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的相关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7 11:40

 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有微观教学模式、中观教学模式和宏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中观教学模式,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配与解答、问题解答的汇报交流与点评以及问题解答的目的等方面。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决定这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模式,这种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工作与学习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以及个别指导与一般教学的有机统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这种生机和活力是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是推广选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
  一、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
  模式指的是一种方式、样式、图式、模型等。“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942 研究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学界也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特殊的教学方式,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协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系统’”[2]942。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叫微观教学模式。所谓微观教学模式就是单元教学模式,就是以课程的某一章节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一次课(2-4节)为时空,以特定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的教学运行模式,它同特定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方法是人们认识和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想等现象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是人们为完成一定任务、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步骤,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规律或科学理论的运用,以及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经验的技巧、技能的总结,是知识、手段、工具的统一。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按照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教与学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活动、行为和方式所构成的有机系统。由此可见,模式、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表现层次上略有区别,方法在表现层次上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模式在表现层次上是对方法经验的理论提升。也就是说方法属经验层面,模式属理论层面。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教学有模式,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贵在选择模式。二是从教学结构的范畴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是‘教学结构在时间程度和空间程度上的稳定形式’”。三是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2]292。四是“在综合前几种定义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作了一个新的概括,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1]104我们把这个综合定义叫中观教学模式。所谓中观教学模式就是课程教学模式,就是以一门课程为教学内容和目标,以这门课的计划课时为时空,以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的教学运行机制模式,它可以选择和容纳多种教学方法或微观教学模式。
  在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总结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宏观教学模式。所谓宏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社会教育教学体制模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教育教学体制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古代社会的“教学合一”的教学体制模式。古代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在古代社会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教与学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传统的以师傅带徒弟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书院式学习方式以及以家塾教育为代表的教学方法都是一种以学生个体修养为主的教学方法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教与学是“合一”的,没有分开的。教师的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师只是起指导和示范引导作用。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也是一种“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他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答问方式,通过对学生不断地诘问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逻辑地思考,得出具有普遍性地知识。”[1]古代社会“教学合一”的教学体制模式,是由当时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教学模式也随之发展进步。
  二种是近(现)代社会“教学分离”的教学体制模式。近代社会是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的萌发,教学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学法研究的中心从以‘学’为主,转变为以‘教’为主,重点探讨教的方法,研究的对象从个体转向学生班集体,研究的方法从经验形态逐渐转向科学形态,实现了教学法的第一次转型。”[1]61“近代以班级和课堂为基础,以‘教’为核心的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从一诞生开始就存在着缺陷:近代教学法以学生集体为中心,研究重点以‘教’的方法为主,这样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进而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疏远化,等等。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的方法日益精确完善,近代教学法逐渐演变为一种机械呆板、划一的填鸭式的方法。”[1]66我们把近代社会“教学分离”的教学体制模式叫做传统教学法。
 三种是现代社会“教 学和一”的教学体制模式。现代社会是指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的社会。“教学和一”这个概念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教学合一”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认为“和”是调和、融合与和谐,而合主要含义是合作与合并,也含有融合的意思。“教学和一”是指教与学这对矛盾的有机统一或内在统一,而“教学合一”则是指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外在统一。所谓有机统一,就是指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就是指教师的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给予指导或引导,传授学习的方法,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渔”。学中有教就是指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是按某门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来学,并通过角色转换做体验式教课或中心发言。我们把现代社会“教学和一”的教学体制模式叫做现代教学法。
  “现代教学法是对近代教学法的一种否定,是古代个别施教的教学法的一种形式上的回归,但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现代教学法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实施个别化的教学。”[1]68现代教学法的本质是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其表现形式是无限多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能体现其本质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法把教学情境看成是一种复杂的、独特的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学无定式,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在教学情境下的动态过程,教学法的研究应包含所有教学法的要素,各种要素所设定的条件不一样,其教学法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现代教学法具有权变性。”[1]67现代教学法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范围,还扩展到现实生活,甚至虚拟的生活空间,讲授的媒介不仅停留在口头讲授,还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形等现代技术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当今教学模式发展的最基本的趋势。”[1]105
  目前我国的社会教育教学体制模式仍以近(现)代社会“教学分离”的教学体制模式为主,以古代社会“教学合一”的教学体制模式和现代社会“教学和一”的教学体制模式为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近(现)代社会“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和一”的现代教学体制模式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技进步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中观教学模式,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配与解答、问题解答的汇报交流与点评以及问题解答的目的等方面。
  问题的提出是开放的。我们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3]一文中明确指出“发展性和开放性”是问题提出的基本依据或原则之一。发展性和开放性是指所提问题不能仅限于教材的问题,它要随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还要和专业实践相结合,不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问题的分配与解答也是开放的。分配问题要根据课程所提问题的数量和学生班级人数来确定,而问题的数量和学生人数都是变量,因此问题的分配不是固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110多个问题,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只有50-60多个问题。学生班级人数一般在40-120之间。从这两个变量来看,有的班级可能是一人一题,有的班级可能是2-3人一题,还有的班级可能是一人两题。问题的解答是采用“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基本假设是,学生的知识是自我构建的。”[4]因此问题的解答也是开放性的。
  问题的汇报交流与点评更是开放的。问题的汇报交流是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的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的。汇报方式是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体验式教学法,也就是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在课堂上以讲课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讲完后,老师当即进行点评。点评的标准是:“一是能准确回答问题的要点;二是语言表达清晰、流畅;三是PPT多媒体化;四是联系实际有创新。”[3]这四条标准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极少数优秀学生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在这四条标准中,第四条要求有创新是很有难度的,也是汇报交流开放性的集中体现。老师的点评不能用这四条标准机械对照,必须对这四条标准作综合权变,在综合权变的基础上给学生作出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评定分五个等级:优、优良、良、及格、不及格。毫无疑问,对学生的这种点评和成绩评定也是开放性的。
  问题解答的目的同样是开放性的。把思想政治理论问题交给学生解答,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个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而是要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来实现,只有当解答的问题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才能使人的思维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性表明问题解答的目的同样是开放的。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开放性,而且具有包容性,它可以容纳多种多样的微观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调查法、影视播放法、主题演讲法、参观访问法等等。由此可见,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中观教学模式绝不是固定的模式,也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模式。
  三、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生机与活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生机与活力是由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所决定的。这种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工作与学习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以及个别指导与一般教学的有机统一。
  1.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就是上文所阐述的“教学合一& rdquo;,就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就是指教师的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给予指导或引导,传授学习的方法,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渔”。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运行中,我们丢弃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把学习中的问题分配给学生,并教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己在课下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回到课堂上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是以老师身份作体验式讲课,老师以学生身份在课堂上听课。学生讲完后,师生身份再次互换,由老师对学生的讲课进行点评,同时也发动其他同学开展讨论和互评。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和点评,从而达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或融合。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运行中存在的师生对立和教学矛盾。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理论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或课程教学计划指导书来体现教师主导;二是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来体现教师主导;三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议来体现主导角色互换的体验式教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学生这三个方面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只有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才能实现,没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意味着教师积极性和学生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意味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3.工作与学习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是“教学和一”的宏观教学体制模式的本质所在,也是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这一中观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体现这一要求的呢,主要是通过两个转化来实现的:一是把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N个问题;二是把N个问题转化为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自主解答。学生在获得工作任务后,就把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有机统一起来了。工作和学习有时具有内在统一性,当人们主动地进行构建学习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是通过提出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来体现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就是依据‘三个服务’的要求提出来的”[3],“三个服务”是指思政课教学要为职业、专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些选题的特点就是能把思政课的理论与专业课的内容相结合,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调整汽车产品结构和机电产品结构有何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改善环境有何重要意义等等。
  4.个别指导与一般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师点评和学生讨论是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比较好地实现了个别指导与一般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师点评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发言或体验式讲课的内容进行的点评,点评的标准就是上文已述说的四条。因此,点评的针对性是很强的,是对个别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的个别指导。好的表扬,差的批评,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只要点评公平公正,都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激励。在这里教师的点评是否科学是否点评到位很重要,好的点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这种点评与讨论是在全体同学的参与下进行的,是依据教学计划的进度进行的,所以,这种个别指导与一般教学的要求是有机统一的。
  四、转变教学观念是推广选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是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大胆探索和推广选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运转模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求真就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有创新思维,还要有勇于吃苦的革命精神。因为探索创新就需要对所教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重新备课,而这是需要付出高强度的艰辛劳动的,如果没有勇于吃苦的革命精神是做不到的,在高强度的劳动面前会让人思而却步。
  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世界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一教学模式虽然在历史上发挥过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疏远,机械呆板、划一的填鸭式的方法导致教学矛盾突出。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运转模式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就是要大胆探索和推广选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运转模式。如前所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和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宏观教学体制模式,是一种具有普世性质的教学模式,要把这一教学模式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单元教学中,还必须找到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或中观教学模式和微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中观教学模式或课程教学模式,是宏观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是可供选择和推广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推广和选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而应采用典型示范和利益诱导的方式进行推广和选用。采用典型示范和利益诱导呼唤推进学院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学院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的必然要求,是推广选用先进教学模式的根本保障。推进学院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做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统一。如何实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需要专文探讨,这里只好搁笔。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陆祖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应用与教学设计创新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崔义成,张西平,徐 瑛,廖继红.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9195.

本文选自《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第一论文网QQ712086967,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以质量提升为主线的中职汽修专业“三化一体”

下一篇:中职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改革的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