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4
论文关键词: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情境
论文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主动探究,促进自身发展,发挥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为此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的需要,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质疑、去操作、去讨论、去合作交流,强调尽量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
探究学习也不能不分时间、场合绝对地套用。如有些学习本身并无探究必要却要去探究,往往会导致浅层化和庸俗化。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知识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完全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大胆发散、求异、尝试、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理智、解决问题的过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舍本逐末,注重过程并不是不要结果,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采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把这种结果与前人的经验进行比照,从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问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要把学生分组,定好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见解,小组中轮流发言,并与其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各组的合作情况,参与讨论,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仔细观察,并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以提高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据此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竞争,使学生积极参与,不流于形式。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从教学内容来看,合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甚至是每个议题都需要的。合作学习只适合当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某个议题的时候进行,是一种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弥补教学中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另外,合作学习应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合理运用,不厚此薄彼。准备阶段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言才会有针对性,对问题不理解的学生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了合作学习前的独立思考过程,言者会有话说,听者会用心听。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善于倾听团队意见,也要保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交流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教师应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教师不能轻易放弃引导的责任。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性越强、教师讲得越少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以免有“满堂灌”的嫌疑。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虽然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放弃者。如果教师疏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就会限于经验主义甚至自由主义的误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做他们的引路人。在自主学习前,教师应首先给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和氛围。过程中则应时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该“引”的置之不理,该“导”的不予理睬。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更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他们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很重要。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伟人对话,在体验中与高尚交流,在感悟中与智慧撞击,在实践中与生活沟通。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课堂,写入自己的答卷;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敢于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丢弃以往依葫芦画瓢般地墨守成规,去收获思维放飞后的创造与喜悦,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实施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如创设问题情景,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质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动手去做,尝试未有的体验,获得新的发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情景,如以故事、游戏、小品等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利用挂图、实物、自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学生“有感而发”、“情不自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广大教师为此都非常重视情境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无疑是可许的。但若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逢课必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不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流于形式,就会干扰和弱化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必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以不同的教学风格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以教学风度和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亢奋点,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等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又能使师生在互助中去探索和发现,去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创造了较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充满朝气的教学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为.思想品德探究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0).
[2]章川.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j].思想政治课教学,(10).
论文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主动探究,促进自身发展,发挥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为此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的需要,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质疑、去操作、去讨论、去合作交流,强调尽量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
探究学习也不能不分时间、场合绝对地套用。如有些学习本身并无探究必要却要去探究,往往会导致浅层化和庸俗化。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知识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完全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大胆发散、求异、尝试、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理智、解决问题的过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舍本逐末,注重过程并不是不要结果,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采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把这种结果与前人的经验进行比照,从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问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要把学生分组,定好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见解,小组中轮流发言,并与其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各组的合作情况,参与讨论,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仔细观察,并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以提高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据此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竞争,使学生积极参与,不流于形式。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从教学内容来看,合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甚至是每个议题都需要的。合作学习只适合当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某个议题的时候进行,是一种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弥补教学中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另外,合作学习应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合理运用,不厚此薄彼。准备阶段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言才会有针对性,对问题不理解的学生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了合作学习前的独立思考过程,言者会有话说,听者会用心听。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善于倾听团队意见,也要保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交流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教师应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教师不能轻易放弃引导的责任。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性越强、教师讲得越少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以免有“满堂灌”的嫌疑。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虽然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放弃者。如果教师疏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就会限于经验主义甚至自由主义的误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做他们的引路人。在自主学习前,教师应首先给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和氛围。过程中则应时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该“引”的置之不理,该“导”的不予理睬。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更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他们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很重要。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伟人对话,在体验中与高尚交流,在感悟中与智慧撞击,在实践中与生活沟通。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课堂,写入自己的答卷;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敢于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丢弃以往依葫芦画瓢般地墨守成规,去收获思维放飞后的创造与喜悦,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实施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如创设问题情景,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质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动手去做,尝试未有的体验,获得新的发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情景,如以故事、游戏、小品等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利用挂图、实物、自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学生“有感而发”、“情不自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广大教师为此都非常重视情境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无疑是可许的。但若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逢课必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不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流于形式,就会干扰和弱化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必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以不同的教学风格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以教学风度和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亢奋点,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等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又能使师生在互助中去探索和发现,去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创造了较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充满朝气的教学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为.思想品德探究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0).
[2]章川.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j].思想政治课教学,(10).
下一篇:初中生怎样学好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