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科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其基本态度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批判。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学生正处于思维习惯的成长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是创造型学生的共同特征。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外,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在各种思维品质中,缺乏批判性是许多学生的共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一、利用实例激发敢于质疑的意识 敢于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要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迷信老师与课本,认为老师的话和书上讲的都是对的,不敢怀疑。为了打破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教师可以讲一些有关敢于挑战权威的实例,诱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善于质疑。如,1982年的美国中学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棱长都相等,将它们的1个面重合后,还有几个暴露面?参加竞赛的人数达83万,命题专家和绝大部分考生都认为正确答案是7个面,但佛罗里达州的一名学生丹尼尔的答案为5个面。这个答案被评卷委员会否定了,但丹尼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深入研究的信念。他做了一个模型,验证其结果的正确性,并给出了证明。最后,有关数学专家不得不承认他是正确的。这样鲜活的实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观察得越来越仔细,倾听得越来越认真,思考也越来越深入。 二、注重传授质疑的方法 学会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数学判断是对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判断改错题,让学生分析对比、认真思考,并说出判断对错的理由,促使学生从能辨别明显的单一性错误提高到能分析、批判隐含性错误,从单纯地找出错误到能追根溯源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进行判断的方法,如反例法、反证法、排除法等。反例法就是证明某个命题不成立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只需举一个例。反证法就是通过对结论的反面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再根据相互关系,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排除法是通过排除错误,得到正确结论。如: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这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特殊值的方法发现反例。1=■,是个假分数,但任何数除以1却得它本身,所以命题是错的。 三、提供善于质疑的机会 学生学会了质疑,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运用巧妙的设问艺术,甚至作业批改的方式拓宽质疑渠道。如:在每节课结束前,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或你认为不对的地方,树立质疑的风气,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如一次作业中有这样一个判断题: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个命题是成立的,我也认同了。因为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但有学生马上反对:如果有两个同心圆,从圆心到不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要使这个题成立,必须加一个条件“在同一个圆内”。对这一意见,我一时也没有把握,觉得他们讲得有道理。于是我对学生说,暂时不下结论,等课后查证后再告诉他们。课后我查阅了资料,也请教了有关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此命题是成立的,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会默认为是同一个圆,没有必要加上“在同一个圆内”。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像这样有争议、有质疑的情况时有出现,学生形成了质疑的习惯,思维更活跃了,观察也更仔细了。 总之,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在否定中创新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重任。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小)
下一篇: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