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探索与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势头迅猛,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股中坚力量。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引进之意非全盘接受,而是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更大限度的发挥高等教育的活力。
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其成熟和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继承、扬弃超越传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西方的理论形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厚重的文化土壤为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料”。【1】如何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借鉴其理论精华,并结合国内高等教育实际很好地融合发展值得思考。
一、海外学院中加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探索
2003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福建农林大学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Nova Scotia Agricultural College,以下简称NSAC)合作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福建农林大学现有专业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借鉴NSAC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引进其部分基础、专业课程以及任课教师。加方优秀教师使用英语原版或影印教材(教参)、双语、全英文给学生授课,开设项目研讨等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通过引进NSAC优质课程和教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突出英语教学,夯实农业类基础课程,重视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培养,狠抓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几年来,通过中加合作办学项目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同时也得到了合作办学方NSAC的好评,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二、海外学院中加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现状
?引进国外优质的课程资源一直是海外学院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目标之一,并获得主管部门和合作项目内学生及其家长的好评。每学期国外教授从加拿大等国家来校授课2-5周,完全运用加方教学体系和模式,使学生出国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发达国家的教与学模式与风格。
海外学院开设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是福建农林大学唯一的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本课程由海外学院王松良教授与NSAC的Claude Caldwell 教授合作讲授。Claude Caldwell与Shannon Kilyanek女士每年定期到我校与王松良教授共同为一年级本科生讲授Agroecology(农业生态学),二年级本科生讲授Project Seminar(项目研讨)。教授的Agroecology(农业生态学) 情况如下:专业基础课,每周21学时,实践教学按三个部分分为:①课程实习:Supermarket survey(食品超市调查)、Economic plant tour on campus(校园植物认知)、composting(堆肥过程);②课程实验:Vegetables lab(蔬菜的分类与解剖)、soil profile and texture(土壤剖面与质地)、grain crop and forages lab(谷类作物与饲料作物);③网络课程:利用远程课程网络学习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要求每周通过网络完成一个单元作业。
除《农业生态学》以外,引进课程还包括《分子生物学》、《农业经济学》、《市场营销》、《项目研讨》等。
三、提升海外学院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思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科学设计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及教学内容,把握国际先进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2】
1、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主要引进NSAC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课程体系结合学科发展前沿,采用多样化课程设置,增强学生选修课程的自主性。在中加项目内专业学分互认的前提下,除本院开设的专业课及选修课外,学生还可提出申请到相关学院选修其它专业类课程,以便出国后与自己实际专业更好的对接,也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英语教学贯穿中加项目学生学习的始终,由外教执教,从一年级的听说读写分项突破,到二年级的实用英语训练,不间断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创造良好的用语环境,传授加国生活、学习、法律等实用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出国前就能对加国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
2、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专业课程均引用了加方的原版英文教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国外学科教材紧跟科学研究前沿与热点,其发行量与再版次数是国内同类教材难以企及的。当然,鉴于思维方式及教学方式的不同,国内教师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时,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做了适当的增删及变通,同时,对国内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双管齐下的引用与结合,融合与贯通,对任课教师国际化教学素质的养成提供了绝佳的实战演练机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加方教师授课期满回国后,我校充分利用远程视频终端,继续为学生定期或不定期授课。形式新颖的视频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方教师的配合下,学生积极、全神贯注地参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互动效果。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不但充分发掘使用了我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给我校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在国内就能观摩、学习和体会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田友谊. 课程改革:“外来”与“本土”的融通 .教育科学研究,2008(Z1).
[2]叶飞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嫁接的探索实践—以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中加学分互认)专业为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3]和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资源及其取舍和消化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6(10).
[4] 袁凤琴.教育理论本土化的新视野[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5] 邬志辉.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2005 (1).
[6]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2).
上一篇:中西社会规范体系比较
下一篇:关于中职院校物理力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