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信息技术与中专政治课程整合的文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0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课题,我国对此也予以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应该是一种文化策略,具体可以从营造信息化文化环境、整合专业课程结构、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专业;课程整合;文化策略

  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最重要的课题,我国对此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教育部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同时也把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提供给了每一位从事教师教育的工作者。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政治专业课程整合的文化策略这一课题。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营造信息化文化环境
  营造信息化文化环境,是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要培养高信息素质的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所谓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一)硬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这三者是一切信息技术系统结构的基础。我们说的硬环境,就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它应当包括以下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其一,信息技术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微格教学网络、电化教学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这些设施保证了课程教学的现代化,能使受教育者生活学习在一种物质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中,时时触摸和感受信息技术,在行为中培养自己的信息素质。
  其二,信息技术资源,即为教与学者开发、提供经信息技术处理的、可供共享的政治课程信息材料。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教育部确定的“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就是,以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信息资源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法获取。
  (二)软环境。软环境可以称为制度环境,是一种观念,一种氛围。相对于硬环境,我们认为软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保证,从某种某种意义上讲,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因为,设备可以落后陈旧一些,但观念制度必须先进。先进的设备固然重要,但缺少了一种观念,一种氛围,先进的设备就会沦落为一种装饰。众所周知,清华的荷塘,北大的未央湖,是每一求学者向往的地方,那粼粼碧波,田田荷叶,使人留连,更启迪了多少人的灵智。然而,我们说不是这硬环境造就了朱自清们,而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华北大的学院精神即校风学风,才使得她们薪火相传,一路笙管。所以清华北大出人才,硬环境固然功不可没,而软环境则是其当家法宝。信息技术软环境,就是要营造信息教育的文化氛围,使信息教育制度化、主动化。综观我国当前中专政治教育,广大的政治教师在教育研究实践中,往往还停留在自己对信息的采集和开发上,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于教学的还不是主流,这固然与政治专业课程性质有关,但制度的落后,观念的陈旧是主要原因,这无疑将阻碍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将信息教育制度化,建立相应的教育文件,建立不同层次的监督机制和评价评估体系,要求每一位中专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自己的课程实际出发,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转变传统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和资源,将自己教学教研工作,与信息化相融合,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下,进而成为一种自觉,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是当前政治教师信息化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种软环境的营造,必须建立在整合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二、整合中专政治专业课程结构
  中专政治专业课程结构,一般由专业文化课程、职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三部分构成,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这一套结构体系,实践证明,这一套结构体系是科学的,也是能与时俱进的。我们这里所谓的专业课程结构,不是要对这个结构体系加以整合,而主要是针对专业文化课程而进行的。中专政治专业文化课程以语言为主体,而语言和具体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以语言课为形而下,即为基础为工具,而以具体教学课为形而上,为上层建筑为文化,是政治专业文化课程之间一种通约通识性的联系。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注意到了课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到了教学课之间的有机整合。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则依然如“游兵散勇”,各自为战,把本来“血肉相连”的有机整体,分裂切割成块块,课程间的信息,相互离散脱节,还往往形成信息的重复;更有甚者,有些政治课教师不相互关注对方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相互之间在教学中,很难形成信息交流。举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政治课上在分析具体案例时,必然要谈到语言的运用艺术问题,打开所有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关于语言的艺术,都是干巴巴苍白的几句,诸如清新、自然、平实、凝练等,而具体形而上地去分析这些特点,从语言自身的特点来解构这些特点,大都显得一筹莫展;而语言课上,只是泛泛地讲语言的基本性质,如语言的民族性、社会性等,或者详尽地分析各种语法结构,介绍各种修辞手段等,也未能与文学课相整合,从文学的角度,依据语言自身的特点,以语言学研究新成果新理念,帮助文学课形而上地完成其全部教学任务。政治语言学的这些研究成果,文学课不予以重视,使得本来非常生动的一些语言现象,变成了简单的语意诠释,政治学课成了解释课,难怪政治系的学生不仅对语言课不感兴趣,甚至对充满形象与感情色彩的文学课,也不为学生所接受。而语言课又与文学课脱节,并且语言课过多地讲本属于文学课的内容,就会冲淡其课程特色,造成时间的紧张等。诸如此类问题,在中专政治专业教学中,可谓俯拾皆是。



  而利用信息技术,将中专政治专业文化课程加以整合,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上述类似情况发生。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各课程内容数字化,转化为信息化学习资源,并对这些信息资源,作综合性分析,从而打破课程之间的专业槛限,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门课程综合化,使相关课程之间课程目标、教学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以期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其次,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往往都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资源,但是缺乏信息的交流。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使各课程的信息流动起来,加强各课程之间的合作,而且给受教育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从这层意义上讲,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是迫在眉睫。
  三、整合中专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所谓整合中专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就是要对各课程的内容、章节安排等,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和发展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加以整合。具体做法是,将各课程的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作精密的分析,科学有序的构建诸如指导性内容、协作性内容、探究性内容、研讨性内容、学习任务等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
  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一种集约式课程整合,即利用信息技术,把庞大芜杂的课程内容,作各种可能性的研究,将有限的教学时间,作科学合理的安排。传统的课程内容之间的安排,即所谓的章节时数的安排,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学习任务和研制任务等的安排,虽都经过了科学的分析,但我们认为这些分析,是专家们根据各章节内容的信息含量,以概数的方式加以处理,其中难免含主观色彩,比如自己的专业爱好、研究领域等。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往往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章节内容,津津乐道,而对自己非研究领域,则往往略讲,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又不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内容处理方式带有太多的随意性。虽然我们不反对教师有自己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因此,我们主张将课程内容作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缜密的分析,真正科学地确立每一门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在一定的监督管理评价机制下开展教学,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以中专课为例,就是要根据语言习得与认知规律以及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或各章节的教学。进一步,通过认知规律的数字化处理,将课程内容细化为指导性内容、协作性内容、探究性内容、研讨性内容、学习任务等,从而科学地选择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等。这种课程整合,无疑是一种信息化的课程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芒.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2]张双.现代教学视野中的教学伦理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10,(05).
  [4]任玉香.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