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5 22:02

  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综合融汇教学流程各个构成要素情感功能的,以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如语文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等都属于语文情感教学的范畴。语文情感教学本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和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方法、策略等诸要素一起,都是构成语文教学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学生的情感参与是语文教学最深刻的活动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情感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动之以情,并能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把学科知识与情感教育巧妙结合,把学生的情感倾向与自己的教学意向沟通融会,使师生双方做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必能收到意外的教育教学效果。具体说来,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比如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抓题眼“情深”,用这条情感主线串起四大板块:出示课题,提出“情深”;初读课文,聚焦“情深”;研读课文,感悟“情深”。引领学生从“母亲工作的环境”及“母亲自身的形象”这两个方面感悟慈母“情深”。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学生情感的海洋吧!只要我们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关怀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课堂教学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很重要。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感染性和陶冶性,这是语文课突出的特征。根据这一特点以及学生感情的心理特点,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作几点思考:


  一、应从更高生命层面来重构课堂教育

  要用动态的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認识课堂教育,把它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不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世界积极的关涉过程,是师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交流的过程。

  语文课堂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关照学生的情感、审美、道德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并感悟,形成学生新的“生活世界”和“生活方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其情感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达到共识。


  二、要在语文课堂上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感”

  让学生能够体验真情,充分发挥想象,再现画面,从而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在美妙的徜徉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现有生活的幸福和可贵。苏教版小学语文必修三的《北方》在教师深情地朗读中,学生们渐入佳境,听得如痴如醉,脑海中不时地再现着漫天飘飞的白色纤维,在曼妙的画面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执着,内心升华着对北方人民的讴歌,从而与作者达成共鸣,对北方产生了敬畏之情。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在讲《鲸》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及生活习性,可先让学生欣赏几张鲸的图片,然后播放一段鲸的视频,与学生一起边看边评,让学生初步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就这样,通过动态、逼真的画面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主动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以课外促课内,深入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底蕴

  课堂内典范性作品的语言,无不深蕴着浓郁的感情。或寓于叙事议理之中,或寓于绘景状物之内,深浓郁厚的情感表现得深婉曲折、含蓄蕴藉,只有用心体会、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这种令人陶醉的语言描写表现上的醇美情致。优化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已不再停留在接受体悟文章的优美上,他们渐渐地拿出自己的笔,描绘心中的感慨和遗憾,并勾画着美好的憧憬,内心升腾的情感汩汩流淌。


  教学中要求教师、学生要真诚、表里如一,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沟通。情感渗透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讲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注意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态来激发学生的情思,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诗歌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在“披文”中“入情”,在“入情”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的目的,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玉安.小学文言文情感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杨培明.课堂上的精神培育不可或缺[J].人民教育,2015,(6).

  [3]李功连.有感情朗读:教学困境及其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作者:王艳梅


上一篇:初中语文诗歌朗读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朗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