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5-09-24 08:49

1.1独立思维的含义
  独立思维,即学生个体不依凭他人,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强调“有个人意义”的、有创新的思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意义颇深。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接受并加工文字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主体用大脑进行独立地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学生的独特感受从何而来?它来自学生的独立思维,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特殊感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时,能进行独立的思维,大胆的创造。
  1.2 学生的“独立性”
  在初中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如下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3)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4)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3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从语文的教学目的来看,叶圣陶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已经把语文的教学目的说的明明白白。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很有限,毕业后要一辈子独立地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处处都依赖老师讲课,自己连一点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没有,走上社会以后很有可能寸步难行,难以立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确确实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迫切需要。
  其次,从社会文化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也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善于独立思考,果断有主见,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格外受到社会的青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学习知识外,还要肩负着培养思想感情、促进人格发展等多种任务。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主动加强学生独立品格的培养,对新时期新型人才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
  众所周知,独立性是人的品格特征,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特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建立主人意识
  主人意识又称作主体意识,它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学生一旦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处处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逐步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主动克服困难,独立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如设计的作业和试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使他们从独立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如让学生用心理学量表进行自测,或训练学生完成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等。
  2.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关键是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享有“参与”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步培养起学习的独立性。首先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在求知识道路上共同探索的朋友和同志。其次,他教学中要采取一系列民主措施,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倡学生与老师争鸣等。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化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激发主动精神
  培养主动性是实现独立性的桥梁,要完成这项任务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增强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开端。
  其二,自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语文教师应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稳定发展。
  其三,创造性的提高。创造性是主动性的升华和飞跃,学生学习有了创造性,主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欢迎学生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义,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有帮助。
  2.4教会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走向独立性的重要措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选择和借鉴各种学习方法时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就是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灵活 性原则。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因此,再好的方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三是包容性原则。就是要博采众长,广纳百家,把各种方法中适合自己需要的积极因素优化组合起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2.5培养自主习惯
  所谓自主习惯,主要是学习中独立思考的习惯,它是形成独立性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的好习惯,对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和鼓励。同时要摆正“思”和“问”的关系,学习中既要善问更要善思,应指导学生养成“三思而后问”的习惯,遇到问题先思考,查资料,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角度进行思考,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不断闪现出创造的“灵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在语文的天空自由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帮助他们成长成材。

上一篇:多角度多侧面构建享受语文的教学的艺术分析

下一篇: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