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思想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11 08:47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好与坏,前进与后退等,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是一个班,有尖子生,也有学困生。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提起学困生,每位班主任老师都会感到头痛,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老师最经常,最棘手的一项工作。
学困生是学校领导的一块心病,也是班主任最感到头痛的事,同时也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由于各种因素,在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困难生,他们有的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有的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习惯较差等,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信心等不良特征。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困扰每个教师的一大难题,也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不当,留守儿童多,缺乏家长教育,农村学困生比例相对较大。
农村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落后的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一连串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三、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学困生也想学好,家长也很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四、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进步。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子,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五、具有逆反心理。
由于学困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六、普遍的学困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一天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速度慢,遗忘快。
90%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的也很快就忘。
八、学困生由于对知识掌握差,遇到过去的已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回忆、再认,使知识不连贯,无法跟上教师上课进度。
九、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举一反三的能力差。
十、归纳概括能力差。学困生的学习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共性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基本上无法归纳、总结。
大多数班主任都认为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比较轻松,而对学困生的教育,不少教师感到很棘手。曾几何时,做教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我们,经常抱怨这样的学生如何如何地难教,学生是如何如何地没有感情,甚至责骂学生蠢笨不可教……。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因此,如何教育学困生是老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一项值得深究的课题。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或品行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这类学生给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学习、品德都很差的学生。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二十多年,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论从学校角度来讲,还是从学生成长来讲,都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他们要充满爱心和信任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作家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接近感。教师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地关怀爱护学困生,每当他们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互助友爱精神,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学习。
我们教师爱护差生要像救火救灾似的,刻不容缓地去抢救他们,光停留在咬牙切齿地去咒骂、去怨恨,是达不到转化他们思想这一目的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困生,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本班的周富枝同学,在学习上较差,上课不安分,但他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及时表扬他,并说如果学习也有这样好,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后来他学习比以前自觉多了。多施雨露,少下风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后进生在思想觉悟上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与学困生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必须经常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学困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困生广泛地接触,给予百倍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多同他们进行情感性交谈。这种谈话方式往往话题自由,态度随和,可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消除了畏惧心理,撤掉了心理防线,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三、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要紧密。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要靠学校,但也需要家庭支持,社会配合,在学校里,我们应提倡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教书为“铸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接受知识,还要有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今新教材改革,要求学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注重他们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减少学困生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家庭我们要常去走走,适当的家访,面对面的交流能拉近我们与学生和家长的距离,还能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所在。例如本班的李献云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但近来上课精神不够集中,情绪低落,通过家访,了解到她父母闹离婚,我及时疏通父母及学生的思想,使她重新集中精力在学习上。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子女,通过家长会进行互相交流,让我们与家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转化学生的思想。
学困生与优秀的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这说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前提。后进生的自尊心时强时弱,教师应根据这一点,保护他们“极其脆弱的自尊心”。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但自己要尊重学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还要教育其他同学也要尊重学困生,平等对待学困生,切不可挖苦、讽刺、打击他们,要与学困生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会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引导他们,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所以在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引导。其实许多学困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内心里非常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安慰、保护、理解和尊重。尽快地加倍努力、迎头赶上,甩掉后进生的帽子。然而,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屡犯错误,往往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讥讽、挖苦、训斥、打骂、体罚,时常受到冷遇,使他们人格、自尊受到极大损害,与学校、家庭、教师、家长间滋生对立情绪,认为反正被人瞧不起,破罐子破摔、拉倒。由此他们失去前进动力,形成自卑心态。
学困生的自卑心态是希望改变现状,求得尊重。可以说,没有自尊心就没有自卑感,要上进,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痛苦的抉择,而他们长期形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上进心与惰性一对矛盾交织存在。一旦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就会退缩不前,打退堂鼓,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往往容易旧"病"复发。表现不良行为习性的反复。班主任一定要耐心把握时机,耐心进行思想教育,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不断给学生鼓士气。
五、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
宽容不是忍让,更不是纵容。只是当我们发现学困生做错事时,我们首先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不是,从不同角度谈问题,换位思考,让他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当然,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好、变好的过程。一个人要学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调皮而致后进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不受常规约束,顽皮、淘气,不接受师道尊严,有时甚至顶撞老师,这些正是他们个性的反映,其中,很可能蕴藏着创造潜能。要容忍爱护,耐心指教,并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六、以身示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无声的召唤,前进的灯塔,它也是学困生前进的目标,它能激励学困生天天向上。榜样可以是领袖将帅,英雄模范,名人贤达,师长父母,也可以是同学、伙伴,最好是和学困生各方面基础差不多,但成绩进步很大的同学。比如你作为班主任要求男学生不留长发,自己首先要理好自己的头发,要给学生做个榜样,这样做起学生的工作就容易多了。通过这些活动,就使学困生有样可学,并使其明白,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有进步,就会成功,从而产生一种后进赶先进,后进超先进的念头,树立开拓进取心,摒弃不良倾向,于无声处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全面正确的看待学困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学困生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学困生身上也有金子般的闪光点,教师就应该更好地去发现学困生身上容易被忽视、掩盖的可贵之处,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宝藏。比如,自尊心强渴望得到信任,重友谊讲感情,生活知识较多,实践能力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等。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学困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我尝试运用学生管理学生的办法,有意识让部分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如有的学生管理纪律、有的学生管理劳动、有的学生管理卫生。让他们当室长,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这些学生有很大的进步,自我约束能力、社会责任心、工作能力等进一步增强,通过班主任的肯定和同学们的相信,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困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会到上进及学习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总之,对学困生,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点关怀,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多一些时间,多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情境,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好学生,将来也同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学困生是学校领导的一块心病,也是班主任最感到头痛的事,同时也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由于各种因素,在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困难生,他们有的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有的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习惯较差等,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信心等不良特征。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困扰每个教师的一大难题,也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不当,留守儿童多,缺乏家长教育,农村学困生比例相对较大。
农村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落后的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一连串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三、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学困生也想学好,家长也很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四、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进步。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子,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五、具有逆反心理。
由于学困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六、普遍的学困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一天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速度慢,遗忘快。
90%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的也很快就忘。
八、学困生由于对知识掌握差,遇到过去的已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回忆、再认,使知识不连贯,无法跟上教师上课进度。
九、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举一反三的能力差。
十、归纳概括能力差。学困生的学习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共性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基本上无法归纳、总结。
大多数班主任都认为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比较轻松,而对学困生的教育,不少教师感到很棘手。曾几何时,做教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我们,经常抱怨这样的学生如何如何地难教,学生是如何如何地没有感情,甚至责骂学生蠢笨不可教……。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因此,如何教育学困生是老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一项值得深究的课题。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或品行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这类学生给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学习、品德都很差的学生。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二十多年,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论从学校角度来讲,还是从学生成长来讲,都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他们要充满爱心和信任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作家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接近感。教师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地关怀爱护学困生,每当他们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互助友爱精神,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学习。
我们教师爱护差生要像救火救灾似的,刻不容缓地去抢救他们,光停留在咬牙切齿地去咒骂、去怨恨,是达不到转化他们思想这一目的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困生,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本班的周富枝同学,在学习上较差,上课不安分,但他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及时表扬他,并说如果学习也有这样好,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后来他学习比以前自觉多了。多施雨露,少下风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后进生在思想觉悟上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与学困生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必须经常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学困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困生广泛地接触,给予百倍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多同他们进行情感性交谈。这种谈话方式往往话题自由,态度随和,可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消除了畏惧心理,撤掉了心理防线,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三、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要紧密。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要靠学校,但也需要家庭支持,社会配合,在学校里,我们应提倡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教书为“铸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接受知识,还要有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今新教材改革,要求学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注重他们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减少学困生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家庭我们要常去走走,适当的家访,面对面的交流能拉近我们与学生和家长的距离,还能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所在。例如本班的李献云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但近来上课精神不够集中,情绪低落,通过家访,了解到她父母闹离婚,我及时疏通父母及学生的思想,使她重新集中精力在学习上。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子女,通过家长会进行互相交流,让我们与家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转化学生的思想。
四、要尊重学困生,平等相处。
学困生与优秀的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这说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前提。后进生的自尊心时强时弱,教师应根据这一点,保护他们“极其脆弱的自尊心”。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但自己要尊重学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还要教育其他同学也要尊重学困生,平等对待学困生,切不可挖苦、讽刺、打击他们,要与学困生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会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引导他们,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所以在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引导。其实许多学困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内心里非常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安慰、保护、理解和尊重。尽快地加倍努力、迎头赶上,甩掉后进生的帽子。然而,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屡犯错误,往往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讥讽、挖苦、训斥、打骂、体罚,时常受到冷遇,使他们人格、自尊受到极大损害,与学校、家庭、教师、家长间滋生对立情绪,认为反正被人瞧不起,破罐子破摔、拉倒。由此他们失去前进动力,形成自卑心态。
学困生的自卑心态是希望改变现状,求得尊重。可以说,没有自尊心就没有自卑感,要上进,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痛苦的抉择,而他们长期形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上进心与惰性一对矛盾交织存在。一旦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就会退缩不前,打退堂鼓,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往往容易旧"病"复发。表现不良行为习性的反复。班主任一定要耐心把握时机,耐心进行思想教育,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不断给学生鼓士气。
五、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
宽容不是忍让,更不是纵容。只是当我们发现学困生做错事时,我们首先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不是,从不同角度谈问题,换位思考,让他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当然,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好、变好的过程。一个人要学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调皮而致后进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不受常规约束,顽皮、淘气,不接受师道尊严,有时甚至顶撞老师,这些正是他们个性的反映,其中,很可能蕴藏着创造潜能。要容忍爱护,耐心指教,并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六、以身示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无声的召唤,前进的灯塔,它也是学困生前进的目标,它能激励学困生天天向上。榜样可以是领袖将帅,英雄模范,名人贤达,师长父母,也可以是同学、伙伴,最好是和学困生各方面基础差不多,但成绩进步很大的同学。比如你作为班主任要求男学生不留长发,自己首先要理好自己的头发,要给学生做个榜样,这样做起学生的工作就容易多了。通过这些活动,就使学困生有样可学,并使其明白,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有进步,就会成功,从而产生一种后进赶先进,后进超先进的念头,树立开拓进取心,摒弃不良倾向,于无声处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全面正确的看待学困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学困生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学困生身上也有金子般的闪光点,教师就应该更好地去发现学困生身上容易被忽视、掩盖的可贵之处,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宝藏。比如,自尊心强渴望得到信任,重友谊讲感情,生活知识较多,实践能力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等。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学困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我尝试运用学生管理学生的办法,有意识让部分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如有的学生管理纪律、有的学生管理劳动、有的学生管理卫生。让他们当室长,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这些学生有很大的进步,自我约束能力、社会责任心、工作能力等进一步增强,通过班主任的肯定和同学们的相信,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困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会到上进及学习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总之,对学困生,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点关怀,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多一些时间,多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情境,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好学生,将来也同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