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解释答题方法的问题和策略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解答高考文言实词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2011、2012、2013年高考广东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借鉴。
【解题方法一】课本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选用名篇名章,多背文章有利于发现陌生文段与课本的内在联系。在高考中,其实有很多实词是课本里学过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罢了,只要能及时联系,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典题引路】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 痛苦
如果考生熟悉《史记·陈涉世家》的内容,结合上下语境“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很容易理解到本句中“苦”与“天下苦秦久矣”中“苦” 的含义和用法是一致的, A项就犯了以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苦于,因……而受苦”。
【解题方法二】成语对照法
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典题引路】2013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不痛绳之 绳:捆绑
本句根据前文中“捕获犯者数百人”,可知此处“不痛绳之” 中的“绳”就可对照成语“绳之以法”之意,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都是“用法律制裁”。
【解题方法三】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形旁表义为我们破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帮助。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文中的“贽”并不常见,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字形做一些推断。“贽”由“执”和“贝”两部分组成,那它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呢?如果是形声字,它就是“贝”形“执”声,和钱财、礼物等有关,而该选项将其解释成“拿着礼物求见”,又似乎和“执”也有关,那它有可能便是会意字。结合语境,我们发现这种推断还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便可初步判断这个解释是正确的。
【解题方法四】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结合本句的上下文“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豁然一清。”可以看得出“应豁”与“应劾”“应偿”是并列结构,“豁”与“劾”“偿”用法相同,解释为“免除”合适。
【解题方法五】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
【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这个句子是省略了主语“罗提督”的,“夔州游击,夔关临峡”是地方官称,是宾语, “官”应该是谓语中心语,它应该是动词,联系到“官”作动词的义项,即“做官”,代进去正好解释得通。所以可判断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解题方法六】语境推断法
被考查的实词是语言链条中的一个“元素”,可以把它看做是任一代码,借助语境的“语言流”来推断这一“代码”应该具有的意义,如果这一意义能使“语言流”畅通,那么,这个意义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本句中的“举”结合上文的语境“陶澍”“ 调江苏”“择贤任事”,以此明确治理水患的先后顺序,再根据“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 “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等信息,可以推断“举”解释为“推举”不符合语境含义,因此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应解释为“发动、兴起”。
【解题方法七】代入检验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典题引路1】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本句中的“擢”字,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升”近义。把“提升”代入原文能作通畅的解释,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典题引路2】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9题(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本句中的“歉”字,可以组词为“歉收”;“去”字,可以组词“去除”。把两个词语解释“歉收”和“去除”代入语句,解释就非常恰当,所以翻译就很容易抓住得分点。
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解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不变:只有课内的积淀足够丰富,对知识点把握足够娴熟,在解答时所用技巧就越灵活,答题的准确率才会越高。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