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探讨
论文摘要: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兴趣;探索
1案例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第一,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第二,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作用,没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变的,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从来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创新确实不容易,所以总是在创新前面加上“积极”、“勇于”、“大胆”之类的形容词。
2案例过程
薛丽丹老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公园的地图引入到复杂的电路图再到今天所学的简单电路图,然后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最后是小结。这和原先的教材设计的思路完全不同,这可能在语文上成为倒叙。之前的一些老师已经把《电路图》这节课上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很难再有所突破了,而薛老师课的“四大变革”,讲出了自己的创新之处,在这里只能对她的课略微加了一些自己的灼见。
前面的引入是从学生想看懂电路板上的说明书的强烈欲望下来展开的,这样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非常好的开头,我要借用一下。接下来我是稍作了修正。
师问:如何看懂一些复杂的电路,那就要学会看懂电路图,复杂的电路图是由最简单的电路图组成的。然后教师拿出手电筒,并且展示了手电筒电路图。(之前薛老师是直接引到了认识手电筒的电路元件了)。
一改:电路图符号的认识和电路元件的前后互调。
同学们能看懂手电筒的电路图吗?这个电路图和之前的复杂的电路图比较起来是那么的一目了然,那么这个简单的电路图包含了哪些元件符号呢?学生就会去作一些大胆的猜测。最好让学生和老师手中的手电筒对应起来,去认识了里面的元件符号。学生就知道了小灯泡的元件符号,开关的元件符号,电池的元件符号。那么除了这些元件符号以外,还有哪些元件符号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认识其他的元件符号,并认识了导线的元件符号,重新让学生看着手电筒和手电筒的电路图,来一一的把手电筒的元件找出来,(认识了元件符号再去认识相应的元件)学生会说出开关,电池,还有小灯泡,并穿插认识电池的作用和电源的概念还认识其它的电源,小灯泡是用电器,用电器的概念及其其他的用电器。
二增加:既然手电筒是贯穿始终的主线,那么手电筒的金属壳是代替导线这一这知识点是不可少的。
再询问学生那么这里电路图显示的导线手电筒中找找看,在哪里呢?学生会发现原来是这个手电筒的金属壳就相当于导线。那么由这些电路元件连接成了电路,电路的概念。
三大调整:把手电筒的电路图作为主线,并不是手电筒。让学生根据这个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这时用提供的器材来连接。然后连接好后就根据这个实物图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把这个电路进行改装,增加一些元件或者是减少一些元件等,并以电路图的形式汇报。这样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电路的三种状态,还有美观画电路图的必要性。特别是有些学生肯定会出现电路图线没接好的情况,这里就要进行几张电路图的比较。这里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应变相应的内容。最好是在学生设计过程中,要及时的关注,然后把学生设计进行排序,与自己的预设对应起来。
最后让学生小结今天的收获!可能不同的学生他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最后的小结竟可能的让学生去小结,也许老师的小结是那么的周到,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学生今天的收获,让他们回顾自己的收获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老师最好别剥夺了。
3教学反思
守旧只会“挨打”,创新才能发展。办教育,抓教学就要有创新思维。那么我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创新呢?我觉得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
(1)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不断的对生活中的科学充满了好奇心,这样可以生活和课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教师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思考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教学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3)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质疑——发现教学中的困惑点,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
(4)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创新性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直接式学习法。②模仿学习法。③探源索隐学习法。④创新性阅读法。在教学的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境界。
“一点点的创新就可能让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点燃起希望之光,一点点的创新就可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点点的创新就可能让教师成为一位名师……”所以,我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专业成长。
上一篇: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