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中学生情绪心理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7 08:42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情绪 心理健康 成因 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中学生常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教师应该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虽然如此定义,但心理健康的标准却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当困难的。尤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就从中学生的情绪入手,对其情绪心理的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罢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四条,其中第一条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权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中,第八条亦为“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结合中学生的特征,其“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无疑是判断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www.lw881.com
  
  一、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1.中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展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进一步发展起来。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更趋完备。
  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及程度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占百分之十。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它影响广泛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容体导致心理患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让我们对中学生的情绪活动和变化作一些概要认识吧。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使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等,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纹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比如说,此时对某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的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于是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弱者则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们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2.中学生的情绪在实践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好,则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欢乐愉快,或安乐宁静,或抑郁低沉,高兴的情绪会延续成良好的心境,苦恼的心境也会延续成闷闷不乐的心境,而这种不良心境的延续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内容日趋复杂,但其高级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简单性。中学生的情绪有时十分的强烈,有时又温和细腻;有时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有时又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有时袒露率直,有时又文饰内隐甚至封闭内心情绪,这就使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
  
  1.沮丧。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沮丧如同感冒一样会影响生活的乐趣。对沮丧放任不管,会使其进一步恶化,还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抑郁症。其对策是:加强锻炼,从爱好兴趣中寻求活动;增进社交;思想乐观;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背思想包袱;增加愉快想象;语言暗示;增强自信;乐于助人;到大自然中去。
  2.紧张。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就处在各种刺激之中,每个人都会调动机体和各种功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种适应过程。如果客观刺激与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平衡时心理上就会出现紧张。紧张心理的产生在于动员机体所有的潜力,应付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当造成紧张的外内部刺激消失后,紧张就会消除,机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但如果某些刺激相当强烈,而且频繁地作用于机体,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有朝一日机体的职能就会消耗殆尽,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导致身心疾病。紧张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多读紧张引起的心理疾病。其消除方法如下:向同学、家人或朋友讲述、发泄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暂避一时,不钻牛角尖,心平气和时再思考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适当宣泄以使心理恢复平静,如痛苦一番;转移到其它活动来调节情绪,使紧张心理得到松弛;请求别人帮助或者主动帮助别人,以求得心理安慰或使自己得到快乐,从而减轻紧张心理。

  3.消沉。消沉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应,使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它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使一个人斗志降低,才华埋没,失去爱和交往的能力,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使生命失去光泽。消沉的产生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也许我们无法消除引起消沉的外部因素,但却可以塑造一颗坚强的心,走出消沉的泥潭。消沉的情绪可能源于精神的空虚,不知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也许还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就能走出平庸,走出消沉,把无所事事变成造福人类的快乐和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生活充实完美。消沉也可以源于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太少。这就需要重新开始生活,向别人伸出真诚之手,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真诚相待,这样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真诚和热情。消沉可能源于过去的挫折经验。这时就要明白,人不是为回忆而活着,而是为今天而生活。不必盯着过去的伤疤,不必停留在过去的不快中,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想着今天,展望明天,使今后的每一天更有意义。同时,要学会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使消沉不再与我们相伴。

  4.急躁。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长此以往就会打破内心的和谐与宁静,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控制急躁情绪,首先要加强办事的计划性,避免毛手毛脚,慢慢养成稳定的习惯。其次要加强素质训练,因为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因此可以通过下棋、练书法、钓鱼、小制作等来磨练耐性和柔韧性,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再次,办事前先作自我暗示,如默念三十遍“冷静”、“莫慌”等,慢开口,后动手,缓缓行事,不急不躁。最后,切记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这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措施。
  5.冷漠。冷漠的形成,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心理原因。在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短暂失调,容易给人带来较大的情感波动,并使人处于情感低潮,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的人产生冷漠和抑郁。而在心理上,一般来说,当人们失去亲友、事业不顺或健康不佳时会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冷漠就可能产生。就会感受到绝望与徒然,就会觉得生命无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漠是源于一种观念上的狭隘和过高的成就动机。那么如何克服冷漠呢?第一副良药是多交流,第二副是多接触大自然,第三幅是多欣赏艺术,让艺术的魔力去消除冷漠。三副药吃完,再配合物理疗法,一是原感疗法,通过尖叫或惊恐痛苦来释放压抑的情绪,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治疗。二是幽隔疗法,把一个冷漠的人放在幽隔室里,与外界彻底隔绝,使其心理活动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轻松自由地进行,从而释放内心矛盾,激发交际需求,从而消除冷漠。
  6.愤怒。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冲动较为明显。进入高中后,一般能够根据情境来支配自己的情绪表现,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冲动性逐渐下降。但愤怒发脾气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正常,但它绝对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如不加控制,则会失去理智,甚至引发犯罪。因此如何控制愤怒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方法有甲、乙、丙、丁四种。甲曰情境转移法,当想发火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换个地方听听音乐谈谈心,就会平静下来。乙曰理智控制法,可采用前述的自我暗示方法控制自己,用理智战胜感情。丙曰时间推移法,想一想有时为某事发怒,过后觉得“不值得”,这次会不会又是那样?既然如此,不如不怒。丁曰目标升华法,把怒气这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升华为好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不为区区小事斤斤计较,从大局从长远考虑问题,度量就会大起来,怒气就会降下来。
  7.厌倦。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直接和间接的压力,青春期特有的敏感,社会对这些“小大人”一系列的“不允许”,使得他们在仅有的喘息间隙开始迷惑:“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由此产生,对以往所存在的压力充满敌视,从而厌倦学习和生活。其对策有三: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进行发泄;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有效帮助;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况下寻找有利因素,从而战胜困难,克服厌倦。
  8.忧愁。当遇到使你忧郁的刺激时,要想方设法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你忧愁。我们没有必要钻到忧愁里去使它扩展,也没有必要过多重视它,以很大的精力去驱赶它,应该把这种忧郁的刺激当作是一种正常现象,尽可能不去想它,而把精力集中于你当前做的事,形成你在工作学习上的注意中心。随着这种注意中心的形成和巩固,忧愁就会慢慢淡化,不知不觉被忘掉。要正确对待使你忧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来自于你本人,也可能来自于外界,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以积极态度来对待来自他人的致忧信息,这样就不会被他人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也不要给自己虚构忧愁,而要抓住现在,一步步地做好了,积累经验,就会更好地建设将来。另外,消除忧愁还需要加强个性锻炼,培养自己乐观态度和博大胸怀以及高雅的气量,微笑对待生活和学习,这样才会更自信,更有胆量迎接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帮助和辅导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注意调节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使他们精神愉快、充满希望;同时注意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清扫灰暗色彩,使他们从萎靡不振中振作起来,真正让他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如是则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誉。

上一篇: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下一篇:对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