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课:高中学生重要而必备的能力
选择性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无论是课程目标的人生规划能力、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原则,还是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层次性、课程实施的选课指导制度、制定个性化的修习计划、学分管理等等,无不贯穿选择的理念。
本次高中新课程也为同学们的选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从高中毕业标准144个学分来看,必修学分为116,这意味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特长选修其他28个学分,比例占19%;如果修满高中三年所有课时并能通过相应的模块考试,学生可获得189个学分左右,那么选修的比例高达38%;此外新课改的另一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占23个学分,这一部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很大,如果加上这一部分内容,比例将更大。面对如此新颖的课程结构和琳琅满目的选修模块及内容,作为高一学生来说,真是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从我校新学年第一学期前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经过学校系统培训和导师个别指导,大多数学生能基本领会选课的精神,大体适应选课的要求,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大呼隆”,“一窝蜂”。没有主见,不顾自身的状况,别人选什么,我就选什么。
2.“抢学分”。盲目攀比,你选两门,我选三门,你选三门,我选四门,总之我要比你多,以显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学习潜能大。以为学分取得的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3.不认真熟悉模块说明。只是跟着感觉走,几节下来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
4.避难就易。只选择那些浅近的、易拿到学分的模块进行选修,困难的或自己认为不熟悉的就少修甚至放弃。
学会选择课程应当成为高中学生重要而必备的能力素养,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既是学生适应新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选课权利。
人人都有选择权,这是新课程赋予新时代学生的神圣权利。选择的不断增强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信息化社会,面对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虚拟世界,必须作出符合自己特性的明智的选择;而高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人格的独立追求和事业的成就体验日渐提高,无时无刻不处于选择之中,因此要充分使用选择权利,享受选择权利;同时也要认识到,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选择允许失败,允许“从头再来”,这样会降低甚至规避选择的风险,从而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明确选课依据。
学生在选择课程前,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因为该方案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纲领,它明确了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管理和课程评价等重要内容。其次,要认真学习本校的课程设置方案或选课指导手册,这些是把国家课程方案及设计理念转化为学校层面具体实施的重要文本,它包括了课程编排、课程组合、课程目标指向、选课程序和选课时间等重要的信息,如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学分、开班容量及模块的关系等,是实施学生自我倾向性发展的导航图。第三,要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意向,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找出自己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的潜力扇面,树立自己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三、掌握选课原则与技巧。
(一)必修优先。必修课是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必需修习的课程,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通常情况下,要先学习必修课,再进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协调修习。
(二)注意均衡。共同基础性课程的选择分布要比较均衡,要兼顾各种类型的课程,一学年中,在八个领域都要获得一定的学分;在时间分配上也要均衡,不要偏紧偏松,尽量形成合理的课业负担。
(三)富有个性。选择的课程能够和自己的兴趣、资质禀赋、个性特长相结合,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能得到什么,便于发挥自我的才能,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四)结构完整。选择的课程比较系统,在架构上能够形成一定的体系,覆盖比较完整的内容。
(五)量力而行。学分未必越多越好,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数量的课程。
(六)学会调控。在选修科目中既要学会坚持,同时也要学会及时调整,甚至放弃所选模块;既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墨守拘泥。
(七)寻求帮助。要学会从导师、学长、家长和校内外机构等处获取帮助。
四、学校要为学生选课提供充分的支持环境。
(一)全员参与。经过考察和认证的校内外教育教学人员及高年级学生都可以纳入学生选课指导的范围,学校为他们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承担选课指导责任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
(二)家校联动。学生的选择应与学生、家庭充分酝酿与协商,学校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从而使家长在更大程度上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三)培养能力。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这是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四)完善机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团委和学生会等组成学生选课指导小组,在指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政策。
(五)提供咨询。由教导处(教科室)、心理中心建立常设机构,提供学生发展趋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测试和咨询,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辅助参考。
(六)“三师”配合。班主任老师、教学班老师和导师互相配合,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工作,教学班老师负责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模块的考核,导师负责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对学生选课负有第一责任,一般情况下,所有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固定的导师指导,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咨询、教育和选课方案的制定。导师要经常与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老师沟通交流,保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