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高中历史“生命化”课堂的教学
众所周知,历史学习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教育具有重要联系。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中,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历史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及人格美,参与美的创造和实践,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因此,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人文素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人教版必修三《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这一子目时,笔者在简要分析这几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近代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有个学生发言说:“老师,据我所知,后来外国人利用火药,制造大炮,侵略中国还抢走了很多、很多的宝贝,大量的东西现在还存放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呢。”
随着这一观点的抛出,全班一下子进入了亢奋的状态。我就索性开展全班大讨论。班级内的观点越来越多,最后都集中到这样两个问题上:(1)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讨论。(2)有关科学发明是双刃剑的观点。尤其是对于第一个问题,班级里似乎出现了两个派别,男生好战派和女生的主和派,两派你来我往,针锋相对。
“我觉得不该有战争,一旦打仗就会有很多人伤亡,他们的家庭就会破灭。”
“我觉得有时战争也不可避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为的就是通过战争让以后没有战争。”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是一种杀戮,是对人生命的不尊重。”
“不,有时战争也是维护和平的手段。”
“我们完全可以像原始社会那样,人和人之间平等相处,没有战争,没有杀戮。”
……
临近下课之前,我作了总结: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不虚度,让自己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意外的论证了和平与战争,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说和平是人类所向往的,和平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平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希望大家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今天的课堂讨论远远超出了我的设计和预料,而且今天原本制订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我还是感到很高兴、很有收获。因为,当学生如此积极踊跃地表达观点的时候,如果强压下去,继续我的教学过程,这没有丝毫的问题。但是抹杀这些思维火花和思想观点是非常可惜的,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是我们教师非常希望看到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既然遇到了,那么应该让它体现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很多的观点能从学生口中说出,感觉非常了不起。
历史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教育的课堂。对于生命的思考,还远没有结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历史课堂的教育效果,加强生命教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每当读到这段文章的时候,不由地使人产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的生命是一切的缘起,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没有生命,自然无教育可言。教育因生命而发生,教育是生命的需要。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任何无视生命、偏离生命、摧残生命的教育都是教育的“异化”,因而也是“反教育”的。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历史,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势必渗透着“生命教育”的内容。如今,面对着“以人为本”的《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历史教师更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生命教育。
在历史课堂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生命化”
在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命”的例子。教师可以加以利用,正面和反面的案例皆可。
正面的案例有:
1.韩信。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帮助刘邦得天下。那么教师在此基础上应该注意加强总结性的语句,要求学生分析韩信的性格、品质,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2.司马迁。在秦汉文化中,讲起司马迁与《史记》,教师可以引用《报任安书》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那么这段话其中的重要含义,应该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要学习珍惜生命,体会到生命的不易。
3.勾践。在第一章第五节中,讲到吴越争霸,肯定要讲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饹翟,齐小白饹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反面案例有:
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他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烧杀抢掠,失去民心,最终公元
前202年,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在乌江前自刎。当时他完全有机会“东山再起”,但他却放弃了并自刎于乌江。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些案例,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多一些让学生思考,让他们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就像每当读到这段文章的时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由地使人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既然教学内容是“生命化”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生命化”的。因为充分感受、深刻理解、全面认识“生命化”的历史需要这些充满活力,洋溢朝气的年轻的生命。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他们在与前人切磋认知、交流思想、交融情感,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思想洗礼、品质塑造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蓬勃朝气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生命化的历史课堂教师应该有充分的与预设,然而这种预设并非是教师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答案,答案的由来应该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而且这种答案是精彩纷呈的。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呈现的方式应该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师生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并非是教师满堂对学生进行灌输。在生命化的历史课堂中师生之间凸显的不仅仅是人格上的平等,更是智慧上的平等;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展示能力的平台,这样的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合作、灵动和激情的。生命化的历史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融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图片、音乐等,真正彰显“生命课堂”特色。
历史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而我们教师更要做一个生命型的教师。如果把教师作为一个高级技工或工程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有问题的。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仅是教知识,而是关注人的完整生命。知识不能成为目的,知识必须有助于人的发展。教师的职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关注的对象由“知识”“教材”转变为“学生”“生命”。教师的角色必须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不局限于灌输知识,而着眼于培养、教育人。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在于创造精神生命。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善待自己,善待生命,让历史课堂,充满无限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