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唱歌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6
论文关键词:唱歌教学;真假声运用;欣赏范唱;分析理解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验,探索了培养学生唱歌能力教学的几点思考,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唱歌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中学音乐教学主要由唱歌、音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器乐等几个部分组成。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课的基础部分,也是普及音乐的最好手段,通过唱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声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中学音乐课必须重视唱歌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唱歌能力有待提高,初中大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音域狭窄,平常也只喜欢唱一些流行歌曲,音乐课本上有一点难度的歌曲,不能很好表达,高音唱不上去,男同学就低八度唱,女同学转调唱,歌曲的内涵和风格不能很好表达。怎样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唱歌教学,我进行了一番探讨,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真假声运用的能力
每一位唱歌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不论其方法如何千差万别,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唱歌的声音发展都建立在真声基础上的。不仅唱歌的基础音为真声,连我们日常讲话也以真声为主,可以说,真声在我们的语言表达及唱歌表演中占主要地位。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人类的另一种声音——假声。其实,真声和假声就如同我们的左右手一样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右手的运用固然多一些,但左手的功能也不容忽视;真声的运用固然多一些,假声的意义也应当引起重视。从唱歌角度来看,假声恰好是真声的好帮手,尤其是在唱高音时,假声更是真声的替代和补充。当我们用真声来发音时,从低到高总是有一段局限音域,超过这个音域,低音下不来,高音上不去。这就说明真声的发音功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演唱的内容及曲目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常听学生讲唱不了某首歌,其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高音唱不不去,倘若我们在高音区及时做好真声向假声的转换,那么假声就会大大增加高音区的演唱音域,受音域局限的曲目就会减少。在唱歌中,声音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进行实际上也正是真声成份逐渐减少,假声成份逐渐增加的过程。由于假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不多,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假声的控制和运用都感到比较陌生,因而,真假声脱节、换声过于明显就成了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关于真假声脱节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真声成份过多,声音听起来太重太白,整个演唱或发声过程完全采用本嗓,但一旦唱到高出本嗓所能演唱的音域就会唱破或突然换为假声,于是声音变得又纤细又虚弱,出现一粗一细、一真一假、一实一虚两种不统一的声音;另一种情况是假声成份过多,在高音区唱得响亮饱满,而在中低声区则出现声音虚和漏气现象,有的在低一点的音区则发不出声音来。
小学阶段,因为没有经过正规的声音训练,加上平时听惯了流行歌曲,因此,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用大声唱歌,唱起来声嘶力竭,用喉声喊叫,稍上高音,就挤在喉咙处上不去。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在训练的一开始就应教他们轻声发声和歌唱,以轻唱来练习发声,可以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从而取得练声中的较佳效果。
假声位置是体现高位置的一种感觉,一般在唱假声时,喉咙都是打开而放松的,气息也不僵,位置也是高的,声音容易形成一条垂真的支柱,所以,唱出的声音比较柔和、圆润、统一,演唱起来也很省力。在运用假声位置歌唱时,要把歌唱中所有的字都在假声位置上转换,否则会出现声音打架或不统一现象。在进行假声位置练声时,起音不要过低,应在中声区偏高的音开始,应注意让学生用假声起音,在下行时保持假声的高位置,并逐渐混入真声,当练到完全是假声的高音区时,应让学生加强假声的力度(即假声的高位置状态和加强气息控制),使假声的音色听起来又厚又亮,达到和真声一样的饱满。同样由低音起音向上的音阶或音程练声时,也要保持假声位置来唱低音,使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都使用同样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应当加强恢复真声功能的练习,要在一段时间内着重训练学生的低音区,练声曲的起始音不要定高,要以假声掺不进来的低音,要加重胸腔共鸣和气息的力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真声和假声是同样重要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学生只有把真声和假浑合得自然、圆润、不露痕迹,才能胜种多种曲目的演唱和今后的教学工作。
在中学唱歌课教学中,范唱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动人而美妙的范唱,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欢,启发他们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对一首歌曲获得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因此,在唱歌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范唱这一手段。
范唱的教师将谱面上的发声练习和歌曲变为音响序列的首要手段。对于从来没有学过唱歌专业的初中学生来说,将谱面上的音乐变为实际演唱的序列音响有时会有些困难。但通过教师的示范,他们则能够把谱面上的歌词与教师的示范音响联系起来。使他们学习歌唱有了音响规范可循,有了正确的发音位置可仿,有了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方法可学。有无正确的示范在教学效果方面,会有很大差别。正确的示范,对于歌唱教学是极为有效的。
教师的正确示范,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正确的发声状态。因此,教学生学习歌曲时,要求学生轻声地歌唱,学生会出现过份“虚弱”,相反,若强调了音量,声音则会发“直”或“喊叫”变成白声。为了解决学生的在训练时产生的种种误解,教师最好采用示范把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发声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集中的、统一的高位置声音,什么是“空”、“白”、“散”的声音。领悟到正确的声音即“通”、“松”、“美”的音色。教师范唱的形式可以是无伴奏或有伴奏的。有伴奏的范唱能为范唱锦上添花,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表演才能,充分表现歌曲的气氛是比较理想的范唱。自弹自唱的范唱一定要注意音响效果,琴声不能过响,伴奏有弹奏难度,要根据教师的现有水平,编排合理的和声音型,衬托出歌曲的气氛和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请真假声运用的比较好的同学来示范,学生间互相评价模仿,相信自己只要通过努力,都能够较好的掌握,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课堂气氛很好。另外,欣赏一些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青藏高原》、《今夜无人入眠》等,感受歌唱家真假声自如运用的魅力。
三、用分析帮理解
学生在刚学会一首新歌时,只是按音准和节奏唱会,而不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音乐语言的独特表现方法与能力,还不会运用歌曲中出现的力度,速度与表情记号来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意境和形象。
一首歌曲是词、曲作家共同完成的,当我们接触到作品的时候,它是停留在谱面上,但是,它已经包含了词、曲作家创造的丰富思想和创造的丰富思想和创造意图。我们要去演唱它,就是把谱面上的作品变成为立体的占有时间和空间的音响序列。我们的声音序列能否体现作品的内涵,关键在于对作品的歌词和音乐的结构内容,深入了解及感受,当我们在此基础上唱出这首作品时,已经含有了再创作的成份。再创作的正确与否,深刻与否,运人与否,关键仍就在于对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深刻了解和感受。当然,除此以外,还需要加上演唱者的全面的文化修养与音乐修养,以及恰当驾御歌唱的声音,歌唱的语音能力。综上所述,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曲有正确而深记得的理解,我们指导学生唱歌,还要把正确的理解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在他们现有的水平,尽可能地正确而深刻理解作品,才能唱好这首作品。因此,教师用分析帮助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对歌唱(音乐语言)的理解。讨论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表不同意见。然后,我们教师可有选择地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试唱,让学生在演唱中进行比较、鉴别,最后确定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案。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歌唱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
唱歌教学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文中所述三点,仅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金铁林.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
[2]金铁林.谈民族声乐教学
[3]金铁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探索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验,探索了培养学生唱歌能力教学的几点思考,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唱歌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中学音乐教学主要由唱歌、音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器乐等几个部分组成。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课的基础部分,也是普及音乐的最好手段,通过唱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声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中学音乐课必须重视唱歌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唱歌能力有待提高,初中大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音域狭窄,平常也只喜欢唱一些流行歌曲,音乐课本上有一点难度的歌曲,不能很好表达,高音唱不上去,男同学就低八度唱,女同学转调唱,歌曲的内涵和风格不能很好表达。怎样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唱歌教学,我进行了一番探讨,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真假声运用的能力
每一位唱歌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不论其方法如何千差万别,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唱歌的声音发展都建立在真声基础上的。不仅唱歌的基础音为真声,连我们日常讲话也以真声为主,可以说,真声在我们的语言表达及唱歌表演中占主要地位。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人类的另一种声音——假声。其实,真声和假声就如同我们的左右手一样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右手的运用固然多一些,但左手的功能也不容忽视;真声的运用固然多一些,假声的意义也应当引起重视。从唱歌角度来看,假声恰好是真声的好帮手,尤其是在唱高音时,假声更是真声的替代和补充。当我们用真声来发音时,从低到高总是有一段局限音域,超过这个音域,低音下不来,高音上不去。这就说明真声的发音功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演唱的内容及曲目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常听学生讲唱不了某首歌,其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高音唱不不去,倘若我们在高音区及时做好真声向假声的转换,那么假声就会大大增加高音区的演唱音域,受音域局限的曲目就会减少。在唱歌中,声音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进行实际上也正是真声成份逐渐减少,假声成份逐渐增加的过程。由于假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不多,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假声的控制和运用都感到比较陌生,因而,真假声脱节、换声过于明显就成了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关于真假声脱节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真声成份过多,声音听起来太重太白,整个演唱或发声过程完全采用本嗓,但一旦唱到高出本嗓所能演唱的音域就会唱破或突然换为假声,于是声音变得又纤细又虚弱,出现一粗一细、一真一假、一实一虚两种不统一的声音;另一种情况是假声成份过多,在高音区唱得响亮饱满,而在中低声区则出现声音虚和漏气现象,有的在低一点的音区则发不出声音来。
小学阶段,因为没有经过正规的声音训练,加上平时听惯了流行歌曲,因此,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用大声唱歌,唱起来声嘶力竭,用喉声喊叫,稍上高音,就挤在喉咙处上不去。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在训练的一开始就应教他们轻声发声和歌唱,以轻唱来练习发声,可以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从而取得练声中的较佳效果。
假声位置是体现高位置的一种感觉,一般在唱假声时,喉咙都是打开而放松的,气息也不僵,位置也是高的,声音容易形成一条垂真的支柱,所以,唱出的声音比较柔和、圆润、统一,演唱起来也很省力。在运用假声位置歌唱时,要把歌唱中所有的字都在假声位置上转换,否则会出现声音打架或不统一现象。在进行假声位置练声时,起音不要过低,应在中声区偏高的音开始,应注意让学生用假声起音,在下行时保持假声的高位置,并逐渐混入真声,当练到完全是假声的高音区时,应让学生加强假声的力度(即假声的高位置状态和加强气息控制),使假声的音色听起来又厚又亮,达到和真声一样的饱满。同样由低音起音向上的音阶或音程练声时,也要保持假声位置来唱低音,使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都使用同样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应当加强恢复真声功能的练习,要在一段时间内着重训练学生的低音区,练声曲的起始音不要定高,要以假声掺不进来的低音,要加重胸腔共鸣和气息的力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真声和假声是同样重要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学生只有把真声和假浑合得自然、圆润、不露痕迹,才能胜种多种曲目的演唱和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以欣赏范唱促领悟
在中学唱歌课教学中,范唱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动人而美妙的范唱,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欢,启发他们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对一首歌曲获得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因此,在唱歌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范唱这一手段。
范唱的教师将谱面上的发声练习和歌曲变为音响序列的首要手段。对于从来没有学过唱歌专业的初中学生来说,将谱面上的音乐变为实际演唱的序列音响有时会有些困难。但通过教师的示范,他们则能够把谱面上的歌词与教师的示范音响联系起来。使他们学习歌唱有了音响规范可循,有了正确的发音位置可仿,有了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方法可学。有无正确的示范在教学效果方面,会有很大差别。正确的示范,对于歌唱教学是极为有效的。
教师的正确示范,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正确的发声状态。因此,教学生学习歌曲时,要求学生轻声地歌唱,学生会出现过份“虚弱”,相反,若强调了音量,声音则会发“直”或“喊叫”变成白声。为了解决学生的在训练时产生的种种误解,教师最好采用示范把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发声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集中的、统一的高位置声音,什么是“空”、“白”、“散”的声音。领悟到正确的声音即“通”、“松”、“美”的音色。教师范唱的形式可以是无伴奏或有伴奏的。有伴奏的范唱能为范唱锦上添花,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表演才能,充分表现歌曲的气氛是比较理想的范唱。自弹自唱的范唱一定要注意音响效果,琴声不能过响,伴奏有弹奏难度,要根据教师的现有水平,编排合理的和声音型,衬托出歌曲的气氛和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请真假声运用的比较好的同学来示范,学生间互相评价模仿,相信自己只要通过努力,都能够较好的掌握,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课堂气氛很好。另外,欣赏一些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青藏高原》、《今夜无人入眠》等,感受歌唱家真假声自如运用的魅力。
三、用分析帮理解
学生在刚学会一首新歌时,只是按音准和节奏唱会,而不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音乐语言的独特表现方法与能力,还不会运用歌曲中出现的力度,速度与表情记号来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意境和形象。
一首歌曲是词、曲作家共同完成的,当我们接触到作品的时候,它是停留在谱面上,但是,它已经包含了词、曲作家创造的丰富思想和创造的丰富思想和创造意图。我们要去演唱它,就是把谱面上的作品变成为立体的占有时间和空间的音响序列。我们的声音序列能否体现作品的内涵,关键在于对作品的歌词和音乐的结构内容,深入了解及感受,当我们在此基础上唱出这首作品时,已经含有了再创作的成份。再创作的正确与否,深刻与否,运人与否,关键仍就在于对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深刻了解和感受。当然,除此以外,还需要加上演唱者的全面的文化修养与音乐修养,以及恰当驾御歌唱的声音,歌唱的语音能力。综上所述,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曲有正确而深记得的理解,我们指导学生唱歌,还要把正确的理解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在他们现有的水平,尽可能地正确而深刻理解作品,才能唱好这首作品。因此,教师用分析帮助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对歌唱(音乐语言)的理解。讨论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表不同意见。然后,我们教师可有选择地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试唱,让学生在演唱中进行比较、鉴别,最后确定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案。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歌唱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
唱歌教学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文中所述三点,仅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金铁林.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
[2]金铁林.谈民族声乐教学
[3]金铁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探索
上一篇:浅论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下一篇:农村中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