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7-18 08:56

 摘 要: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关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由此可见,重视对史料的运用和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和研究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教学,以期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史料;实践
  一、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接受模式相比,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合作探究教学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在主体意识下,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进程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进行史料的研习、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者。
  2.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合作探究教学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在合作探究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载体是问题情境,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接受知识的方式,引领学生围绕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4.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小组整体性。以小组目标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又一重要特征。
  5.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发挥了个体和集体的思维优势,可以使学生从中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总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其基本框架如表一:
  以“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进行案例分析: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材料——苏联解体,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目标展示 理解交流】
  教师:1.展示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目标,把握目标关键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析突破。
  2.通过组织互查和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检查督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材料一: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
  【史料研习 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内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并做好记录和展示交流的准备。
  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交流 拓展提升】
  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展示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教师注意对小组及成员的及时评价,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解题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答案,评价其他小组的发言。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后,展示相关内容,鼓励创新思维。
  【自主建构 练习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通过设问“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请用结构提纲或思维图示或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找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可展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结构图供学生参考。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进行知识升华。
  学生:回顾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让学生做学案上的巩固练习,要求限时训练(3~5分钟),小组内批改。
  学生:当堂练习,并对习题进行展示解析。
  【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
  【课下作业】
  1.整理学案,记忆相关知识点。(必做题)
  2.以史为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作为正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选做题)
  以上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案例,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学习为手段和核心的模式操作流程。其实质是将史料研读引入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之中,通过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对信息进行研读、提取、加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
  三、关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关于小组的组建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前提。因此,合理的分组、系统的培训、科学的评价应是小组组建的重点。
  (1)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所谓“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每组4~6人。组内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每一个成员因承担不同职责都有事可做,有责任感,人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这种组内分工要经常轮流交换,促使小组成员间的角色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培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因缺乏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而影响合作的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培养学生仔细听取别人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按照“独立思考& mdash;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新的问题”的流程进行合作学习等。
  2.关于史料的选取和运用
  在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史料作为问题情境创设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抓手,它的选取和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关于史料的选取,应注意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准确、典型、有针对性的材料,既能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形式多样,利于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关注到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思维的拓展点、创新点,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空间,从而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在史料的运用中,应遵循“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原则进行史料的研习,还要多关注对非文字史料的解读和
  运用。
  3.关于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探究问题引领着学生的思维、行动,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关系着合作活动的成败。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注意做到:
  (1)目标明确,有针对性。教师要围绕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进行问题设计,在把握课标、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切入问题,使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难度适中,有梯度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有了解、有预设,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了解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既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畅通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解答问题中领悟到获取新知识的愉快体验,从而保持探究的热情。
  (3)角度新颖,有启发性。新颖的、有启发性的问题会刺激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冲动,是保证合作探究教学有效和高效的基础。在合作探究教学中,要注意选取恰当的史料,为学生找到切入问题的准确角度,进行有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和碰撞,从而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  
  认知。
  总之,“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模式或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对策能够同时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多样性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资源、复杂的教学过程,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将会被继续完善和创新。让我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去探究理想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任美娇.浅谈合作探究教学模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54.
  [2]邓华.关于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上一篇:让创新重塑物理实验教学的精彩的教学方式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方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