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专业的中级职称的论文分析现状(共5篇)
第1篇:职称评定文献指标计量评价模式
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诸多指标体系中,科学地引进了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其中以期刊指数、作者序位指数、时效指数作为重要指标,提出了学术论文的连续定量考核模式.
学术论文是目前高等院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考核内容,如何科学的进行量化考核,对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最大限度的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职称评定审核标准,只明确了论文的数量,忽略了论文的质量以及时效性等重要因素.本文以论文、引文和期刊影响因子作为重要指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学术论文的连续定量考核,建立数学模型,制定科学的职称评定模式.
1评定学术论文的质量指标
基础研究成果公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论文形式发表是主要形式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针对有人认为“我国科学家把优秀论文发表在本国刊物上是体现了我国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的说法,指出:“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荣誉,才是真正的爱国^”一个国家的科技论文被《30收录和引用,普遍认为是评价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科技论文的迅速増长,表明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在逐年増加,国际学术地位日益提高.除了国家増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重视、科研工作的深入科技工作者自身努力外,也与近年来各单位对在世界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鼓励有很大关系.
最近几年,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均给以不同程度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单位不但考虑发表论文的数量,还进一步考虑论文的质量^如被《3匸收录的论文、在影响因子高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常常是鼓励的重要依据,而在《的财;〉中发表的论文又受到特别重视.首先,〈〈^):》的选刊是严格的^,选刊的标准之一是根据加菲尔德的文献集中定律:“不管市场上有多少种期刊,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己包含了每年发表的与被引用的论文的一大半”,20%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足以涵盖全部期刊的80%的论文,而且是动态调整,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3匚I〉选用的期刊是经过严格考察的,可以认为在质量上初步把了关.所以,被《3^1〉收录和引用的论文质量较高^一篇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情况,往往代表该论文的创新性或前沿性,表明受到学术界重视程度^我国发表的论文其平均引文量只及国外论文的25%^,根据国际著名学者普赖斯先生的观点,科技论文一般在其发表后1~2年即可达到其被引用的高峰,影响引用的因子很多,如学科的差异,从事研究的人数,科学发展速度,科学研究热点被追踪的程度,创新被认识的程度等,在目前还找不到一种更合理的指标之前,用引文来衡量论文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办法.就我国而言,根据每年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的统计表明,我国科学家被《3。〉收录的论文被引用高峰期一般为3^73单篇论文被引用15次以上者共39人,其中,同一篇论文被连续或不连续〉33被引用共9人,占39人的23,%,连续4狂被引用的只有1人,连续5^被引用的也只有1人.对有些经典理论也许要被长期引用,而有些创新性非常强的论文有两种可能,一是立即被引用,一是在长时期内还没有被人们关注,也许10^或更长才会被引用.学科不同被引用情况也不同;有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比较窄,从事同一领域或相关领域研究人数有限,反映该领域成果的期刊有限,尽管论文水平很高,即使所有有关科学家引用,其引用次数也不会很高.因此不同学科之间与同一学科内,作者数与期刊数会有很大差异,作者与刊物的引用水平与引用率也随之不同.即使被引用次数相同,被引的重要程度也不同,有的是长段引用,有的只是提到而己,当然也还有其他情况,如自引(互引〉,他引、正引、反引;情况是复杂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正面被他人引用才是比较论文影响力的较客观的因素.另一方面,一篇论文若能被多数人反引,也说明产生了一定影响,对科学研究而言,未必不是一种贡献,至于同一篇论文的作者之间的互引,实际也是一种自引,在统计中也难以排除.为综合评定晋升职称资格,在此提出以下3个指标,
1.1期刊指数(表”
高指数的期刊是由于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支撑的结果,正是这些高质量的论文,才可能产生高水平的期刊.所谓期刊指数就是特定年度(取2^期刊论文被引量与该特定年度期刊论文可被引量(即论文总量^之比.
某一期刊只有高质量的论文多、水平高,才有可能使被引用次数増大,自然指数要高.反之,指数高,对高水平论文吸引力越大,导致投稿多,论文被选择的范围大,被淘汰的论文多,期刊质量高.高水平的论文越多,被引用的可能性越大,形成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期刊影响因子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论文总体水平是高的,当然不等于其上所有论文水平一样高.从宏观上看指数高的期刊,其上论文水平相对要高,这也正是目前人们往往用指数大小来衡量论文水平的一种不严格的说法.在不可能对每一篇论文都经过同行评议的前提下,也可以视作对论文水平评价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指标之一^
1.2作者序位指数(表习
论文除独著外,常见形式有2人或多人合著,以往在评定职称时论文不论是独著还是合著,都按一篇记数,这种情况是不够科学也不尽合理的.对于独著的论文,作者花费的时间和心血都比较多,在多人合著的论文中由于每一个人都承担了不尽相同的一部分工作,因此在署名时也就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之区分.为了公正合理的体现这一差异,提出了“作者序位指数”这一概念.所谓“作者序位指数”是把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按作者序位进行科学的统计算分^1.3时效指数(表3〉
以往在评定职称统计论文时,只要是在任现职期间内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均在统计之列.这对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水平是不够合理的^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新提出的理论观点几个月后就有可能被更新的观点所取代.在此提出考核任现职期间论文的时间效率这一指标,把在晋升职务评审时间前53所发表论文的时效指数定为1,超过5每13指数递减01,其目的在于激励科研工作者多出成果,也比较科学客观地反映论文的知识更新程度^我国目前正常申报高一级任职资格的时限一般为53,这是一段比较适宜的周期.在这个周期内要求晋升高级职称者发表5篇学术论文,是对科研工作者晋升职务所必须达到的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充分体现^也只有53这样的周期才能真正地踏实地进行研究,并激发科研人员多进行研究,多发表论文^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研究性质的差异,进行基础性研究需要花费1定时间才能发表论文成果,所以53时间也是比较适宜的.而超出53,就目前各学科的发展速度而言,其论文的知识更新程度相对近5^的论文就差别极大,如果一概而论,就不能真正考核参评者的学术及业务水平,
2学术论文的连续定量考核模式
在职称评定中,把参评者的论文按期刊指数、作者序位指数、时效指数进行记分统计,定出各级晋升职称所必须的标准分,符合参评标准分的人员对其积分进行排序,并将结果作为能否晋升职称的参考标准之一.
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
除规定要求的政治以及任职的年限等条件外,晋升正高职称的参评标准分为4分,晋升副高职称的参评标准分为3分,晋升中级职称的参评标准分为1分.要求晋升正高职称至少发表6篇论文,其中至少有3篇是第一作者,并且有3篇必须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以下简称《统计源》)以上的期刊.晋升副高职称至少发表5篇论文,有2篇必须进入《统计源》以上的期刊,其中至少有2篇是第一作者,其中^代表分数,2代表期刊指数(^笑令,尤代表作者序位指数综合分(&”,7代表时效指数(成”,”是文章数目.
由于该参评人员积分686分,大于4分,所以有资格与其他参评者进行排序,将其结果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第2篇: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投稿情况整体体现地区科研工作的现状及需求,能客观地呈现中小学教师在科研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主要对2013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论文的投稿数量和投稿内容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地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投稿情况,针对地方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的主要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集中体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理论、学生特点、地方教育水平及教学实践等不同方面的提炼和探索,为教育事业提供理论基础。根据研究所需,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针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科研论文重要性的研究、论文抄袭现状分析、论文撰写方法研究,而就一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论文整体现状基本没有深入研究。一个地区的论文投稿现状体现地区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整体现状及实际需求,能客观体现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中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主要对2013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论文的投稿数量和投稿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二、 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1. 全省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活动〕设计基本情况及比重
全省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活动〕设计总计36429人参加,
与2008年3518人增长了10倍多。数学、语文、综合居于前三位相比。具体科目参加评选基本数据情况:数学7182份,占19.72%,语文9935份,占27.27%;英语3449份,占9.47%;化学921份,占2.53%;物理112份,占3.08%;生物729份,占2.00%;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722份,占1.98%;科学463份,占1.27%;综合5494份,占15.08%;体育912份,占2.50%;地理573份,占1.57%;历史863份,占2.37%;政治(含品德:11376份,占3.78%;音乐649份,占1.78%;学前教育1294份,占3.55%。
2,区域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活动〕设计情况及比重
区域分布:黔东南州占18.22%,居于第一位,其中台江县993份和榕江县968份占最多;省直及贵阳市占17.55%,居于第二位,其中云岩区1408份和观山湖区1122份占最多;遵义市占17.35%,居于第三位,其中红花岗区951份和道真县904份占最多;铜仁地区占13%,居于第四位,其中思南县1543份占最多;黔南州占12.03%,居于第五位,其中都匀市1501份占最多;毕节地区占6.83%,居于第六位,其中威宁县656份占最多;六盘水地区占5.97%,居于第七位,其中盘县1405份占最多;黔西南州占5.38%,居于第八位,其中望谟县1030份占最多;安顺地区占3.54%,居于第九位,
其中普定县为395份占最多。
(二)讨论分析
1. 地区投稿现状
从全省教育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投稿情况来看,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投稿份数偏低。运用5…517.0对整体教学科研论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全省科目的分布情况幅度过大,有地区单个学科的投稿达2000份左右,最低的只有1份左右。主要投稿科目集中在语文、数学、综合三门科目中,而美术、综合实践及科学占末尾。
按地区进行随机抽样,论文选题集中在学科教学、教学心得及课题结题报告等方面。优秀论文集中在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等方面。但教学设计方面主要集中在学科设计,而结合本地教学现状对教学设计分析研究相对较少。
2,投稿特征分析
(”学科论文投稿情况与学校任课教师情况正相关
从论文投稿数量不难发现,学科论文投稿情况与全省教师授课科目、学校任课教师情况正相关,而英语学科无明显相关,所以英语学科的科研工作在贵州地区需要加强重视。
〔2〕地区整体投稿比例不高
从区域教育科研论文情况来看,总体概率最高的凯里地区占18%左右,最低的为安顺地区的3%左右。相差15%。所以,尽管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大,但各个地区投稿比例都不高。
(三)结论及建议
2013年参评论文整体份数较往年多,从整体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投稿情况来看,地方教师教研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参评论文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论文存在整篇文章抄袭,论文内容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的结题报告呈现的格式、框架和内容大同小异,不具有创新性。
要解决以上问题,加强教师的投稿积极性,提高教师论文投稿质量,降低论文抄袭现象。第一,要提高教师对教研工作整体、客观的认知。第二,适当引导和定期进行教研交流学习。第三,培训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例如,如何查文献,如何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等。
第3篇: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制度中,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而产生的轻视教学本位、轻视论文质量、忽略论文的实质审查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教学考核、淡化论文刊物级别、建立科学的论文评审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我国自1986年开始恢复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这期间,教师职称论文在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中,一直以绝对的硬性条件存在,其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也有上升趋势。”这种以教师的论文及数量来考核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并且以此授于其相应的职称称号制度,确实对高校教师教学之余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教师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论文评定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健康发展,损伤了高校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扰乱了文化出版市场,其社会负面影响亦是越来越重。现笔者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重硬性论文条件,轻软性教学条件的问题
当下职称评审条件中都所谓硬性规定是指学历、资历、论文或著作等方面的要求,所谓软性条件是指教学水平和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尽管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各自与教师职称评审有关的文件和条例,但是基本上都要求申报中级、副高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资历、教学水平、业务业绩和论文论著数量。然而,在实际的职称评审中,主要的专家审核还是看申报者在哪一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编写了多少本教材、撰写了多少部专著等,对于申报者的教学水平和业务业绩如何则很少被纳入考察范围,即便是看申报者的其他硬性条件诸如学历、工作时间等在职称评审中亦是成为摆设。这样人为的在制度上轻视教学工作的职称制度,使得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搞论文写作,轻视教学工作,不愿意多上课。西方发达国家的教授资格认定必须在三个方面作出突出的成绩:教学、科研、社会工作,其中教居第一位。31而在我国高校的职称评审中,往往忽略了教师最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二重论文数量,轻论文质量的问题
当下高校不仅仅是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还规定了论文数量,绝大多数省市或学校在职称评审条件里往往有这样的条款:需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篇以上或在“国家二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篇以上。职称评审时也只看论文够不够所谓“级别”,却从不对论文的质量做任何评判,实际上是把刊物的“级别”与论文的质量画了等号。据悉,至今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从未对刊物级别做过规定,当下所谓评审职称规定核心刊物的级别划分本身也存在着种种文化体制弊端的问题,所谓的“级别”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篇论文的真正学术水平。因为鼓励多出文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数量上去了,可是质量大多是滥竽充数。按2008年80、
覎1和181?合计,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重要会议上的论文共27.1万篇,比2007年增加6.3万篇,占世界比例的11.5%比上一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这其中真正具备学术价值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2次,与世界平均值10.06还有差距。之所以我国论文的数量在极数级的增加,而相应的质量没有提高,这其中和我国职称论文制度中对论文数量的硬性规定是有关联的。”
评价一位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学术能力,不是考量该教师在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或者该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在学术界所引起的重视程度,而是该教师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这是极为片面且不科学的。因为,论文论著的生命力不在于它的字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发表在何种期刊上,而在于它的质量和学术价值。怀尔斯用9年的时间攻克了费马大定理,其间一篇论文也不曾发表,谁敢否认他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近代大儒马一俘先生亦是少有文章发表,但是谁会否认他的儒学大师的地位?这样以论文数量来评审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职称制度,必然会使得很多老师大多精力都放在撰写所谓的学术论文上。更有甚者为了凑齐论文规定的数量去评职称,不得不找关系、托门路去找杂志社发表,也使得社会上一些专门收取高额版面费的杂志社应运而生。专门代理老师发表论文的机构和投机分子也在网上公开刊登广告,谋取这个制度漏洞而产生的利益。最后使得一些老师很难通过正常的投稿渠道发表论文,不得不被迫缴纳高额的版面费去发表文章。
(三)缺乏对职称论文审查的科学制度问题职称评定量化到论文,以论文考评一个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其中必然有利有弊,这就要求我们的职称评审机构在考评职称申报者论文的时候,建立一个科学的制度,尽量真正做到论文评审的科学性,以谈化论文考评的弊端性。而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也就是请几个专家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评定,这就要求评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必须公证公平,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但实际上,许多地方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大多由行政领导组成,真正对口专家学者很少。而到了大评委会,由于委员往往是多个专业的混合,这样的评审必然存在着外行评内行的现象。^这样简单的审查方式,使得有限的专家没有精力认真审核所有职称申报者文章的学术价值。最后就会以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来简单替代文章的真正价值。这样的评审结果就会使得出版市场上所谓的核心期刊的版面费水涨船高,大量的职称申报者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核心期刊社必然主动、被动的和利益挂钩,一些核心期刊的版面费已经被炒到万元之上。如果说核心期刊在收到相应的版面费能真正严格审查文章的学术价值也就罢了,问题是很多核心期刊里面的编辑也很难把握文章发表者的学术价值,有些不负责任的期刊收到版面费后千脆省略送审的环节,直接将文章发表,即便是有的刊物去找所谓专家送审,因为这些专家大都因为事务繁忙,就又将这些文章转送到他们所带的研究生来评审、下评语。这样只走过场且和利益直接挂钩的论文审查制度必然是形同虚设。也使得近年来,高校教师剽窃他人成果事件屡见不鲜,有将他人已在国外发表的研究成果翻译后在国内公开发表,窃为己者;有将别人已发的论文用自己的名字覆盖后加以复印,移花接木者。许多人的文章就是“剪刀加糨糊”或“复制加粘贴”拼凑而成;而这些文章和书的作用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审,评审结束即成废纸。这样的文章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充其量只是当下学术腐败利益链中的一个泡沫载体而已。所以说,建立一个能够正确科学评价职称论文的制度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鉴于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职称论文评审制度所反应的上述诸多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着专业技术队伍的发展,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克服职称论文评审中的种种弊端,必须对现行的职称论文评审制度进行改革。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融现行的职称论文评审制度所导致的弊端。
(一) 淡化论文评审的硬性系数,强化教学水平的软性指标
职称不仅是每个老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也
关系到其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以及职务晋升等利益。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片面强调论文和论著数量等可以量化的系数,而忽视了教学水平等很难量化的指标。事实上,与学历、资历和论文数量相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更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教师系列的职称讲师、教授,顾名思义,讲而教之,如果一个人即便他有再多的论文,但是他在讲台上讲不透、教不好,试问,他有什么资格拥有这样的头衔,他应该转到研究员系列的职称更为合适。所以笔者大胆设想,是否可以对讲师职称的评定开始试点,舍弃其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而应该将教学年限、课时总量、学生测评、领导随机查课测评、督导测评这样和教学息息相关的指标定性为硬性指标。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中青年教师自觉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而且还可以缓解当下职称论文市场化的压力。对于副教授这一级的职称评定,尽量降低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可以将教学年限、课时总量、学生测评等参数同步规定到其职称评定中去,比如规定其随着讲师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甚至可以作出凡是具备20年以上讲师资格且课时总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教师,可以破格不受论文的限制而评定副教授职称的规定。
(二) 强化论文的真实质量,淡化论文的刊物级别
我以为,一个教师或者科研者,只要能够独立地完成一篇
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就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术能力,而并非是要等到在某刊物,或者某个有所谓级别的核心刊物发表后,才能显示他的这种能力。文章的发表只能说是作者拥有了这篇文章的著作权而已,更何况有些很有超前意识和思想的论文,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下因为种种的原因暂时不能发表,文章不能发表,或者是因为作者没有努力地通过某种渠道发表,这并不能彻底否认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我建议教师职称论文评定是否可以借鉴硕士、博士论文答辩的形式,我一直认为这种通过专家提问答辩论文的审核形式,远比简单的以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来审评论文的质量有可信性。以答辩形式评审论文,不仅仅可以减少论文的抄袭现象,而且还
可以真实的反映作者的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也缓解了当下花钱买版面费刊登垃圾文章的学术腐败之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论文答辩这一对论文评审相对科学的方式,不仅仅没有推广到职称论文的评审中来,相反,大部分高校反要求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也要在所谓的正式刊物上发表才能获得学位,这样的规定,使得当下大量扩招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也在被迫寻找着发表的刊物,也就使得教师职称论文的发表市场越来越激烈,造成了我国论文发表趋于市场化的怪圈。151对职称论文的评审,以作者论文完成后的专家答辩模式,取代目前的以正式刊物发表后再审查刊物的级别模式更为合理。这样才能及时、真实的考量作者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立一套职称论文的科学评审制度职称论文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一套严谨、科学的论文审查制度,目前的职称论文制度模式显然不能与时俱进地评审出来真正的人才,必须对现有的职称论文制度进行改革。解决当下论文作假抄袭或者质量低劣的问题,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公众监督力度,增强职称论文评审的透明度,不仅仅要求评委对评审论文的认真负责,而且还应该对职称论文进行公众监督。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建立。1.职称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职称申报者论文网站,让所有年度职称申报者将其发表或者没有发表的文章公示在这个网上,让全社会参与监督。在网络时代的职称评定下,我们人事部门更要借助网络的优势参与监督,让公众能够对申报者论文弄虚作假、抄袭现象进行揭发,让他们有权要求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并作出相应的惩处措施。2,建立各学科对应专业的专家库,要求每个专家对申报者职称论文进行实名评论,使得专家在评审职称申报者论文的过程中也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避免专家在评审职称论文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甚至让其学生代为操之的事情发生。3,职称论文公示时间应该在三个月以上,现有学科评议组和职称评审委员会大多只是半天时间就就将一百多位申报者的职称论文,及相关材料评议完成,评委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查看每位申报者的职称论文及其他相关材料,甚至有的评委在没有认真查看所有申报者的职称论文就随意给申报者下了结论。所以,将职称论文在网上公示一段时间,不仅给专家库的专家审查评议有了充足的时间,也给广大群众对职称论文的质量监督有了一个互动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职称论文的公示制度也会反过来促进申报者更加认真、严谨的撰写论文,遏制了申报者投机取巧,抄袭拼凑论文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职称论文评审制度的改革,应该尽快纳入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计划之中,因为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弊端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教育规划人才战略正常实施。
第4篇:回忆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技术职称评定和计量技术工人等级工作
为响应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号召,本刊特开设了“文化篇”。“文化篇”的主要栏目包括“计量沙龙”、“计量史话”、“科普长廊”、“计量人物”等,同时给更多兴趣爱好广泛、有才艺的计量工作者提供展示计量绘画、计量诗歌散文、计量人和物主题摄影作品等的平台,满足大家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需求,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计量文化。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共同建设我们的计量文化家园。
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技术职称评定
血雨腥风的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百废待举。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当时的国家计量总局政策研宄处宗祖云同志经局领导同意后,与中国计量科学研宄院(以下简称“计量院”)领导商量,抽调五六十年代的有计量工作实践经验的无线电处席德熊同志、长度处翟富华(女)同志、热工处高鸿春同志、力学处孙守平同志和电磁处甘承德同志共5人参加我国《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技术职称系列》(以下简称《技术职称系列》)的拟定工作。此项工作开展了1个月左右,后留甘承德同志与国家计量总局有关同志完善《技术职称系列》的定稿工作,并报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
1979年4月12日,国家计量总局以(了^)量总政字第135号下发了:《〈国家计量总局关于评定、提升计量科学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的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下发至各省、市、自治区计量局,总局直属各单位。135号文规定,计量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是: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助理技术员;科学研宄人员的技术职称是:研宄员、副研宄员、助理研宄员、研宄实习员。在135号文中,规定了计量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研宄人员评定、提升技术职称的标准以及其工作程序和步骤等。
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年初,计量院全面开始“技术职称”的评定、审查工作。当时,计量院规定1962年以前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和50年代参加计量工作的老中专生、老高中生(上过夜大或电大的〉可以申请中级职称^工程师和助理研宄员〉。同志们按照135号文中评定、提升技术职称的标准认真准备书面的申报材料,并在计量院各专业技术处讲评。如电磁处申请工程师、助理研宄员的同志在全处大会上每人讲20〜30分钟,介绍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计量工作成果以及外文水平等,然后把各人的申报材料交给评委,由各处室的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并写鉴定,再由计量院人事处和总工办复查,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备案。最后由国家计量总局汇总、审查,统一上报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
1980年9月20日,国家计量总局以〔80^量总人字第475号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进行计量科学技术干部技术职称套改和复查验收工作的几点意见》。475号文第一点意见指出:国家计量总局^^)量总政字第135号,是在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制定的。并要求:计量部门科技管理干部评定、晋升技术职称,按总局1980年8月23日转发的国务院科技干部局⑴。)国科干字第199号《关于确定和晋升科技管理干部技术职称的意见》执行。
1981年4月10日,国家计量总局和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以01丨量总人字第131号和国科干字第100号下发了:《关于印发〈计量部门工程技术干部确定、晋升技术职称业务考核标准〉的通知》。通知发至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部委、总局计量管理部门、科技干部管理部门。
1981年4月20日,计量院获批为授予单位。计量院431人获得了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统一印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证书》,其中,计量院老中专、老高中计量工作者破格提拔为工程师的有30多人。另有计量科学研宄人员^大学本科毕业”00人获批为“助理研宄员”职称〔当时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虽设有科学研宄人员职称系列,但因参照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宄人员职称系列和做法,所以计量院100位助理研宄员没颁发证书,但已在计量院人事处和总工办进行备案〉。
经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批准、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证书》内,右边除上面贴有个人相片外,在相片上还加盖了授予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宄院”的钢印,下面还有带国徽的“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的大红印章;证书内左边填写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另印有授予单位和编号。
计量院自1981年第一批同志获得各专业计量工程师、助理研宄员技术职称之后,1982年~1984年,按照量总人字第131号和国科干字第100号文,计量院又连续开展了第二、第三、第四批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计量沙龙文化篇
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统一在全国开展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后,全国计量科学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相继纳入国家人事管理的法制轨道。
计量技术工人等级工作
1988年年初,全国计量技术工人等级的评定条件和标准制定由原国家计量局劳动人事处张国虹同志负责,1989年委托上海市标准计量局负责具体制定,后纳入国家劳动人事部制定的国家技术工人等级中。全国计量技术工人工种共45个:含质检丨。计量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的培训,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教育处(杜小平任处长)领导,具体的培训工作由中国计量学会负责。目前,己由国家劳动、人事部门正式列入“质量技术监督行业”中,其培训工作由国家职业技能指导中心负责,由各行业进行具体评定。
结束语
全国计量科学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计量技术工人等级评定这两项工作的实施,为我国计量事业的建队伍、聚人才,调动全国广大计量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转化为推动计量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此外,这两项工作在中央各部委(局)中也是开展比较早的,对于中央其他部委(局)开展相关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5篇:科学计量与专家评审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应引入科学计量的指标和方法。为了提高职称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建立指标体系需要解决要素和赋分方法等诸多问题同时,学科组专家应当自始至终操作科学计量的整个过程,为学校评委会在评审中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专家不记名投票有其合理性,投票的方式宜采用量化法。
《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23期分别发表了关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两篇文章“科学计量学指标在职称评审中的应用一一石油大学案例研究”〜(以下简称蒋文)一文,介绍石油大学从职称评审中的两大难题出发,通过引进科学计量学的指标和方法,建立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对于増加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透明度,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推进职称评审的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职称评审公正论”〜(以下简称董文)一文,通过揭示专家评审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了公正评审的前提条件,为专家评审走向公正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职称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职称评聘改革己成为高校改革的“瓶颈”之一。在上述论文的基础上,本文试图结合当前高校实际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论文中某些观点提出商榷,希望能引起讨论和争鸣职称评审投票中除了记名与否外,还有一个投票方式的问题值得研究目前是定性投票,投票人只有同意、不同意两种选择,非此即彼。如果要更客观地反映投票人的意志,最好的办法是定量投票,即打分例如,完全不同意和完全同意的两端是0和10分,投票人可以在此区间作任意选择定量投票的好处一是专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二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更为客观和科学;三是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减去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办法,以降低少数不负责的专家对评审结果的影响
上一篇:中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热门论文
- 计量专业的中级职称的论文分析现状(共5篇)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现状因素分析研究论文(共5篇)
- 中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论文 (共2篇)
- 中医把脉发展现状的分析论文(共2篇)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论文(共2篇)
- 精神护理实践发展现状分析的重要性论文(共5篇)
- 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5篇)
- 公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专业论文(共2篇)
- 药物中级职称发表文章情况分析(共3篇)
- 中医电动拔火罐现状的分析论文(共2篇)
- 中级职称论文安全专篇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研究论文(共5篇)
- 网络广告设计发展现状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共5篇)
- 老年护理现状发展构建模式分析论文(共5篇)
- 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对策研究分析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