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多角度多侧面构建享受语文的教学的艺术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24 08:49

一、引言
  语文的魅力应是无限的,真正的语文学习是可以享受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常常面临这样的窘境:有一类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是高强度的付出,但却是低效率的回报。这种结果导致了很多学生更加地相信这样一句话:不学语文,也能考及格。学语文,还是难考高分。还有一类学生,这种学生先天对语文就有极强的兴趣,其潜意识里在实际生活中就注重对语文相关知识的汲取,所以其在课堂中的学习应是高效的,语文成绩表现优异。由于前一种错误观念的引导,再加上后一种学生的“轻松”得胜,导致很多第一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更为消极,学习语文完全是被迫而来。
  教学相长,学生的消极表现脱离不了老师的因素。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吝啬自己的表扬,吝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钻研时间,吝啬给学生的得分等等,而这一切无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心理暗示:语文学不好,语文太难学,学不如不学。
  在这样的双重心理作用下,学生自然难以学好语文。其实我们都知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老师外部的简单的强迫施压和学生大脑中的简单学习是无法奏效的。要想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从最根本的环节做起。语文学习的实践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根结在于学生这个根本性的要素。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我爱学。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需做积极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语文的途径,找准学习语文的方法,享受语文。
  “享受语文”是通过教师对语文课内课外教学的积极钻研和有效探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高效率学习,而且使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提升,用心灵去品读语文,享受语文,与语文对话。
  二、通向“享受”之途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现享受语文首先需要搭建“享受”的平台和环境,这就需要和谐的课堂气氛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营造与建立。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指班上各种心理学的和社会的气氛,如拘谨的程度、灵活性、结构、焦虑、教师的控制、主动性及激励作用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控制、主动性等因素是主要的,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掌控课堂教学中各项教学环节实施的节奏,在灵活、民主的气氛下教学。
  而气氛的营造是在与良好师生关系互动的情况下实现的。和谐的课堂气氛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教学的目标等等,由自己、学生和教学的目标出发,用心去构建。
  在和谐课堂气氛和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建立的基础上,构建享受语文的课堂,就必须去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深刻研究,取得和学生对话的共同语言,尊重学生的语文观,走进学生的内心,以便于在语文课堂中善于找到和学生进行对话的触点,以此为和谐对话的基础。身处这样的语文课堂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进去,自主地吸收语文知识,积极地思考,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充使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活泼主动地发展,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2.授生以渔
  授生以鱼不如授之渔。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上课时能听懂,而课后做不好语文题,应是在方法还不得要领。在语文教学中有好几种不同的文体,所对应的能力点也有所不同,记叙文是以情动人,说明文是以知育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所以在教授不同文体时,应注重相关能力考查点方法的传授。比如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方法等都应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记叙文时,修辞的教学,通过关键词语品析文章情感等等应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议论文,议论文的观点、结构、议论方法应等等应是教学的重点。在教授这些知识时,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教学,也可以从实践到理论,加以辅助的反馈教学,使学生在反馈中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在成功的实践练习中激发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找到享受语文的感觉。
  具体的操作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从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入手:
  (1)从课内的操作上来说,就是教学问题设计的话题化
  享受语文不仅需要环境的支撑,还需要课堂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地说就是教学问题设计的话题化,使学生在一节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从而以点带面,达到享受学习的目的。
  一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可以是形式多样的,但实效性却是有所差异的。一节语文课仅仅只有热闹可言,那么留在学生心中的也只有“热闹”,无疑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是不可取的;一节过于“充实”的语文课堂,则会让学生大脑“短路”,无所适从;一节天花乱坠的课堂会让学生如在云端;一节撒天罗地网的语文课,则会让学生如小猴子捡西瓜,不知道到底拣哪个好。在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组织形式应很好地为课堂实效服务,否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认为在一节语文课中,可以将教学问题设计话题化。
  教学问题设计话题化就是指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魂,提炼出一个中心话题,在课堂教学中,以此话题为核心,展开对话式教学,在一节语文课中有效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教学问题话题化的设计可以避免在教学活动中只注意形式,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根,从而围绕核心话题,有效地进行语文的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挖掘,不但筛选信息、提炼信息、概括重组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明确了文章的核心,也由此不自觉地掌握了解读此类文章的方法,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课文《女娲造人》,这是袁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想象而成的,由此可以提炼本文的中心话题是“世界因想象而精彩”,展开教学,品析文本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由此篇文章的教学可以激发其想象力。再比如课文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这篇 文章主要写的是海伦·凯勒通过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和悉心教诲,重获新生,由此可以提炼本文的中心话题为“重塑生命”。
  通过教学问题设计的话题化,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掌握了学习的“捷径”,激发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教学有纲可循,语文学习有领可得,学生事半功倍地享受语文学习。
  (2)从课外操作,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语文
  语文是可以“触摸”的。学语文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的观念,积极开发语文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生活”、“网络”资源等。而这些课外的语文资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容易感兴趣,享受就成了可能。
  而触摸语文需要一个载体,这个有效的载体就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有文选型和活动型两种。在文选型的校本课程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人物,可以带学生领略自然美景,可以徜徉在阅读的无限空间里,从而间接“触摸”语文;在活动型的校本课程中,学生则可以直接“触摸”语文。教师可以在课程的选题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有的活动实际着眼于现实,让孩子们通过活动走进生活,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感受语文,获得语文的实际经验,以我手写我心,写下最美丽的语文感悟。文选型教材可以和活动型教材交叉使用,因为学生既需要间接经验,也需要直接经验,两者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语文享受过程中的和谐。
  以活动型为例,我们可以做以下的课程设计。
  范例:一本活动型校本课程(初一上学期)的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铸造一把钥匙
  主题一、走进语文的世界
  主题二、语文哈哈镜
  主题三、铺就的地平线
  主题四、展示你的交际才能
  主题五、架设一座彩虹桥
  第二部分 领略大语文的风采
  活动一、逛书店去
  活动二、我们一起看夕阳
  活动三、月饼、月亮、中秋节
  活动四、面对同样的生命
  第三部分 走进七色家园
  单元一、人与自我
  单元二、人与自然
  单元三、人与社会
  附录:
  语文学习记录卡
  名著推荐
  通过这个目录,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这本活动型教材的魅力: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几个主题的课程学习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语文世界的探索;通过几个相关活动的安排,学生可以由此触摸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在活动中获得真知,享受语文。
  三、结语
  享受语文,就是意在通过老师的外在引导和努力,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双重园地,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找准学习的感觉,高效率地学,有情感地学,享受语文带来的感觉!
  当然了,享受语文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一种享受的心态钻研语文教学、教法、教材,细心感受生活中的语文,以自身的努力致力于这个探索的过程,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语文的过程。
  【参考书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 陈琦、刘汝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高万祥.《高万祥与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杨和平. 校本课程《享受语文》.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激发学生质疑,开启创新之门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