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导师制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路径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教育思路的拓宽,通过深人思考、反复调研和集体论证,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开始从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中等教育的发展和走向。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借鉴发达国家“BTEC课程模式”提出了“双通教育”模式(即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为重点的“通识教育”、以培养通用能力为基础的“通能教育”)的架构。高中导师制是对“双通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实施高中导师制,斯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和实施高中导师制的意义
第一,通过具体领域,深化“教育”的探索。在赫创新意义的组织形式中麵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方式,着力培养高中生的通用能力,带动学生的通识教育,为学校探索特色化的办学思路提供_^坚实的基础。
第二,结合实践探索,丰富对髙中生、高中教育的理性认识。利用髙中生独有的教育资源一逐步成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主动发展的能力,更新他们的发展方式(包括学习方式),并围绕这一线索拓展对学校课程、教育方式、教师发展的系统认识。近年来,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通过学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别化的多元发展。
第三,通过探索“高中生导师制”的教育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双通”素养。我校是一所有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中学生的综合水平处于中等。“双通”教育是针对学生群体未来发展的思考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尊重个眺差异,开触命潜能,为学生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在探索和完善“高中生导师制”的过程中,激活学校教师的创新智慧,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第五,从理论上探索高中教育阶段提高办学质量的新途径,在已有的班级授课制之外探索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新形式,并将其与已有的学校教育资源、新的教育改革需要有机结合,提高办学水平。
二、高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导师制的实验阶段。
首先,现在中小学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班级制,一个教师需要针对几十竹生进行教学。教师因精力所限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统一的要求势必影响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天性发展。因此,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相当深入的探索。“小班化”教学机制应运而生,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校开始进行了中学导师制的积极探索。
其次,一所学校的发展高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最优秀学生的培养高度。因此,优秀学生的培养问题是每所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我校优秀学生实际,学校开始对部分学生实施“导师制”教育方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优秀学生教育与培养之路。学校试图通过“学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引领并带动全校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更好的鎌,健学校的可纖发展。
三年的实验探索,学生在导师的带教下,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他们开朗自信,乐于合作,善于表达,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探索精神。
第二,全面实施导师制阶段。
导学教关系的建立(双向选择)。导学关系的确立是双向的,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也考虑一定的比例,设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关爱。原则上,导师与学生组建了一个导学团队,这个团队是相对固定的,相对“班级制”来说是新的组合。它的特点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在课堂学习中很可能没有交集,而他们的导师有可能与他们在教学上也没有魏,这实际上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范畴。他们不同的经历、个性和所有的差异,恰恰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导学不同于课学,是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价值取向的。但作为导师制的设计,它又是学校的课程,是有设计和预设的。当然,也不全是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导学形式的探索。导学形式有个别导学、集体导学、联合导学、综合导学等。个别导学是师生两人之间的导学,它的针对性、目标性比较强。导师主要以改善高中生学习习惯、学习旙和关注心M展的基本特征为依据,建立师生沟通渠道,以师生对话式为主,并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全面关心爱护带教学员;集体导学是一个导师对两个及以上的学生的导学,既有导学团队内部对话,又有集体活动和相互的交流。导师对学生既有统一求,又有个别化的教育要求。联合导学就赚据教师的特点进插合,发挥教师的优势,资源共享。综合导学就是加强学校、社会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重视课内、课夕卜多种学习途径的结合,重视学校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导学”、利用学生家长资源的“家长导学'开发社区资源的“社区导学”等。
记录和滞。导师制是一种探索,我们把它看成是行动研究。我们认为,过程管理可以促进导师制的完善。为此,我们建立了导师制的记录平台,把导师制的一些导学活动,用即时记录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高中导师制的认识与思考
叶澜教授说过:“21世纪的教育,应该呼唤人的主鎌神,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人格和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能力。”学生个别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师制作为学生个别化教育的一种选择和探索,是因材施教的一种诠释。它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导师制与班级管理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导师与班主任的最大不同在于,班主任更多关注群体,导师则更多关注个体。
二是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优势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者有自己最擅长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优势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从观念到行为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新的环境,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优化,并能激活教师的创新智慧,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四是重组教育内容。首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学习、活动和生活等情况进行指导,培鮮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澍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方法等进行综合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可纖綴。顯,关注学生報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出问题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人权应是一项综合权利
有的西方国家,特别是有些学者,仅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集体、社会权利;仅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仅强调公民、政治权利而忽视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忽视了人权作为一种综合权利的本质性特点。
我国主张,人权不应当仅指个人权利,而且指集体权利与社会权利;不仅指权利,也包括义务;不仅指公民、政治权利,而且指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我国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很好地体现了这个主张。较快地富裕人民群众,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逐步减少并消除因教育程度的差别而导致的公民权利实际上的不平等。这是我国所努力追求并不断付诸实践的。
上一篇:App应用于跟踪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抗战结束后中等教育权势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