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职业需求导向下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5-11-10 09:39

 引言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肩负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的重任。《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1]也就是说,要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对员工英语沟通能力的需求,成为同时具备语言优势和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改进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探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需求调查分析是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为此,本课题组对我院2009和2010两届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我院的一个省级示范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而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能够利用英语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此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分布在外贸型私企,大多数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工作,约占87.4%,而从事其他工作的只占12.6%。本课题组又深入用人单位调查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情况,发现毕业生在书面文字处理能力,如函电写作、外贸跟单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英语听说能力还需要提高,如外贸谈判中的听说表现不太好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听说技能训练,强调实际应用,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运用能力放在首位,真正实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听说教学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英语听说教学情况,明确现行教学状况下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形成良好的听说学习环境,为提高学生的整体听说水平做准备,本课题组对我院听说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是将英语听力和口语作为两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听说孤立教学造成了学生听说能力脱节,同时也存在相同知识点重复授课,浪费教学资源,影响教学效率。
  二是教学内容上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中所需要的英语交际情景欠缺,导致与学生的职业需求偏离太远,不利于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调查中了解到,62%的学生认为听说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职业需求补充材料,创设真实情景,使之更具趣味性、更趋实用性。
  三是听说教学模式比较单调,没能充分体现听说课自身的特点,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听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日后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63%的调查对象认为英语听说的上课方式仍偏向于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91.4%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教学活动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展开很有兴趣,70%的学生喜欢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活动。
  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职业能力必须改变现行教学状况下的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听说教学更加能够保证有效性,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职业场合所必需的英语听说技能。
  三、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鉴于此,本课题组围绕“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学一点,用一点,会一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听说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英语听说教学的整合
  1. 课程的整合
 Krashen(1985)的输出假说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充分的,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出则是语言输入的终极目标,二者紧密结合。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听与说分别属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说为听提供信息来源,听又为说提供目的和对象,离开了听,说的能力也不可能习得,如果既能听到又能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达到最久化。因此,应该把英语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有机整合,使这两门课程综合为一门英语听说课程,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
  2. 教学内容与职业相融合
  Krashen(1985)的输入假说强调,在语言输入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使学习者能够置身于模拟的语言环境之中,达到语言习得的效果。Swain(1985)的输出假说也认为语言输入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和交流机会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输出,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英语听说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所涵盖的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与未来的职业相关的活动中实际应用英语完成业务的能力。因此,在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的指导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 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地适应职业岗位。本课题组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就业和岗位需求,转变“以本为纲”的观念,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突出语言应用,针对既定的教学目标或交际功能项目,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删减,确立教学主题,自编成讲义。基于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题组把教学内容与外贸实际工作相结合,内容的选取以工作需求为目标,细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涉及真实的外贸工作过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实用,例如,以“初入职场- 陪同外商”为主题,下设“初到公司”、“联系外商”、“陪同外商”三大项目,在陪同外商这一项目下设立“机场迎接”、“酒店入住”、“日程安排”、“商务招待”、&ldq uo;旅游观光”等工作任务,完成相应的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以及职业素质目标的培养及训练,帮助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敢于用英语与人进行简单的外贸沟通,初步掌握外贸英语听、说的基本技能,能用英语开展生活接待和一般业务工作,并储备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内容作铺垫。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业务性较强,主要根据外贸企业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及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项目,帮助学生掌握业务英语、工作英语,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具有服务于本职工作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英语的职业特征,将用人单位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最大程度上实现零距离上岗。二是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场景相融合。教学实践重在创造环境,让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下多听多说,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相关的真实职业情景进行相关主题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听说训练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动起手、张开嘴,充分参与到课堂训练中来,以确保利用有限的学时实现较优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一个近似真实的外贸交际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内容与外贸职业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模拟外贸场景中操练外贸交际技能,了解相关的外贸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例如,为了正确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笔者让学生视听一段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第一次出席晚宴的片段,学生在进行教师引导下的讨论后,通过设计一个西方宴会的情境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知道了正确的西方餐桌礼仪以及一些容易犯的错误,加深了印象,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3P教学模式的运用
  英语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的实际交流沟通能力。为此,本课题组初步尝试运用3P教学模式来改进教学,3P教学模式由Preparation(课前准备)、Practice(课堂现场演练)和Package(评估总结)3个过程组成,具体操作如下:
  1. Preparation(课前准备),包括语言技能、背景知识、专业词汇和文化意识等四个方面的准备。以 Sales Promotion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多媒体、网络等途径搜索相关信息资料并思考:什么是促销?促销的作用?有哪些促销手段和促销方式?如何激发外商的购买欲望? 等,同时把课堂将要涉及的相关词汇、术语及短语都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学生课下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还利用QQ群、微信、E-mail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2. Practice(课堂现场演练),围绕听说和任务协调展开具体的训练。教师依据工作场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讲解要解决的难点,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在Sales Promotion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按照分成的各个工作小组,由小组长担任销售经理,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交流、协作等形式共同设计情景,分配角色推销产品。教师密切关注各组的进展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劝服潜在的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教师则从强调产品特性、质量以及和同类产品相比最出色的地方,或详细说明并保证产品会给客户带来好处等方面给以指导。
  3. Package (评估总结),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以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考核为主。以对Sales Promotion这一部分的评估为例,在各小组演练完后,学生本人和各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给出成绩,教师对学生关于这一部分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讲解,鼓励学生就各组推销的产品相互提问并回答,并对学生的表现最后进行评价。
 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模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力求使其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考查本次探索实践是否能够实现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听说教学目标,本课题组就目前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对象是本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1级4个班的学生,共190多人。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及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有68%左右的学生认为基于工作情景的听说整合教学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大,为完成小组任务全班同学均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等,75%左右的学生认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给他们提供了应用语言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巩固。实践表明,本课题组对这种教学的尝试是符合高职英语教学规律的,提高了听说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当然,本次实践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调查,认为没有效果、说不清有什么效果或效果一般的学生接近25%。本课题组仔细分析后发现,由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偏低,在学习上对教师有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时间无法适应这种大容量、高强度的教学。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出错和丢面子而带来的焦虑阻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下一步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分类指导等,使这些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改变现有学习状况。
  结语
  职业需求导向下的高职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使大部分学生从被动的听变成了积极的参与,激发了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最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适应职场的磨合期,对真正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gman Press, 1985.
  . 1985.
  作者简介:孙秀莉,女,安徽肥东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方法分析

下一篇:个性化备课从原始阅读发展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