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5-07-18 08:54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引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问题引领”的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主体性学习探究,激发学习创造潜能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一种具体的、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求知欲则油然而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笔者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为例。
  教师根据萨顿的假说,利用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所提供的图,在染色体上标注出相应的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一开始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假说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他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由此引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通过创设情境,然后“留白”的做法,用任务驱动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和认知水平,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一步解决问题。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情境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果蝇杂交实验图解”,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和分析如下问题:
  实验过程及现象:
  P 红眼(♀)×白眼(♂)
  ↓
  F1 红眼(♀、♂)
  ↓F1♀、♂交配
  红眼(♀、♂) 白眼(♂)
  比例 ■ ■
  问题(1):①根据实验,果蝇红眼和白眼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如何判断?②红眼、白眼哪一种性状是显性性状?③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认为果蝇红眼和白眼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F1的性状可以判断红眼是果蝇的显性性状;果蝇的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只有雄性才出现。教师继续引导发现问题。
  问题(2):为什么白眼性状总与性别相联系?
  教师提供背景:20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中发现了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有直接的关系。请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同时介绍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分类和数量,重点提示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由此,进一步提出问题。
  问题(3):既然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假如你是摩尔根,你会作何猜想?(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教师在引导学生确定各个基因型的写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后画出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并对摩尔根的实验进行正确的解释。
  教师肯定学生色画图能力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来验证这些解释,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画出果蝇测交实验图解。
  问题(4):选择哪一代进行测交?两个亲本基因型?
  红眼(♀)×白眼(♂)
  测交 XWXw × XwY
  ↓
  测交后代 XWXw XwXw XWY Xw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1: 1: 1
  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摩尔根对果蝇染色体的进一步研究和有关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的介绍,观察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再通过师生互动明确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体现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让学生理解知识、抓住重点,可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这种“发展式”的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并抓住关键,重点讲解,及时解决问题。  
  三、整合提升,拓展问题
  在学生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再思考:(1)这个测交实验能否充分严谨证明其假说?为什么?(2)为了充分证明其假设,请在这个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其假设是正确的。这种把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进行延续,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再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规律:(1)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正反交结果相同。(2)性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正反交结果不同,往往与性别有关。(3)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实施“问题引领”的关键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点,引导点拨,抓住难点,设计一组问题串,将各知识点串在一起,善于启发学生,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时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参考文献:
  崔晓红.“问题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作者简介:许晓婷,女,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金淘镇侨光中学,研究方向:生物学科。

上一篇:浅析诗歌中巧用数字的作用体现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