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建设中的美育定位
【内容摘要】班集体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对班集体建设都十分重视。但我发现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的美育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有些学校只讲德智体而闭口不谈美育,这很不正常。本文试着重谈有关美育的问题,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关键词】美育缺失 美育建设 美育定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什么是美?怎样做到美?如何学会审美?这一系列的问题往往被中国传统教育无心忽视或有意回避。特别在极左思潮肆虐之时,人们往往谈美色变,那时对美的理解偏执狭隘甚至扭曲。爱美的人间男女把对美的渴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关上窗户,不让它见到一丝阳光。但美是倔强的,偶尔还会在人们的眼睛中见到它闪烁的倩影。改革开放之后,美逐步得到了解放,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人们恣意地谈论着美,恣情地演绎着美。美已不满足于在眼中的闪烁,它跳跃于人们的穿着服饰,舞蹈于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强劲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但也应看到,人们对美的种种误解。曾几何时,以丑为美,以俗为美,甚至于以恶为美的不良思潮频频出现于有些人的言谈、行为和思想意识中。初中学生,绝大部分均未成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还没有形成和确立,他们往往抵挡不住这种思潮的诱惑,是极容易中毒的。君不见未成人年中染发者有之,剃光头者有之,化浓妆者有之,吞云吐雾者有之,咧咧骂娘者有之,奇装怪服者有之……因此有人提出,在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审美者,德智体美劳中之美也。尽管如此,对美的教育在很多学校中还是十分缺乏的。有些学校仅仅把美育停留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层面上,严格要求学生不准留长发,不准佩戴首饰,不准着奇装异服等,这些规定当然是准确的,但这些规定也是冷冰冰的。一遇逆反心理强烈的学生,问题就来了,冲突就来了。有的学生振振有词,有哪条规定说学生不准许剃光头,我偏要剃光头。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往往哭笑不得,只有生气的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还是治了标没能治本,重堵而忘了疏导。怎么办呢?把美育放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讨论、引导、矫正,让学生逐步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什么才是学生应该最求的美,应该怎样识别似美之丑。
什么才是美呢?美学家认为,美就是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诉诸人的情感,具有一种怡情悦性,能引起人们喜爱、激动、崇敬的感情,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的独特性质。“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由此可见,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页)
当审美主体(这里指学生)在对美的事物反映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美感就产生了。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时要把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美感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审美就是在纷繁的事物和事件中针对美好的东西产生美感,得到享受和愉悦;针对丑陋的东西产生恶感,主动远离和批判。很多学生为什么会以丑为美,就是因为对美的东西感觉迟钝,不能分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感中包含着快感,以快感为其生理物质基础。完全不能给人以生理快感的东西,是很难引起审美愉悦的。美学家认为,快感不是美感,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快感基本上属于物质性的,是人的一种本能,而美感是精神性的,是审美主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情感体验,是精神上的愉悦、自由和享受。美感为人类所特有,是创造性的主体活动,是以情感体验为主,包含有感知、想象、理解在内的多种心理因素交错融合所引起的高级情感活动。美感远比快感高级、丰富和纯正。快感向美感的转化,是人的内在本质不断趋于丰富、完善的重要标志。所以,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地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脱离低俗走向高尚,以完成从单纯快感向崇高美感的转化。譬如,学生们在观看一个节目时虽然笑得前俯后仰,但从内容上讲却很低俗,完全是恶搞,过后我们就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从而明确这绝对不是美,不能效仿。现在有些综艺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很难从中获得对传媒节目的美感,很多时候完全是低下的闹剧。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站在较高的起点来定位班集体建设中的美育教育。只有高起点,才有高素质。我们不能把内容丰富的美育撕扯成条条框框,僵化成没有活力、缺乏人情味的硬性规定。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班集体建设中的美育教育,进一步理解班集体建设中的美育定位问题,我想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1.回归自然感受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我们感受到的是悠然自得的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我们感受到的是苍茫辽阔的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我们感受到的是飘逸洒脱的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我们感受到的是哲思迸发的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我们感受到的是如梦如幻的美。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带领学生走出书斋,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当自然的美景与学生的情愫、或多或少的文化积淀相碰撞,就能迸发出美的火花,就能产生强烈的美感。春暖花开之时领着学生踏青,秋高气爽之际带着学生欣赏如蝴蝶般飞舞的落叶,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美的触觉就能延伸扩张,对美的敏感度就能大大加强,这对学生来说又是多么重要的美的熏陶。
2.融入社会体察美
社会是一所最高效的大学。温室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阳光房中的幼苗也长不成参天大树。虽说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但如果不能让学生融入真正的大社会,学生历炼不出对美的火眼金睛。只有经过这所大学的教育,学生们才能体察到大爱大美,对美的感受才能更上一层楼。当吴菊萍用双手接住从10楼高空坠落的两岁女童时,我们应该知道那是一种美;当张丽莉老师奋力推开学生自己身受重伤时,我们应该知道那
是一种美;当司机吴斌突遭不明物体袭击强忍剧痛将车慢慢停好时,我们应该知道那是一种美……具有大爱大美的审美情操,我们才不至于熟视无睹、充耳不闻、麻木不仁。面对这样的一种美,愉悦变成了振奋,享受变成了感动。经历了这样的美,对美的认识和认同才植根于学生的心间。当然,更多的如不闯红灯、不高声喧哗、不浪费食物、车上让座等细小的行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美感,在美的本质上与前面的大爱大美并无区别。但不管如何,仅囿于学校的空间,美育教育的使命是不能全部实现的。
3.热爱科学创造美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他的名著《科学与方法》中提出了“科学美”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种内在的美,它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能为纯粹的理智所领会。对初中学生大谈科学美可能为时尚早,但热爱科学的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应该毫无疑问。热爱科学可以创造美,已为很多科学史上的实例所证明,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必多叙。当学生被慢慢激发起热爱科学的热情,逐步培养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他就具备了创造美的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创造美是指创造服务于人类的具有科学含量的美。这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博大的美,应鼓励学生去创造这样的美。
4.沉潜文艺感悟美
文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美的素养的初步形成得益于文学艺术。它可以跨越时代和空间对学生进行源源不断的美的熏陶和滋养。学生们从文学艺术中接触到了真善美、假恶丑,也逐步具备了识别它们的基本能力。学校如果能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往往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力。沉潜于文学艺术中,学生们将感悟到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他们的眼界将更开阔、素养将更深厚、前途将更光明。
终上所述,我们已可以对班集体建设中的美育定位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首先,班集体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美育建设。其次,班集体建设中的美育教育应是有温度的而非生冷的,应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应是长期的而非短期的,应是实践的而非纯书本的。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立体的工程,偏废一隅,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建设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不能忽视。
上一篇:限定词的考点归纳与解题指导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法度范畴的阔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