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例谈图式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前导的案例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0

 图式(schema)是以等级形式储存在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人们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图式知识,研究者们将它们分为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三大类。语言图式是人们认知系统中关于词汇、习惯用语、句法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大脑中已经储备的与文章主题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也被称作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关于文章体裁、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有关读者运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学说被称为图式理论。本文试以《牛津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片段为例,在图式理论视域下探究高中英语阅读前导活动设计的策略,籍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 图式理论对阅读过程的阐释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不是简单的解码过程,而是读者的图式知识与文本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互发生着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approach)。阅读从音素、词素、词语等最小的语言单位开始,大脑通过译码确立文字的意义, 然后结合已有的图式知识和上下文语境修正、调整对文本的理解,纳入新的信息,理解文本的整体意义。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approach)。阅读从高层信息出发,读者运用已有的图式知识预测文本内容,在持续不断的预测、验证、修正、调整的过程中层层向下推进阅读。两种信息处理模式通常在阅读理解过程的各个层次同时发生。读者在自下而上解读文本信息的同时,不断运用图式知识自上而下地进行预测和证实的认知活动,将文本信息与图式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链接,结合上下文填补信息空环(missing link),对文本信息进行语境化解读,把握文本内部的逻辑关系,推断隐含的意义,准确理解作者通过文本传递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文本信息不超出读者的图式知识,读者多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一旦超出,读者便会自动调整为自下而上的模式。整个阅读过程始终贯穿着文本信息与读者图式知识之间的交流、对话。
  二、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前导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斯贝尔(Ausubel)首先提出了阅读前导(advance organizer)这一概念,并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阅读前导在促进阅读理解方面的有效性。他建议在阅读之前向读者提供理解文本信息所需的图式知识,并促使读者将其运用于阅读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分析文本语言、内容、体裁、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学生的图式现状,精心设计前导活动:在学生缺乏某方面的背景知识时提供所需图式,帮助他们填补认知结构中的空白,使图式知识与文本信息之间的交互成为可能;在学生已具备阅读所需图式时,积极创设情境,激活图式,促使大脑建立起文本信息与图式之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教师通过组织开展阅读前导活动,帮助学生不断丰富激活图式,克服阅读障碍,理解文本信息,逐步提高阅读技能,形成阅读策略。
  1.激活语言图式的阅读前导活动设计举隅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二单元《两种挽救生命的药物》(Two life-saving medicines)一文是一篇介绍阿司匹林和盘尼西林两种药物的开发历史及功效的科普短文。文中出现了一些与药物相关的词汇,是一些学生语言图式中缺少的内容,给他们理解文本信息带来一定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前围绕文章主题词medicines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通过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完成以该词为核心的概念图(concept map),建立一个微型词汇网络,激活语言图式中已有的与药物相关的词汇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语言特点,有针对性地补充阅读所需的其他语言图式知识,藉以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准确性。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1)呈现围绕主题词medicine设计的概念图框架(图1);
  图1 以medicine为主题词的概念图框架
  (2)组织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为概念图填补词汇;
  (3)组织各组汇报员交流小组头脑风暴活动的成果,板书相关词汇;
  (4)评价学生板书内容,呈现教师课前准备好的概念图(图2)供学生对比,组织学生学习图中补充的词汇、短语。
  图2 以medicine为主题词的概念图
  教师设计的概念图所呈现的内容均与阅读文本相关。因为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技能的训练与阅读策略的培养,所以激活语言图式的阅读前导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要适当。与主题词相关的词汇很多,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有选择地呈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语言图式知识,促使他们的图式知识与文本信息之间能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顺畅地交流、对话。
  2.激活内容图式的阅读前导活动设计举隅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木乃伊的诅咒》(The curse of the mummy)一文简要介绍了探险家Howard Carter的经历,描述了在他发掘图坦卡蒙国王陵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死亡事件以及人们对死因的种种解释。文章有两个核心要素:探险家Howard Carter和木乃伊。围绕这两个要素,结合标题The curse of the mummy,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阅读前导活动链,在组织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激活他们的内容图式。
  (1)围绕关键词mummy的阅读前导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单元Workbook中关于埃及木乃伊的一段对话,了解更多关于木乃伊的知识,藉此补偿、丰富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木乃伊相关的内容图式。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图片,并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补充阅读材料中的重点细节,巩固新获得的图式,同时导入第二项围绕关键词“探险家”开展的前导活动。
  ①Why did Egyptians preserve the bodies of people they loved?
  ②Who took away many of the mummies from Egypt?
  这项活动将教材中的课后阅读练习灵活应用为丰富内容图式的课前阅读材料,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教师还可以将活动形式从指定材料的阅读活动改为围绕关 键词mummy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搜索网络、查找文献等方式收集关于木乃伊的资料;将课上回答问题这一环节改为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使学生的内容图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和补充。
  (2)围绕关键词explorer的阅读前导活动
  紧承上述活动中设置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呈现以下两段文字,要求学生判断探险家的身份:
  Passage 1: (Marco Polo) was one of the first Westerners to travel along the Silk Road to China. His travels were written down in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His description of the Far East and its riches inspired Christopher Columbus’s decision to try to reach those lands by a western route.
  Passage 2: (Magellan), a Portuguese navigator, named and sailed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reaching the Marianas and the Philippines, where he was killed fighting for a friendly native king. One of his ships returned to Spain, completing the first circumnavigationof the world.
  学生在判断人物身份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关于马可·波罗和麦哲伦的图式知识。他们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位探险家,他们的出现使学生头脑中与探险家相关的内容图式被激活,探险家的形象由此变得具体、生动,为导入文章主要人物Howard Carter,进入第三个前导活动环节做好铺垫。该活动以文本信息输入的形式激活学生关于关键词的内容图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explorer一词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小组讨论,即兴说出该词让他们联想到的探险家的名字、性格、相关事件等背景知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充分激活内容图式。
  (3)围绕标题The curse of the mummy的阅读前导活动
  教师在导入探险家Howard Carter之后组织学生分析文章标题,设问:
  ①What might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lorer and the mummy?
  ② What do you suppose the article will mainly tell us?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关于木乃伊和探险家的内容图式,结合标题预测文章主要内容,藉此激发学生通过阅读验证预测的积极性,使阅读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除了利用文章关键词和标题设计预测性前导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文中的小标题,插图,文章的首段、末段、每一段的主题句等图文信息设计活动。
  3.激活形式图式的阅读前导活动设计举隅
  不同体裁文章的内容组织和呈现形式各不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的阅读前导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形式图式,引导他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和组织结构,将文本信息加工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男孩失踪,警方茫然》(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一文是一篇新闻报道,讲述生活在多佛市的男孩Justin Foster离奇失踪的事件。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先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的“阅读策略”部分,了解英语新闻报道的结构特点。教师设置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中的关键信息。
  (1)Which paragraph of a newspaper article gives the main idea?
  (2)What information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give?
  (3)What does the rest of the story introduce?
  在讨论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逐步展示新闻报道类文章的语篇结构图(图3),凸显该体裁文章的“倒金字塔”形结构特征。
  图3 英语新闻报道的语篇结构
  该图直观呈现了关于英语新闻报道的形式图式知识,使学生在阅读前便对文章的组织结构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自上而下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重点细节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提供语篇结构图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快速略读文章之后自己绘制结构图,使之成为后续阅读环节的前导铺垫。《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非洲探险》(An adventure in Africa)一文是书信体裁的文章,作者Toby在信中向朋友讲述了自己在非洲的探险计划。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略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段落关键词填空练习,理清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画出全文的语篇结构图(图4)。
  Para. 1: and introduction
  Para. 2: Trip through
  Para. 3: Trip down
  Para. 4: Trip in
  Para. 5: Trip in
  Para. 6: Trip in
  Para. 7: Closings
  图4 An adventure in Africa一文的语篇结构
  这项活动组织学生在关键词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构建书信体文章的形式图式,将之作为后续阅读技能训练活动的前导铺垫,增强了学生的语篇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把握文脉、厘清段落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重点细节。
  回顾在图式理论视域下设计阅读前导活动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与文本阅读的关系,适度开展与阅读主题相关性强的阅读前导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科学设计、有效激活图式的阅读前导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需求,为后续阅读的顺畅进行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对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知识、世界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体验,理解、内化文本信息,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亓鲁霞,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
  [2] 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外语界,1995(2).
  [3] 李平,齐萌.从图式论看阅读前导对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一份实验报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9).
  [4] 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外语教学,2002(9)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教师研修活动的路径分析

下一篇:教育课题博客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