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专德育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应加强对德育课的教学探讨,文章从明确的德育目标、学校的认真安排、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五个方面浅谈了如何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专; 德育课; 教学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所有的思想工作对象中,一定要把青少年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积极探索、掌握中专思想教育管理“职业型、应用型、技能型”的特点,努力把中专德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是中专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奠定相关的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课,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应如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正确贯彻实施德育教育纲要,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技术性人才,始终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需要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创造新的经验。
一、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任何事物其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工作的绩效与成果。而德育教育目标的确定不仅如此,还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主要内容的确定,德育工作格局状态的规定。所以,正确的德育目标,不仅对德育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德育教育实际工作者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有学校的德育课都具有共同的德育目标: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这个共同的德育目标主要侧重于思想品德共性的培养,同时还应关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线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因此,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目标应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为主线,使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二、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安排
中等专业学校要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将德育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轨道,与文化课同样进入考核范围,提高大家的关注度,同时加大师资、专用经费等投入,充分发挥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切实增强德育课的育人效果。
合理安排德育课程。新生年级应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年级应侧重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的教育,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了解,明确学习目的。毕业生年级应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毕业年级要侧重于就业择业技巧、就业信息的收集与选择、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办理就业手续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正确分析当时的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
强化德育教材质量。德育课教材直接反映中专院校德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德育课质量的核心环节。把好教材选择,学校要听取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比较甄别,最终筛选出适合本校需要的教材,保证所使用的教材的质量,为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条件。
三、组建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学识、品格、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整个品质的培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很大影响,职业中专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学院的良好校风、学风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教师队伍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做好师德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对德育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师表作用。
强化教师德育专业素质途径。引进专业的德育教师,通过大型的招聘会,精心组织,专人到各大高校、招聘会、教育机构等场所招聘;通过教师再深造提升德育老师的专业素质,学校提供机会和专用经费,打造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注重德育教学的课堂质量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知识、能力、觉悟”三者并重,才能全面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教师在教学时,要“以人为本”。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德育工作者应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根本开展工作。尊重差异,教育者要做不到胸有成竹,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学生不搞“一刀切”,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但不过于理想化的目标要求,不要求学生做不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德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选择音像、图片等材料应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的真实材料,避免人为地编造材料,并且要选择典型的、时效的材料。紧密联系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实际,将最新理论、最新成果、最新资料充实到教育教学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进行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求实务实,提高教育的感染力。
德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师生互动。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命令者,视学生为知心朋友,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耐心讲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讨论中完成对真理的认识。通过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问题引导、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德育教师在教学时,要优化德育内容。陶行之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据此,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利用人文知识,更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授课内容,将文学、历史、社会、地理的方面的知识,贯穿于德育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丰富实践活动
中等专业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专院校德育的具有实践性特点,即实践环节所蕴涵的教育要素渗透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开拓、勤于实践等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劳动观念的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利用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集中或分散的专业实训、实习和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经常开设专题讲座,对学生关心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有针对性解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来巩固学生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中专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对他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都起到推进作用,从而凸显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特点。
总之,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课在高职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是当前摆在各校德育课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复杂多变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研究德育课的特点和规律,立足于德育创新,强化实践,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开辟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庞孝春.中专德育工作[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张蔚萍.面向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
[3]贺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上一篇:研究活动型学习模式研究和思考
下一篇:中唐“尚意”诗学中心论的转捩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