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强化
发布时间:2015-07-07 08:53
各科教师无不希望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为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兴趣是行为重要的“内驱力”之一,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它深深地制约着一个人的学习效果。面对中职学生目前的现状,语文教师如何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生源来自于高中(一、二、三类)招生之后,他们在中考中的成绩是不言而喻的。究其文化素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初中阶段因他们语文成绩一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失去信心的原因是不可排除的;也可能有些学生原来的语文基础就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养成,成绩一时又赶不上去,便自认为学不好了,甚至怀疑自己的天资笨而产生了自卑感;还可能一些学生因受周围人否定评价的影响,情绪低落,失去了自信心。一个学生被戴上“差生”这顶帽子,精神上的打击是难以估计的。“到了高中,女生智力赶不上男生,成绩退步的多”的说法,很可能给女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可能使她们失掉自信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对这样的现实,语文教师应该尽到一个语文教师所能尽到的职能。首先要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自我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丧失独立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型伟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自尊与自信,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就一切都完了。”他还说过:建立自尊与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条件和必备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克服自卑感,建立起自信心,摆脱那些由于某种现象所造成的错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深信自己,只要花两番功夫,定能学好语文。
其次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科学知识。关于人的天资问题,据研究部门调查,智力超常儿童仅占2%左右,智力缺陷儿童仅占3%,绝大部分学生先天无差异,而且之所以出现差异与男女性之间找不到联系。美国心理学家威马斯诺说过:“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比现实中的自我更伟大的地方,都有未被利用和充分发展的潜力。”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一般人对自己的天才智慧只发挥了一小部分,与我们应该达到的水平比,我们还未睡醒,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自己体脑资源的一小部分。因此,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自卑是没有根据的,每个学生不仅不应该自己贬低自己,而且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确立自信心,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是完全可以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爱迪生被老师视为最笨的学生,在母亲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杨广厚在初中阶段,数学测验曾有过不及格,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数学家;连一天学校门都未能进过的高尔基,通过自学都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文豪。难道我们就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吗?我深信,只要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到位,并坚持下去,学生自卑感定能逐渐消除,自信心定能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定会被激发。
二、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学习兴趣
面对中职生语文成绩起点低、基础差,在思想教育工作到位、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达到此目的呢?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语设计先声夺人。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一般来说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或者教学情绪,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难得而又有利的良机,在教学开端就打动学生的心弦,在他们希望上好课的心灵火苗上添点助燃剂。这助燃剂就是先声夺人、恰到好处的导入语。比如我在讲朱自清的《威尼斯》这篇课文时,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想到国外去观光吗?(学生情绪为之一振。)但因受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如愿以偿。不过也不必丧气,常言道,观景不如听景嘛(重读“听景”二字)!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给我们当导游,让我们一同去游览意大利北部的水上名城——威尼斯吧!”边说边板书,这几句话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通过导语来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譬如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演示、猜一个谜语、创设一种情境、播放一段音乐、朗诵一首小诗……不一而足。
2、导读课文方法多样。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这个中心环节上用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有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中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出发,以学习语言文字、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训练为主要手段,运用以读为主线“螺旋深入”的阅读教学方法。如在教学《登泰山记》时,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对生字词进行注音释义,了解作者是如何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大致经过;细读课文,弄懂句段,理清文章以登山进程为顺序的记叙线索;精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深入领会文章是怎样突出雪后初晴泰山别具一格的风貌以及日出时的雄浑景象,熟读课文,落实复述、背诵等作业训练,及时反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弥补了学生以前字、词、句薄弱的基础,又训练了他们听、说、读的能力。这样的学有所得,起到了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多提供成功的机会,不断鼓励。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会产生愉悦的心理,这种情感反复多次,语文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能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学生对语文兴趣就会逐步加固。所以在平时教学的课堂上,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对答不对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教师应说:“你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你很勇敢,希望下一次能听到你的正确回答。”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考虑到难、中、易都有的题目,在提问题时,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地回答,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不到强化吗?
(4)讲究教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表与内心的形象的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无拘无束,无形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思维的翅膀自由飞翔;不良的教态,表情过于严肃,会使学生紧张、惧怕、敬而远之,甚至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妈妈讲的话效果最好。所以教师应具备“妈妈”的或者比她更好的教态,语调亲切,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思想性。教学的实践使我们不难看出,同样一个学生,由于对科任教师的看法和感情不同,他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该讲究好的教态,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效能,达到强化学习兴趣之目的。
3、结语形式,不拘一格。一堂课的结束语犹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一样,有着画龙点睛、总结升华等诸多功效。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场理解、消化、巩固、强化新的知识,并帮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好的结尾同样能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水到渠成。如果导语是设置了悬念以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那么结尾就应解开谜底,用以强化兴趣。如我曾在导读《生命的支柱》一文时,以记者采访张海迪的一个故事导入。这个故事中有这么一句关键的话:“你比我想象的还要美。”“美的内涵是什么?”共同学习了课文后,再问学生美的内涵,这时候的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纷纷举手,面露“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的喜悦之色。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会给学生以轻松偷快之心境。
(2)背诵或朗读式。在教《威尼斯》这课时,我的结束语是:我们虽然未亲眼去观看威尼斯的风光,但我们可请朱自清老先生给我们导游。听过他笔下描绘的威尼斯,现在我问同学们,威尼斯有什么样的自然风光呢?当同学们跃跃欲试想答一时又怕说不准确时,我让学生们齐读课文的第2节。这一齐读,学生就十分明白了,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小结了这一堂的内容。同学们的神色告诉我,他们仿佛已去过威尼斯。
(3)激励号召式。《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堂即将结束,我说:“同学们,鲁迅先生以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写下了这篇战斗檄文。在第四部分,作者高度赞颂了刘和珍等革命青年临难不惧、互相救助的高贵品质。烈士们这种团结战斗、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她们能为国为民献出年轻的生命,难道我们今天的青年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团结起来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一步就做不到吗?”听了这一段结束语后,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收到了“课尽而意无穷,言止而情又发”的良好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需要,结束语可千变万化,可以是知识迁移式,也可以是达标测试式;可以是总结升华,也可以是下回分解式……它的特点,有的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如刹车,戛然而止;还有的含蓄委婉、余味无穷等等。总之,好的结束语又仿佛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使他们的兴趣有增无减。
4、语文作业,实施短评。学生的语文作业比较纷繁,通过实施作业简短的评语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好途径。这种短评,一般情况是老师对学生作业及学习情况的简要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地对学习较好、作业做得整洁的学生提出新要求、对学习比较消极、作业马虎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耐心说服。各类学生读了短评后,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激励,成为他们努力学习和自强不息的动力。还可以鼓励、提倡学生在做完作业后,给老师写上一两句“知心话”或“悄悄话”。师生之间打开心扉,交流情感,并使之升华,可成为教好和学好的添加剂。教师的短评大致可分为:①蕴严的激励语,如“优秀!希你能保持”、“认真!能锦上添花就更好”等,这类短语可激化其求成心理,收到不断进步的效果。②鼓励表扬语,如“好!比上次有进步”、“有进步,只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功”、“别灰心,赶上xx同学没有问题”等。用这类短评可以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其成功的自信心。③深情的婉惜语,如“相信你能改掉错误”、“字迹工整,要做全对就更好了”、“要是再努力一下该多好啊”等。这类短评语对经常出错或平时不够努力的学生,可以起到调整心理差距的作用。④富有哲理的批评语,如“标准低行吗”、“不要忘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类短评语,可以起到提醒鞭策作用,督促学生奋起直追。激发、强化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项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我深信,只要我们本着对党和人民的职校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加强师德和教学技巧的修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中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能够被激发、被强化的,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生源来自于高中(一、二、三类)招生之后,他们在中考中的成绩是不言而喻的。究其文化素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初中阶段因他们语文成绩一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失去信心的原因是不可排除的;也可能有些学生原来的语文基础就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养成,成绩一时又赶不上去,便自认为学不好了,甚至怀疑自己的天资笨而产生了自卑感;还可能一些学生因受周围人否定评价的影响,情绪低落,失去了自信心。一个学生被戴上“差生”这顶帽子,精神上的打击是难以估计的。“到了高中,女生智力赶不上男生,成绩退步的多”的说法,很可能给女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可能使她们失掉自信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对这样的现实,语文教师应该尽到一个语文教师所能尽到的职能。首先要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自我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丧失独立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型伟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自尊与自信,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就一切都完了。”他还说过:建立自尊与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条件和必备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克服自卑感,建立起自信心,摆脱那些由于某种现象所造成的错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深信自己,只要花两番功夫,定能学好语文。
其次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科学知识。关于人的天资问题,据研究部门调查,智力超常儿童仅占2%左右,智力缺陷儿童仅占3%,绝大部分学生先天无差异,而且之所以出现差异与男女性之间找不到联系。美国心理学家威马斯诺说过:“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比现实中的自我更伟大的地方,都有未被利用和充分发展的潜力。”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一般人对自己的天才智慧只发挥了一小部分,与我们应该达到的水平比,我们还未睡醒,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自己体脑资源的一小部分。因此,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自卑是没有根据的,每个学生不仅不应该自己贬低自己,而且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确立自信心,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是完全可以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爱迪生被老师视为最笨的学生,在母亲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杨广厚在初中阶段,数学测验曾有过不及格,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数学家;连一天学校门都未能进过的高尔基,通过自学都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文豪。难道我们就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吗?我深信,只要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到位,并坚持下去,学生自卑感定能逐渐消除,自信心定能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定会被激发。
二、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学习兴趣
面对中职生语文成绩起点低、基础差,在思想教育工作到位、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达到此目的呢?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语设计先声夺人。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一般来说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或者教学情绪,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难得而又有利的良机,在教学开端就打动学生的心弦,在他们希望上好课的心灵火苗上添点助燃剂。这助燃剂就是先声夺人、恰到好处的导入语。比如我在讲朱自清的《威尼斯》这篇课文时,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想到国外去观光吗?(学生情绪为之一振。)但因受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如愿以偿。不过也不必丧气,常言道,观景不如听景嘛(重读“听景”二字)!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给我们当导游,让我们一同去游览意大利北部的水上名城——威尼斯吧!”边说边板书,这几句话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通过导语来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譬如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演示、猜一个谜语、创设一种情境、播放一段音乐、朗诵一首小诗……不一而足。
2、导读课文方法多样。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这个中心环节上用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有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中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出发,以学习语言文字、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训练为主要手段,运用以读为主线“螺旋深入”的阅读教学方法。如在教学《登泰山记》时,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对生字词进行注音释义,了解作者是如何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大致经过;细读课文,弄懂句段,理清文章以登山进程为顺序的记叙线索;精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深入领会文章是怎样突出雪后初晴泰山别具一格的风貌以及日出时的雄浑景象,熟读课文,落实复述、背诵等作业训练,及时反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弥补了学生以前字、词、句薄弱的基础,又训练了他们听、说、读的能力。这样的学有所得,起到了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多提供成功的机会,不断鼓励。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会产生愉悦的心理,这种情感反复多次,语文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能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学生对语文兴趣就会逐步加固。所以在平时教学的课堂上,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对答不对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教师应说:“你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你很勇敢,希望下一次能听到你的正确回答。”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考虑到难、中、易都有的题目,在提问题时,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地回答,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不到强化吗?
(3)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学的能力。与中职学生接触的实际告诉我,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设有养成,自我学习控制力不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坚持做到: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圈、点、勾、画。②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即学习时,必须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多种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学习。③养成自问自答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问题更难。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寻求答案。④养成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敢于不耻下向,讨论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问。许多学生坚持这样做了,进步非常显著,由于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浓了。
(4)讲究教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表与内心的形象的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无拘无束,无形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思维的翅膀自由飞翔;不良的教态,表情过于严肃,会使学生紧张、惧怕、敬而远之,甚至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妈妈讲的话效果最好。所以教师应具备“妈妈”的或者比她更好的教态,语调亲切,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思想性。教学的实践使我们不难看出,同样一个学生,由于对科任教师的看法和感情不同,他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该讲究好的教态,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效能,达到强化学习兴趣之目的。
3、结语形式,不拘一格。一堂课的结束语犹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一样,有着画龙点睛、总结升华等诸多功效。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场理解、消化、巩固、强化新的知识,并帮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好的结尾同样能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水到渠成。如果导语是设置了悬念以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那么结尾就应解开谜底,用以强化兴趣。如我曾在导读《生命的支柱》一文时,以记者采访张海迪的一个故事导入。这个故事中有这么一句关键的话:“你比我想象的还要美。”“美的内涵是什么?”共同学习了课文后,再问学生美的内涵,这时候的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纷纷举手,面露“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的喜悦之色。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会给学生以轻松偷快之心境。
(2)背诵或朗读式。在教《威尼斯》这课时,我的结束语是:我们虽然未亲眼去观看威尼斯的风光,但我们可请朱自清老先生给我们导游。听过他笔下描绘的威尼斯,现在我问同学们,威尼斯有什么样的自然风光呢?当同学们跃跃欲试想答一时又怕说不准确时,我让学生们齐读课文的第2节。这一齐读,学生就十分明白了,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小结了这一堂的内容。同学们的神色告诉我,他们仿佛已去过威尼斯。
(3)激励号召式。《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堂即将结束,我说:“同学们,鲁迅先生以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写下了这篇战斗檄文。在第四部分,作者高度赞颂了刘和珍等革命青年临难不惧、互相救助的高贵品质。烈士们这种团结战斗、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她们能为国为民献出年轻的生命,难道我们今天的青年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团结起来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一步就做不到吗?”听了这一段结束语后,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收到了“课尽而意无穷,言止而情又发”的良好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需要,结束语可千变万化,可以是知识迁移式,也可以是达标测试式;可以是总结升华,也可以是下回分解式……它的特点,有的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如刹车,戛然而止;还有的含蓄委婉、余味无穷等等。总之,好的结束语又仿佛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使他们的兴趣有增无减。
4、语文作业,实施短评。学生的语文作业比较纷繁,通过实施作业简短的评语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好途径。这种短评,一般情况是老师对学生作业及学习情况的简要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地对学习较好、作业做得整洁的学生提出新要求、对学习比较消极、作业马虎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耐心说服。各类学生读了短评后,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激励,成为他们努力学习和自强不息的动力。还可以鼓励、提倡学生在做完作业后,给老师写上一两句“知心话”或“悄悄话”。师生之间打开心扉,交流情感,并使之升华,可成为教好和学好的添加剂。教师的短评大致可分为:①蕴严的激励语,如“优秀!希你能保持”、“认真!能锦上添花就更好”等,这类短语可激化其求成心理,收到不断进步的效果。②鼓励表扬语,如“好!比上次有进步”、“有进步,只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功”、“别灰心,赶上xx同学没有问题”等。用这类短评可以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其成功的自信心。③深情的婉惜语,如“相信你能改掉错误”、“字迹工整,要做全对就更好了”、“要是再努力一下该多好啊”等。这类短评语对经常出错或平时不够努力的学生,可以起到调整心理差距的作用。④富有哲理的批评语,如“标准低行吗”、“不要忘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类短评语,可以起到提醒鞭策作用,督促学生奋起直追。激发、强化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项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我深信,只要我们本着对党和人民的职校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加强师德和教学技巧的修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中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能够被激发、被强化的,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