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中政治课堂的改革与创新浅析

发布时间:2015-07-07 08:53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对教材在叙述方式、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上,求新、求实、求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落实思想教育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越来越束缚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改革进一步深人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结尾的方法等三方面初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1 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1.1 引经据典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用“按图索骥”、“画家画牛”的典故导入新课。在讲“量变与质变”时,用“笨人吃饼”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讲“坚持联系的观点”时,用“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尔在喝啤酒时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气泡,从中受到启发,研究出高能粒子飞行的轨迹,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通俗易懂,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小组辩论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通过讲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然后组织正反双方各四名同学辩论:“鲁人徙于越,必穷还是必富。”其余同学填好记录卡,作为课堂作业上交。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具有反作用。我们在遵循市场规律时,还要学会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商机、抢占市场,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通过总结点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辩论,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使学生在互相驳斥、辩解中发现真相,从而更加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知识竞赛法。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让学生竞赛,分别说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没有很好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有关成语、俗语。在讲“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时,让学生分组判断哪些是“规律”,哪些是“现象”,从而认清规律的含义。这样,每个学生都为自己小组获胜而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合学习的积极性。
2 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
2.1 高中政治教材改革。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80年代初以来,虽经几次尝试,但变革幅度还不够大,效果也不尽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课程结构是课程理论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能体现向素质、能力培养转轨,更具有可操作性。
2.2 高考改革。高考可以说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综观近两年的综合卷(小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减负”精神,又在综合、能力、创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使用知识的基础性,试题的高立意、高思维、前瞻性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素质性”,可以肯定地说以后高考的综合卷(大综合)这一特色将更加鲜明。
3 课堂教学
3.1 培养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并勤于积累各种资料和素材,设计问题情境要巧妙,寓言、歇后语、诗歌、民谣、谚语、漫画都可以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课上有新感觉,新体验,诱导他们去探寻新的发现,从而可以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造意识。
3.2 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x模式下的政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已形成共识。我认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对他们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爱他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这对于发展师生情谊,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育具有重大意义。

3.3 注重理论联系现实。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作为教师应重视书本理论和将现实中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和新鲜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课堂效果还比较好,就学生而言,让学生每天收看中央一台的午间《新闻30分》这一档节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周内社会热点和现实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就同一问题组织展开讨论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热点等方面的思考是一个新的尝试,效果比较好。
3.4 夯实基础知识。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5 提高分析能力。世界日新月异,问题层出不穷,整个世界就在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中发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依赖于正确地分析问题,分析能力人人都有,水平却因人而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课后练习采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展示分析结果,通过有计划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这不仅有利于顺应高考的趋向,也有益于学生成长。
4 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它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学生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胜祥.高中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
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 张文学.论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