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散文体裁,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凡杰出文章都是通过作者独运匠心,苦炼情、境、字句而作。散文更需要这种笔下的功夫,但多数学生并不能对散文独有的这种“诗情画意,言尽意无穷”的美感加以领会,这也是散文阅读教学落入尴尬境地的原因。而且,在攻读不得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去读故事性强的小说,这对他们来说较之散文更具有感染力,这就使得散文阅读教学每况日下。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感受到散文自身的独特魅力,抓住作者创作时情感的喷发、境物的择取、暗示主题的字句等等,并将这些点作为突破口,进入文本,实现有效阅读。
一、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诱发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散文创作是作者表达对时代及人生独特感悟的一种途径。作者呕心沥血,依情造文的直接目的便是使读者因文悟情,产生与文本以及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是支撑读者阅读下去并深刻理解的最有效方法。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当然,进入作者情感世界需要一个过程,因选材的不同进入方式也有差异。例如,有些散文侧重景物的描写,即借景抒情,在拿捏文本蕴藉感情的时候,应从对景物描写的咂味切入;有些散文记人叙事,即直抒胸臆,所以,必然也要从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切入把握文本蕴藉的情感。虽方式不同,但都本着抒情的目的进行,情是散文的归宿,也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悟其中情感,在散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聆听作者的心声,把握创作者在文本中营造的情思。
以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例,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蕴含了鲁迅对当时反动政府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革命人士遭受迫害的极度悲痛与愤慨。这一系列的情感都体现在段落、句子当中,随着作者深沉文字的娓娓道来而慢慢呈现。为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阅读入情,当形成一定的感情基础,再让学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句段,并深入分析。学生找到一些句子,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四十几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哪里还有什么言语?”这种欲语却还休的矛盾感表现出作者内心极度的悲痛;还有“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等句都将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推至顶峰。“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等等又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慨,这是每个人对待发生悲剧的情感态度,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地感知文章内容、情感。
二、进入文本的境,把握物对情的映照
有学者指出:“散文是不分行的诗歌”,作者寄情于景,用生动细腻的笔墨发掘物的状态,物与物的联系,而构建出一个境。而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情的一个映照,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便可从境切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境,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握作者所用的表达方式,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进入作者所选择的场景、事物的描述当中,進而参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但如何进入作者所构的境当中是需要技巧的。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散文文本,感知作者在文本中描绘的画面、场景,并通过想象再造场景,将自己当成文本境中的一份子,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充分的体会作者的情感。
散文文本的“意境”是外物与作者内心融合的场域,是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艺术画面场景。在阅读的时候,学生要借助联想、想象,感知作者意境中所传达的主观情感。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这篇散文诗情画意,好似一幅明月朗照、荷塘漪动、花韵连绵的画卷,美的画面、美的意境交织在一起,诗般展现在学生面前。当然,标题虽是《荷塘月色》,仿佛是一篇写景记游的文章,实际上包含浓郁的主观情感。而这些主观情感则包含在意境的内核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知《荷塘月色》中的路线,另一方面还要进入散文意境,感知作者对情的映照。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画出作者的行踪路线,将所到之处的意境诠释出来。学生透过路线图,整体感知作者所述的景物,以及其文本所构的意境,并在移步换景中,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沿着荷塘的时候,走过幽辟的小路,内心更加寂寞,也更加自由;目光转移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又构成月色荷塘静谧的景象。学生可通过景象描写感知作者超脱之后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三、进入文本的“眼”,把握情思在词句中的涌动
一间屋子要有窗,一篇散文要有眼睛,眼睛如窗,是明澈看到万物的地方。因此,为了准确感知散文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散文的文眼。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然后从文章的关键词句入手。为了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把握情思在剧中的涌动,进行讨论,找出文眼,提炼文本主题。另外,还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提问,一步步将学生引领到文眼处。
例如,执教《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找出文本当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段,然后进一步分析,再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并且与文章紧密联系的字词句段,这便是文眼。关于这篇课文,学生圈出“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既能与标题相呼应,又能借景抒情,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可谓一箭双雕。全文都是围绕这一句进行景物描绘的。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可以一步步进行启发提问,让学生一点点揭开这篇散文的文眼。
教师:看月色下的荷塘是故意为之,那么为什么作者大半夜不睡,要起身去看荷塘月色?
学生:因为荷塘是美的,是静谧的
教师:为什么作者要亲近宁静?
学生:因为作者渴求宁静的生活。
教师:他为什么要渴求宁静的生活?
学生:因为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学生这句回答恰是散文的文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
散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立足点的原则,引导学生领悟散文作者涌动情思的同时,还要注重阅读方法技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成.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尺———基于文本意图与解读意图摭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J].语文教学通讯,2012.
[2]丁敏.浅谈散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作者简介:刘晓燕(1986—),女,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