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策略
摘 要:中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中,以能力为本位是教学基础。本文就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能力本位 机械制图 改革
机械制图是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具有一般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识读和绘制能力,达到职业岗位所需的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索。
一、设置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了解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掌握和运用技能;让学生有健康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针对以上情况,设置如下能力目标。
一方面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有关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般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能力。
另一方面是素质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自学及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等。
二、进行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加强直观教学和形象教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刚到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对抽象的图样所表达的含义没有感性认识,缺乏学习制图所需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应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入手,多采用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课堂上可利用模型、多媒体反复演示,让学生有更多的感知形体的机会,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构思物体空间形状的能力。还可带领学生到实习车间和工厂参观,了解各种机械的实际用途和使用原理,让学生有更多的形象储备,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景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识读和绘制图样的技能。
2.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
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为核心,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按能力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项目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收集信息、分析、决策、实施等环节将任务完成。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进行,扩大学生交流及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3.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如今的制造业需要具有较强可塑性、适应性、创新性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所以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必要的操作训练。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手工小制作。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面投影体系;在学习基本体的三视图时做一些基本体的模型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安排测绘实习课。要求学生对零部件进行拆装、测量和绘图。三是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机械类工厂的加工图样供学生阅读,加强与实际生产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对国家标准的记忆,对工艺结构的了解,对技术要求的熟悉,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采用体现能力的评价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项目内容与组织形式,选择灵活、科学、简便且能体现能力的评价模式。评价的标准不局限于“对”或“错”;评价过程不仅是对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表现。对小组的评价,不是以哪组的方案最优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也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龙口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下一篇:中职数学始业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