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但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相当数量的教师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过程,而改为通过多媒体“看实验”,用看课件来代替做实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老师所给的实验的结论。虽然有时学生也动手,但大多是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往往是看着实验书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按部就班地机械性地操作,而不会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去考虑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只是一味地去获取老师所要求得到的实验结果。同时,为了应对考试,教师会布置大量的实验试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试题练习来了解实验中的要点,不但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反而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可见,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没有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由上可知,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保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发挥好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仍是当今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实验知识和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更要脚踏实地亲手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根本作用。物理教师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素质,同时还要对物理教学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从而对实验进行改进。在接受新的实验理论和新的实验思想的同时及时把这些新的物理理念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中去,并指导自己的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进行实验探究。本学期我们扬州地区就进行了全体物理教师的实验技能考查,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此次考查来督促大家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
2.转变教学观念。要想促进实验教学的大力发展,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才能明确实验教学的新目的和新要求,使他们从追求短期成绩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使我们能自由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中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变教师为应付考试被动安排学生去进行实验,为师生自主去通过实验探究各个知识点,从实验中体会物理学科的魅力,同时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得到实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归纳。
3.改变教育模式。新课程教学的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掌握的物理常见实验方法做了具体的说明。这就要求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掌握技能、熟悉方法。要想真正地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改变“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育模式。
4.突出“分组实验法”。爱因斯坦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物理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具体的实验操作为载体,以达到素质教育为要求,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而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从而改变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学生实验既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又调动了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总结出事物发展的新规律。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5.变结论考核为过程评价。传统的实验考核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数据轻内心活动,重实验试题轻操作的技能与素养,最终导致会说不会做实验的现象。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实验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方位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我们采用记录学生实验档案的方法实现了这一转变。例如一个自己独立完成的实验设计,一个真实的实验过程实录,一组未必精确的实验数据,一个错误数据的原因分析,均给以积极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这样,前期实验设计,课堂实验过程实录,后期实验数据处理、完成报告等均纳入计分之列,很好地保证了实验效果。其实,这种考核方法也能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对今后完成实验类试题也有很大的好处。
6.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各类传感器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大量原本不可见的实验现象清晰呈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如滥用教学课件,只追求动画模拟实验的完美、奢华、大容量;轻视动手做实验,轻视实际实验的真实性,害怕真实实验中的各类不准确。这样会大大弱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会使学生缺失主动探索未知的激情。因此,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