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巨大动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
下,许多数学教师讲课单纯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的心理需求,授课方法过于传统,大搞题海战术,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更是一大块绊脚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扼杀了他们对于追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乐学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大体现。
一、以提问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教学要讲究教学手段,其中提问就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提问的方式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提问的各种方式,那么教学质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时,我们认真分析高中生的具体学情,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探索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利用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解“余弦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问题给学生: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找出答案后,再进行提问:那么非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呢?能否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变化来表示呢?这样学生可以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思考第二个问
题,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中来,以期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此条理论知识。
二、利用有趣的故事或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是高中时代的必修课,也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系统性,学习难度对高中生来说有点偏高,数学这门课程的枯燥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开始厌烦对数学的学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趣味故事,融入学生学习数学中,两者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设置欢乐的故事情境,使数学学习变得鲜活,使课堂的趣味性得以提高,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数学的学习中,增强学习积极性。善于积累生活中的趣味故事,并把其和抽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氛围由枯燥变得轻松活跃,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知识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在高中开设数学这门课程又是要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实际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理论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是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解释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观察生活事物与数学的联系,用生活架起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真正做到把数学知识带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细节,学会联想,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到在我们身边存在许多数学知识。
四、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爱施教是教师用心教学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如果学生喜欢一门课的教师,那么他就会用心学习那门课程,因此,要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肯定存在情感的交流,即教育情感性。往往在开学初,学生都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听第一节课,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就会乐于接受其教学内容,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以后的课程都表现得积极投入,其学习的注意力在整节课中都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保持和谐、完美的统一。相反,有些学生因为讨厌教师,跟教师关系不好,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责骂,建立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就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乐于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邓艳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版,2012(97):10-11.
[2]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156-158.
[3]岳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J].才智,2013(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