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07-07 08:43
论文关键词:思想道德现状 问题 建议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如何根据当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重。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这些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甚者,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2.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称作“小太阳”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溺爱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做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
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挫折承受能力差。
由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许多学生养成了凡事以我为主的性格,做事原则只以个人好恶而定,自己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观念。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4.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不少学生“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用,经常借钱过日子,甚至欺骗家长“挪用”学费。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偏差,重文轻德现象严重。
由于受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影响,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
2.教育形式流于表面化,缺乏思想内涵。
长期以来,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总是一味的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很难提起兴趣,甚至非常反感。不能起到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有的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3.生源不足,学校主观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以及社会上新“读书无用论”的盛嚣尘上,导致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三、针对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和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用实践激励人。
实践证明,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瓶颈,如果没有实践,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来源广泛、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多元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思想,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切实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课堂,是培养人的外在条件。通过环境氛围的熏陶可以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学校首先要严肃校规校纪,对违纪情节严重的学生,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如何根据当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改进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重。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这些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甚者,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2.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称作“小太阳”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溺爱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做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
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挫折承受能力差。
由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许多学生养成了凡事以我为主的性格,做事原则只以个人好恶而定,自己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观念。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4.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不少学生“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用,经常借钱过日子,甚至欺骗家长“挪用”学费。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偏差,重文轻德现象严重。
由于受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影响,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
2.教育形式流于表面化,缺乏思想内涵。
长期以来,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总是一味的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很难提起兴趣,甚至非常反感。不能起到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有的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3.生源不足,学校主观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以及社会上新“读书无用论”的盛嚣尘上,导致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三、针对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和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用实践激励人。
实践证明,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瓶颈,如果没有实践,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来源广泛、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多元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思想,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切实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课堂,是培养人的外在条件。通过环境氛围的熏陶可以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学校首先要严肃校规校纪,对违纪情节严重的学生,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
上一篇: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