
二、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
2004年3月2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施,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了全新的系统阐述,体现出极强的课程综合化取向。
1.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定位体现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性质的定位,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的以某一学科知识为基础,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整个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知识为支撑;不能只是进行书本知识传授的政治理论课,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能促进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三观”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性质带有一定的综合性。
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基本理念阐述中的综合取向。新课程标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五点基本的课程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些基本理念综合考虑和协调处理了制约学校课程的社会、学科知识、学生三者之间关系,充分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综合化取向。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完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知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标不仅指向了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更注重指向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和发展。
4.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计思路的审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模块按主题划分,必修模块的主题按照生活逻辑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譬如二《经济生活》进行了如下设计:选修模块课程内容与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相比反而体现出较强的学科知识逻辑,譬如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模块设计为: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这种设计思路体现出了较强的按照学科历史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倾向。这种选修和必修不同的课程设计思路体现出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形态多样而非单一,组织形式灵活且开放的特征。
5.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建议中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提出建议。在建议中多次体现多元性、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和统一性。譬如:在教学建议中主张要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评价时建议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可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实施建议等无不折射出课程综合化的价值取向,展现学科内综合的特征。
三、从综合课程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意义
具有明显综合课程属性和特征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借助综合课程的理论来认识和研究,借助综合课程的实施方式和策略灵活多样的组织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1.可以借助综合课程的课程理念来促进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受传统分科课程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常常把课程的价值视为对知识的追求和占有,只重视求知的结果,而无视求知的过程;只重视研究系统的知识,而无视探求知识的方式;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无视能力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在教学中习惯于把知识学习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单一。新课改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主义、只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等等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综合课程意识,没能从综合课程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因此,只有从综合课程的价值取向出发,认识综合课程与以往分科课程的关系,了解综合课程的价值和要求,才能根本上转变教师传统的分科的学科知识型课程观,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正真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课程目标的价值,深刻的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并自觉的按照综合课程的要求组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譬如,知道了综合课程的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就可以深刻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确立的依据和实现的价值;再譬如,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综合课程不仅要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涉及到综合课程的育人目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不能企图用单一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来实现综合课程的目标和价值。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价值所在,从而主动的探索和综合运用。可见,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认识课程标准,广大教师不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知道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理念和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和理念,并能促使其在教学中发挥自觉性和能动性,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可以运用综合课程理论有效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避免实施中出现低效和偏差。(1)可以防止课程实施中出现目标偏差。根据综合课程理论,综合课程从目的来看可以分为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强调在课程领域内知识结构的重组,注重再统一原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课程形态,它试图突破分科界限,但对分科结构持一种尊重态度。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则完全打破分科结构,把知识看成是促进综合经验增长的一种资源,注重学习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灵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功能型综合课程可以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分科与分科、分科与社会、分科与学习者的整合,是综合课程发展的最终趋势。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充分体现了不是结构型综合课程而是构建功能型综合课程的取向。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就要把握好这一功能型价值取向,防止把目标仅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上。最终顺利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全面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2)可以防止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的僵化和匾乏。综合课程实施必须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式。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则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探究性、开放性、层次性、主题性的典型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除了灵活运用课程标准倡导和建议的教学方式外,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特征灵活多样的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3)可以防止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不当。综合课程教材有特殊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结构框架组织教材内容,高年级的综合教材尤其应当注意这一点;同时综合课程的教材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综合课程教材在编排顺序上各部分知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内容知识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有一个中心或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表达方式上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活动和探索的机会,提供科学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过程。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教材实行审定制,各种版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将会不断的编写出来并被选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制和选用中可以借鉴综合课程教材的标准加以考量,编制和选用高质量的教材。4.建立立体式高中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综合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等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综合课程的评价不能采取单一的纸笔测验,必需采取综合的立体式评价体系。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其评价不仅要有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还有对能力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这些不同侧面的评价还要有适宜的方式方法:不仅关注目标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家长、社会、学生自身的评价。构建起多元主体、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立体式评价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综合化成为世界性潮流的历史背景下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打上了较多综合课程的印记。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必定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加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和把握,探索出更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实施途径,从而更好的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价值。
论文摘要: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显现出明显的课程综合化倾向,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征。从综合课程的视角,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审视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和启发,对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推进和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2004年3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施以后,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对新旧课程标准对比与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其中较一致的认为旧的课程标准是大教学小课程的取向,新的课程标准则是大课程小教学的取向。然而较少有人从课程理论的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审视。因此,借助当前课程改革发展一大趋势的综合课程理论,从综合课程的视角来审视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会获得许多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
课程综合化是当前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它是协调制约学校课程的社会、知识、学生这三大因素的一条重要渠道。所谓“综合化”是一种关于事物状态或主体所具有的思想意识的描述。课程综合化主要是指人对课程所持有的一种看法或观点,它属于课程设计思想的范畴。它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综合性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综合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为改造社会发挥作用,并在其中逐步实现整体的自我,获得当今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学校的课程应该是把社会和学生协调在一起的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能让学生系统学习的综合性的课程知识。综合课程则是指具有综合特点的一类课程,属于课程实践层面的范畴。是在课程综合化思想的指导下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的全息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因此可以说,课程综合化是综合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综合课程是课程综合化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开设综合课程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课程综合化的模式,一般有科际联系模式、跨学科课程计划、学科性综合模式和一体化课程模式等多种模式,相应的实践中的综合课程也就形成相关课程、交叉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以及经验课程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综合性质的课程表现出如下特征:
1.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既有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体验,贴近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
2.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所有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强调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整体性。将所有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既可以是课程内容属性的关联性也可以是课程内容价值和功能的关联性;
3.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双重综合;
4.其价值、职能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力。目标通常不仅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更注重指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5.具有极强的自由灵活和开放性。
二、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
2004年3月2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施,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了全新的系统阐述,体现出极强的课程综合化取向。
1.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定位体现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性质的定位,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的以某一学科知识为基础,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整个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知识为支撑;不能只是进行书本知识传授的政治理论课,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能促进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三观”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性质带有一定的综合性。
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基本理念阐述中的综合取向。新课程标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五点基本的课程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些基本理念综合考虑和协调处理了制约学校课程的社会、学科知识、学生三者之间关系,充分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综合化取向。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完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知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标不仅指向了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更注重指向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和发展。
4.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计思路的审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模块按主题划分,必修模块的主题按照生活逻辑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譬如二《经济生活》进行了如下设计:选修模块课程内容与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相比反而体现出较强的学科知识逻辑,譬如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模块设计为: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这种设计思路体现出了较强的按照学科历史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倾向。这种选修和必修不同的课程设计思路体现出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形态多样而非单一,组织形式灵活且开放的特征。
5.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建议中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提出建议。在建议中多次体现多元性、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和统一性。譬如:在教学建议中主张要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评价时建议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可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实施建议等无不折射出课程综合化的价值取向,展现学科内综合的特征。
三、从综合课程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意义
具有明显综合课程属性和特征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借助综合课程的理论来认识和研究,借助综合课程的实施方式和策略灵活多样的组织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1.可以借助综合课程的课程理念来促进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受传统分科课程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常常把课程的价值视为对知识的追求和占有,只重视求知的结果,而无视求知的过程;只重视研究系统的知识,而无视探求知识的方式;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无视能力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在教学中习惯于把知识学习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单一。新课改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主义、只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等等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综合课程意识,没能从综合课程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因此,只有从综合课程的价值取向出发,认识综合课程与以往分科课程的关系,了解综合课程的价值和要求,才能根本上转变教师传统的分科的学科知识型课程观,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正真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课程目标的价值,深刻的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并自觉的按照综合课程的要求组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譬如,知道了综合课程的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就可以深刻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确立的依据和实现的价值;再譬如,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综合课程不仅要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涉及到综合课程的育人目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不能企图用单一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来实现综合课程的目标和价值。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价值所在,从而主动的探索和综合运用。可见,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认识课程标准,广大教师不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知道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理念和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和理念,并能促使其在教学中发挥自觉性和能动性,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可以运用综合课程理论有效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避免实施中出现低效和偏差。(1)可以防止课程实施中出现目标偏差。根据综合课程理论,综合课程从目的来看可以分为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强调在课程领域内知识结构的重组,注重再统一原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课程形态,它试图突破分科界限,但对分科结构持一种尊重态度。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则完全打破分科结构,把知识看成是促进综合经验增长的一种资源,注重学习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灵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功能型综合课程可以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分科与分科、分科与社会、分科与学习者的整合,是综合课程发展的最终趋势。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充分体现了不是结构型综合课程而是构建功能型综合课程的取向。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就要把握好这一功能型价值取向,防止把目标仅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上。最终顺利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全面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2)可以防止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的僵化和匾乏。综合课程实施必须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式。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则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探究性、开放性、层次性、主题性的典型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除了灵活运用课程标准倡导和建议的教学方式外,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特征灵活多样的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3)可以防止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不当。综合课程教材有特殊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结构框架组织教材内容,高年级的综合教材尤其应当注意这一点;同时综合课程的教材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综合课程教材在编排顺序上各部分知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内容知识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有一个中心或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表达方式上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活动和探索的机会,提供科学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过程。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教材实行审定制,各种版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将会不断的编写出来并被选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制和选用中可以借鉴综合课程教材的标准加以考量,编制和选用高质量的教材。4.建立立体式高中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综合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等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综合课程的评价不能采取单一的纸笔测验,必需采取综合的立体式评价体系。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其评价不仅要有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还有对能力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这些不同侧面的评价还要有适宜的方式方法:不仅关注目标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家长、社会、学生自身的评价。构建起多元主体、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立体式评价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综合化成为世界性潮流的历史背景下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打上了较多综合课程的印记。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必定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加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和把握,探索出更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实施途径,从而更好的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价值。
热门论文
- 从综合课程的视角论析新课改中的高中思想政治
- 试析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之我见
- 试析兴趣—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驱
- 试析新课程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
- 试析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
-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艺
- 论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
-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 浅谈高中新教改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
- 从高中语文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的论文
-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 教育美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课探析
-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 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的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