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让中职计算机课堂焕发生机
新课程强调“自主发现、自主构建、自主反馈、自主调整”,构建自主探究学习体系,取代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教与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中职教育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怎样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能力与水平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走进学生,触发自主探究
现在中职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小学和初中因成绩差,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欣赏。因此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并以长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走进学生,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主动获取信息。例如:有一名幼师专业的女生,来自广度乡一个偏僻的山村,说普通话时方言夹杂,计算机对她来说更是新鲜玩意儿,刚进校时,常引同学发笑,造成她沉默寡言,孤单失群,不知情的老师以为她是智障。初上计算机课时,她不敢碰键盘和鼠标,老师和蔼地跟她说:“你尽管用吧,设备一般不会坏的,就算坏了,只要不是故意弄的,也不会让你赔。”上课需要输入汉字时,她的汉语拼音不分平翘舌,不会前后鼻音,更谈不上五笔输入,老师就让她先从自己的名字开始练习,最后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显示屏上时,她脸上充满了惊讶和喜悦,从此再也不怕碰计算机了。她不仅打字又准又快,连普通话口语水平都有明显提高。更可喜的是,她由被动学习转而为主动学习,渐渐开始了自主探究。
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的职责就是挖掘这种潜能,在课堂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使学生愿望得到满足,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亲切,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也得以实现。
二、开放课堂,激发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开放课堂是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在开放的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主题活动,把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个体自主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这种特有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去学习。
例如:在讲授“网上交流”单元时,教师只对用户名和邮箱地址作了区分,给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电子信箱的网站,告诉学生老师电子信箱地址,要求学生申请电子信箱成功之后,给老师发邮件。遇到问题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等方式解决。两节课后,打开相应班级的教师邮箱,发现学生发来的邮件中有图片、贺卡等,这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附件发送的操作方法。更令人欣慰的是有同学把同一邮件同时发给多个人,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书本知识同时学会了运用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时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学科特点及中职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适合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但教师要适时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如在《幻灯片制作》这一教学单元中,提前一星期告诉学生要进行幻灯片制作大赛,请大家搜集好相关信息和材料。之后,用小组合作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组内感兴趣的制作主题。通过讨论,各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仙居土特产、闹元宵、仙居名胜风景区、学生会竞选等各种主题,经过组内分工与合作,完成了主题作品的制作。最后的作品个个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以仙居土特产和仙居名胜风景区为主题的两组作品,图文叠加自然清晰,看了土特产,让人垂涎欲滴;走进“名胜风景区”,让人身临其境。小组合作既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计算机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尝试,自主地发挥;让他们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始终保持旺盛的自主探究的欲望与热情。
三、全程关注,引领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程关注,即让学生课前温习已有知识、课中立足自主学习、课后学会拓展迁移类比。课堂上精心组织“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有效情景、开放性、实践性等形式将相关知识现给学生,努力构建起有利于学生主体实践的课堂,使学生在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把课堂上得到的经验和形成的技能积极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
1.探究之初,创设情境 设疑、质疑和释疑是探究过程的三部曲。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由此,把探究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将会获得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和力量。例如:上幻灯片制作时,不讲具体操作,就直接布置他们制作周历。在开始制作前,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周历幻灯片,并提醒要带着“这些周历上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去欣赏,结果大家马上发现了每张周历上都有月份、日期、第几周,并且周历上周六周日和一些重大节日的字体颜色不同。发现这些特征之后,教师就把幻灯片停留在一张健康生活的卡通周历上,问学生“如果让你来设计这样一张周历,你怎样设计?”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提示学生软件的功能具有相似性,可以把在word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ppt里,各个小组纷纷对这些问题进行尝试解决,最后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解决方案多、效果好。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设疑,引领学生讨论质疑、释疑,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但在开展讨论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老师只起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展开讨论。②老师提问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③有效引导课堂突发事件,激发
学生创造的火花。
2.探究之中,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策略、实现知识再利用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到计算机知识是实在、有用的,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迫切需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例如,在“设计标志”教学过程中,指出操作的关键是:哪里需要调整,就用鼠标单击或双击哪里;也可以直接右键选取相应选项进行调整。接着,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获得的知识,学会触类旁通,解决同类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出现的一些特效,如有些同学用合适的图片作为标志填充色,设计的标志简单又独特,且富有寓意,应进行全班交流学习表扬。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肯定其不同见解。同时,注重学生合作探讨,使不同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探究之后,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我们开设了班级网站,每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栏目,各班还选出几名信息能手当管理员,审核同学的作品。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每学期从网站的版面设计、文章的发布量、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去考核班级网站。在班级网站上,学生有自己创作的作品,也有从网上下载的内容,形式多样,有时还在留言板上对某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这一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从网上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应用处理信息。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丰富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平时,我们只要多花心思,多些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能体会到计算机不仅是他们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习工具。这样,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可以快速形成,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四、鲜活评价,促进自主探究
过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很简单,“对”“错”“请认真听”… …,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如果教师用一些激励的、鼓舞人心的鲜活话语去评价学生,那课堂就会“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设计是骨架,那么教学评价就是血肉。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新知的功能不可低估。
1.及时鼓励,以点带面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我们的学生更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为荣。在教学中,表扬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时的肯定和鼓励,更是为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非常严谨,“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学生在操作时常常多次尝试都未成功,如果教师不耐烦并斥责,会使学生变对成功的渴望为对失败的恐惧。相反,教师耐心指导,淡化错误,使其克服困难,同时尽量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化畏难情绪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探究,从而促进其自主探究。比如,高一学生学习表格制作,尤其是对表格内框和外框的不同粗细及不同颜色进行设置,如果不把握好设置的先后次序,肯定是达不到结果的。所以我尝试着在课堂上用“表格高手”、“绝技活”的称呼表扬那几个表格做得好的同学,让他们当“检查官”和“小老师”,去教需要帮助的同学。下节课对学生表格框线的设计进行检查,结果大出所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应对自如了。
2.多元评价,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主体及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增加了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示范、作品相互欣赏、比赛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如上Word自选图形一课,学生借助矩形、椭圆、直线等画图后展示,他们纷纷举手,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相互评价、提议,同学们很快掌握了用shift键去整合图形。此外,我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他们评价,他们很公正地说:“老师整体画得不错,就是有些线画出去了。”这样,整个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只要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教育观念,课堂上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放手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逐步增强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与他们平等交流,让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求,计算机课堂就一定能焕发生机,从而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丽娜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 年12期
2、余文森 《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版
3、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教基[2005]35号
4、吕长青 《浅谈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年05期
5、施伯乐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2002年7月出版
下一篇:浅议在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