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中学音乐课中的应用机制分析
摘 要:律动是根据音乐节奏反复地做着某些动作,它对中学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律动虽然只是简单的上下左右摆动身体,但却是培养中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主要方法。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音乐课堂律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 音乐教学 律动 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可以激发人类美好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熏陶下,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在音乐教育中,律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律动,是指有规律的活动,说的是人在听到音乐后按照音乐作品本身的节奏通过身体的某些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初中生学习律动,不仅能够锻炼体形,协调肢体,使学生变得更加活泼,音乐课堂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优美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律动欲望 1.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愉快氛围 在现行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少有类似体育课那样的课前准备活动,有的学校只是在上课之前集体唱几首歌。其实,上课前的这几分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还可以增进情感交流。例如《我的未来式》《虫儿飞》《隐形的翅膀》《光辉岁月》《我的未来不是梦》等都是比较欢快的歌曲,欢快的节奏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令人愉悦的音乐世界,学生也会随着节奏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律动的美妙。 2.利用直观道具,激发律动兴趣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这一单元,是关于“春”的歌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配以美丽的春天景色图片,然后依据春风、春雨的声音变化着动作,优美的音乐、美丽的春景图、有趣的春之声,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座位上都迫不及待地跟着节奏动起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非常豪放的歌曲,在播放这首歌曲时,配以蒙古族习俗介绍图,并向学生展示蒙古族的服饰和风土人情,学生参与的热情性就会一下子被点燃,能够很愉快地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他们随着节奏一起载歌载舞,享受着律动带来的快乐。 3.利用辅助语言,调动律动情绪 在音乐的世界里,教师的辅助性语言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桥梁,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工具,而且形象化的辅助性语言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尽情想象:秋天,在广阔无边的田野上,黄橙橙的稻谷在迎着秋风歌唱,好像是一位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忙碌着,脸上充满了希望的笑容。“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们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动起来,他们或像秋风那样飘动着,或像稻谷跳跃着,或像农民伯伯一样充满希望地微笑着。根据情景和氛围即兴创编动作,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是生动有趣的。 二、音乐舞蹈结合,深刻感受律动之美 音乐是舞蹈的核心,舞蹈必须通过音乐来展示,表达思想情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采用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律动之美。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播放一些舞蹈片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欣赏到音乐中的舞蹈。例如舞蹈《欢乐颂》《龙的传人》等以优美的形态,有趣的动作,富有节奏感的旋律表现出来的律动之美深深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三、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学会律动 学习律动的过程中,仅仅激发学生的欲望和感受律动的美妙是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律动。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包含了歌曲的节奏、韵律、音色、调式、音区等内容,其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都是从以上几个要素中体现出来的,要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部音乐作品的内涵,最重要的因素是懂得把握这个作品的节奏感,在教学生律动时,可以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刚开始时可以引导学生做几个带有节奏感又比较简单的动作,例如踏步、摆手、点头等,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节奏的快慢、强弱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表现出节奏。例如学习民族音乐时,可以用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动作表示律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歌曲,它秉承了蒙古族歌曲的特点:节奏自由,曲调悠长,在聆听这种类型的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做骑马勒缰绳、耸肩、提压腕等动作进行节奏变换的律动;例如小调歌曲,它具有结构均衡、节奏整齐等特点,学习这类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律动来表现节奏。《龙的传人》就是一首小调歌曲,可以用拍手、跺脚、拍掌的方式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变换律动;例如R&B歌曲,它直接明了、节奏快,所以律动的动作变化速度也会快些。八年级里《听妈妈的话》就是一首R&B歌曲,学习这首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手放在前方,手掌握拳,跟着节奏上下左右律动,要和学生特别强调变化速度要快,要跟得上节奏。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律动,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四、给学生创作空间,学会创编律动 音乐律动本身就是一种即兴创作,它需要的是学生即兴发挥,提倡动作的多元化。面对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个学生不同时间的感受都不一样,这些不同的感受正是中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音乐创作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去创编属于自己的律动动作。例如前文提到的《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教师在教学完毕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音乐创编,这期间教师不做任何的干涉,只是适时给予指导。当学生们得知可以自己创编音乐时非常开心,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有效,学生顿时变成了天才的“设计”者,有的学生只是点头哈腰就完成了一个整齐的律动;有的学生把律动变成了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有的学生借助手中的几只笔、几个水杯、几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合成了动感十足的律动。例如《龙的传人》,教师在教学完毕之后,还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何创编音乐律动自行交流、讨论、设计。学生很快设计出了波浪手、爱心等动作,然后教师让学生投票选举出4个最有趣的动作进行组合,并邀请每一组的一个学生上讲台来表演,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学生们精神抖擞,欢乐的笑声充盈了整个音乐课堂。 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无限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学会创编音乐律动,提高自身整体律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巨斌.音乐教师教育简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2]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