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7-07 08:51
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
1、有利于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时的困惑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2、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物理知识,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获取更多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势智慧,大胆想象,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1、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表面的“创新”而进行问题讨论,要注意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
2、营造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
目前,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还普遍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要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参与者、帮助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要给学生造成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3、倡导多向提问,鼓励发散思维。
一个好的问题必定是一个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多人参与,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展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多向提问、多向思考、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4、倡导探究式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没有科学探究就不会有物理学,所以物理课堂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
1、有利于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时的困惑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2、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物理知识,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获取更多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势智慧,大胆想象,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表面的“创新”而进行问题讨论,要注意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
2、营造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
目前,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还普遍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要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参与者、帮助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要给学生造成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3、倡导多向提问,鼓励发散思维。
一个好的问题必定是一个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多人参与,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展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多向提问、多向思考、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4、倡导探究式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没有科学探究就不会有物理学,所以物理课堂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中学生体育兴趣评价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