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专业生产实习实践路径建设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农机化专业”)是农业院校的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是其本科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1]。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熟悉农机实际应用情况,学习操作技能,增强对农机及相关行业现状、发展水平的了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对实现农机化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机化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内容主要以参加农机作业、操作部分典型农机及农机维护保养为主。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一些兄弟院校的调研发现,现阶段农机生产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方面
农机化专业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及第七学期集中进行。而专业主要理论课程在第六学期已结束,这种先理论学习后实践的教学安排,看似合理,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其主要表现为,在专业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因无动手实践机会,对相关理论知识无感性认识,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到生产实习阶段,学生认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都已掌握,对实践技能学习提不起兴趣,加之第四学年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复习等原因无法全力投入时间、精力在生产实习上,导致实习效果较差。
1.2 现阶段生产实习内容与学生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农机行业对农机人才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总体上由原来重农机应用与管理向农机设计制造方向转变,农机生产企业已成为主要的用人单位,故现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应由原来偏重于农机推广、管理和田间生产操作应用、推广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向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农机设计、生产与运用实际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和高素质、广适应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转变[2]。而目前学生生产实习内容还局限于农机作业实际操作技能,无法有效配合其他课程培养学生农业装备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了解农机工程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生产实习成绩评定方面
目前大多数院校在生产实习中以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理论上实习报告反映学生实习的深度和质量。但缺乏考核学生在实习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不注重实习过程中的实践学习,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实习报告的撰写上。因此实习报告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习质量。
1.4 生产实习组织形式
现阶段生产实习组织形式普遍采取统一集体实习模式进行,这种实习组织形式便于实习管理、实习准备及实习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联系实习场所困难,学生人数多难以有效管理,经费开销大,受限于实习机具、场地、时间、农时、指导教师等因素,使得学生有效实习时间偏短,无法保证实习效果。
1.5 生产实习农机具的使用性与维护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生产实习使用的农机具主要以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农机具为主,但其大部分没有安装驾驶室或安全保护架,加之固有的重心较高、挡位多、挂挡间距小等问题,在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打齿、窜车、脱挡等故障而损坏离合、变速器等部件,严重时甚至发生翻车等严重安全事故。使得教师在实习期间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在安全管控及拖拉机及其配套的农机具维护修理上,严重影响到实习的开展。
2 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及效果的举措
按照农机化专业培养要求,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紧密结合的。农机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我校农机专业生产实习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尝试,摸索出以激发“动手”教育为核心的生产实习模式,这种生产实习模式不同于以往那种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模式,它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和动力,变学生被动参与实习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有:
2.1 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握重点,拓展实习内容
在实习内容方面,主要根据农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实习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内容。一方面,保留常见的农机机具操作实习内容,弱化具体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学生对常见农机具构造、工作过程、有关零件结构功能、操作特性及工作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将理论知识与农机作业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针对现阶段不断出现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新领域,农机设计、生产、加工中的新方法,我们采取到农机制造厂、修理厂等生产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现场观察工艺流程、设备布置、工装夹具的配置等。同时,借阅工艺文件,请现场的技工、工程师讲课,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情况,现代农机设计、制造、修理等特点及农业装备的应用情况。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达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2.2 实习安排上,“统分”结合,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在生产实习时间安排上,我们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将原来集中三周全天实习安排分散到第六学期后两个月及暑期进行,对农机具操作实习采取学生小组分项目分时间分散进行,以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农机具操作实习。同时,实习用农机具的准备、挂装、收车、保养等实习准备项目都由学生小组进行,使每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参与所有工作的机会,以上做法克服了部分学生等、躲、靠等现象,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用心的习惯。
2.3 合理组织,化整为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实习学生组织方面,变大班制为学生小组形式组织实施,每个学生小组4~5人,小组中的每名学生除完成个人必须完成的实习项目外,还必须参与团体协作的实习项目。例如:农机具的挂接、调整等,改变以往大班制下,类似作业由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完成,其他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的问题。同时,在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面,所在学生小组成绩计入学生个人实习成绩,从而使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4 使用过程管理方法,改进实习成绩评定内容,调动学
生主观能动性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我们将过程管理的方法应用到生产实习中,对实习的每个环节,学生必须掌握的每个知识点,每个基本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都有规程、质量要求。每天实习之前提前布置问题,实习现场教师提问,检查实习笔记等逐项考核、落实。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现场做笔记,带着问题去看、去做,按天做小结,及时归纳与消化相关知识。实习完成后,在此基础上撰写实习报告。在生产实习的考核中,严格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出勤率、实习笔记、实习报告、提问回答等,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
2.5 合理安排生产实习农机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适应目前农机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我们在生产实习中弱化农机具体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学生对常见的农机具构造、工作过程、有关零件结构功能、操作特性及工作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在实习农机作业机具安排上,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多功能微耕机取代以往的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农机具,学生先组装各种配套部件再完成相应作业,通过
(下转页)
(上接页)
动手安装各种部件,激发学习及动手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积累了农机作业实践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机械安装及农机操作技能。在拖拉机驾驶实习中,使用中型机,其安全性、操纵性较小型机好,而且可以顺应今后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的发展趋势[3]。
2.6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强化农机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和训练,我们在农垦农场建立了农机作业实习基地,并将生产实习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结合,使生产实习贴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企业高层主管、高级技术人员和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作指导,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情况,现代农机设计、制造、修理的特点及农业装备的应用情况。在生产实习中,我们注意利用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扩大学习领域,组织学生到养牛场、草业公司、汽车转配厂等参观,拓宽学生知识面。
3 结束语
通过对国家农业机械化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生产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我们认为要在有限的课时、经费条件下搞好生产实习,必须从教学方法、实习内容、实习安排、学生组织、成绩评定、机具、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下工夫。只有在实习过程中顺应现代农机发展,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才能使学生对生产实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动手的习惯,达到农机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飞飞.构建生产实习质量体系的若干要素[J].实验室科学,2009,12(2):8-9.
[2] 赵晓顺,马跃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2(6):48-51.
[3] 张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37-15138.
上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方式的转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