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07-07 08:51
【摘要】:创设科学情境作为科学课教学的外部诱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新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
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人类几百年积累的经验,其中有些知识具有较1高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想像思.维为主,如何使他们理解接受、消化抽象的科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采取能动性行为的态势。因此,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可以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现象,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之产生“情境效应”,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和意义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因此,知识和学习的发展不能与现实世界分开,而是必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达到。教学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其教学的功能就会减弱。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进行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积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这给我们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进行探究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必须的。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深化科学探究和情境教育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也是推进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特别是初中学生更需要在课堂中习得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真实可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为真正独立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引发悬念的问题情境
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外的、与学生学习的前概念或常识相违背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展示的现象,与学生的潜概念发生矛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疑惑,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蒸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请学生做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嘴约15厘米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的位置,先闭嘴,然后嘴留一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到“冷飕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在情境的启发下学生会想:同样从自己嘴里吹出的气,理应温度相同,可手掌上为什么两次会有不同的感觉?于是师生围绕解决相应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简易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识相冲突,如“从漏斗口往下吹乒乓球,乒乓球竞吸在漏斗上不往下掉”、“纸锅烧水,纸不会发生燃烧”、“水生火”、“拉两本页码交叠的课本,拉不开课本”等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从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引发悬念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把提出挑战性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与习惯。
2.利用真实生活事件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如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1:(游戏)用细线把两个乒乓球吊在空中,相隔3—5厘米,当你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将发生什么变化?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结语
随着“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现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景观。学生都有着探究知识奥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倾向和动机,“情境、问题、探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些倾向和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生的潜能较好地发挥出来了。教学中虚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定需要,创设最适台学生学习的情境,使科学课充满科学味,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从我校目前实施的“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学得有趣,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乐在其中。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
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人类几百年积累的经验,其中有些知识具有较1高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想像思.维为主,如何使他们理解接受、消化抽象的科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采取能动性行为的态势。因此,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可以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现象,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之产生“情境效应”,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和意义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因此,知识和学习的发展不能与现实世界分开,而是必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达到。教学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其教学的功能就会减弱。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进行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积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这给我们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进行探究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必须的。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深化科学探究和情境教育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也是推进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特别是初中学生更需要在课堂中习得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真实可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为真正独立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策略
1.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引发悬念的问题情境
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外的、与学生学习的前概念或常识相违背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展示的现象,与学生的潜概念发生矛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疑惑,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蒸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请学生做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嘴约15厘米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的位置,先闭嘴,然后嘴留一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到“冷飕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在情境的启发下学生会想:同样从自己嘴里吹出的气,理应温度相同,可手掌上为什么两次会有不同的感觉?于是师生围绕解决相应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简易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识相冲突,如“从漏斗口往下吹乒乓球,乒乓球竞吸在漏斗上不往下掉”、“纸锅烧水,纸不会发生燃烧”、“水生火”、“拉两本页码交叠的课本,拉不开课本”等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从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引发悬念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把提出挑战性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与习惯。
2.利用真实生活事件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如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1:(游戏)用细线把两个乒乓球吊在空中,相隔3—5厘米,当你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将发生什么变化?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结语
随着“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现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景观。学生都有着探究知识奥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倾向和动机,“情境、问题、探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些倾向和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生的潜能较好地发挥出来了。教学中虚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定需要,创设最适台学生学习的情境,使科学课充满科学味,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从我校目前实施的“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学得有趣,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