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教育的艺术——尊重学生也是一种艺术

发布时间:2015-07-07 08:47

【摘 要】教育是造就人类灵魂的一类艺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能使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对实施教育者来说,教育是讲究艺术性的。

【关键词】教育;教育艺术;学生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艺术来追求的话。也许有人会不同意我这个说法:“教育中如果出现了失误,完全可以在以后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加以改进”。这话当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因为我们的确可以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改进我们的教育,但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感到,每一个学生只享有一次中学时代的教育,而我们教育的失误给具体的某一位学生或某一届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将是很难弥补的--如果这种失误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那么,这种伤害很可能将伴随他的一生。然而,在我们从教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不止一次出现失误,其中,最不能原谅也最让人痛心的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据《长江日报》2001年4月2日报道,2001年4月1日,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接待了一位19岁的病人小张。4年前,小张还是念初三的花季少年,在一堂物理上,她未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老师随即骂道:“你这个笨猪!”由此种下恶果,导致严重的心理疾患。医生认为,她的病根在于接受了“笨猪”的评价,并因极度的自责与自卑而不断地折磨自己。德国专家会诊后,仍然没有结果。一个花季少女毁于“笨猪”之咒,令人痛心。这是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实例,只是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而浮出了水面以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实,这种语言暴力行为在有些教师的口头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诸如“你的耳朵挂在肉店里”、“脑袋里长得是豆腐”、“像不吃饭的”、“你不行”等等,只不过程度轻重有别罢了。www.lw881.com

我认为教育能体现人的胸襟,教育是一种艺术。只有善意、友好的教育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体的措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教师的学识、人格、道德素质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艺术的教育,它是老师耐心的等待,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提醒的话语;它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只号角,促人不断奋进。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致力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我们责无旁贷。

最近,听我的一个朋友讲起这样一件事。她去听课,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老师,像平时听课一样,她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年轻的老师也许紧张了,写满生字的小黑板怎么也挂不到黑板上。复习完了生词,教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很快,学生们读书声陆续停下来,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可是,一个男孩子还捧着书,大声地读着,他一点也没觉察到什么,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回荡着这个小男孩稚嫩却有点结结巴巴的读书声。

有几个孩子坐不住了,开始向那个小男孩示意让他赶紧停下来,小男孩根本没理睬,仍然大声地读他的课文,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学生们回过头着急地看看老师。此时,我的朋友紧张起来,担心学生们的提醒会打断小男孩读书,打破他努力读完的愿望,如果真是这样,对这个努力读书的小男孩来说,是多么不幸的事情呀!同学的嘲笑,可能会使他蒙上羞辱的面纱,他可能从此不再这样自由的读书。我的朋友担心老师会制止这个还在认真读书的孩子,让他停下来。毕竟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毕竟还有老师在听课……太多的理由会使这位年轻的老师马上让这个小男孩结束读书,开始他下面的课……

“悄悄地,等他读完!”老师的话轻轻的,他好像是说给自己听,又怕是惊动了那个读书小男孩,刚才还小声嘀咕的学生一下安静下来了,教室又回归了静悄悄。小男孩读书声更大了,更清脆了,好像一首美丽的歌回荡在教室。老师平静了许多,眼睛盯着小男孩,嘴随孩子的语调微微的动着,他也轻声地和着孩子的声音读起来。同学们也跟着读起来,轻轻的,轻轻的……

我听了不少的课,多数老师遇到学生没读完的情况,会让学生先停下来,一些根本没有读完的学生听见其他的同学停下来了,也会随之停下来,这好像是一种惯例,长期以来,没有谁再课堂上会为了等一个学生读完而耽误自己的教学进度,特别是遇到上面检查听课的时候,这时很难做到的。一直以来,学生上课读书可以说是为了配合老师,为了帮助教师完成授课任务。这个片段,小男孩在其他学生读完的情况下依然忘我的读书,可见平时出现这种状况时,这位老师没有制止过,孩子没有遇到老师“一刀切”的指令强迫停下来。

特别是在听课检查的时候,老师说“等他读完”,得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这是为师的一种境界,教师必须有一种宁静而淡泊名利的心;这是一种期待,包含了老师对孩子真切的爱,这是最有价值的教育行为,这样的课堂,是最美的课堂。

等待是教育的一种智慧,这位老师在短短的等待中,给了孩子读完的机会,也一定增强孩子的信心。是呀,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多等一等,让没有“读完书”的孩子“读完”,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老师特别的“等待”,真诚的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认为,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尊重。他这样谆谆告诫年轻的教育者:“自我尊重取决于什么?怎么培养?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能容许采用粗鲁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

我们曾多次在失误之后,这样原谅自己也这样对学生进行解释:“我是真诚地爱学生,我是一片好心啊!”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了!
因此,我想真诚地告诫我的同行们:永远不要对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欺骗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感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我们要做的也是我们能做的,只有是尊重学生。

【参考文献】

[1] 龚乐进.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

[2] 顾明远、梁忠义.教师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2.

上一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不同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