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应对方式分析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应激状态的持续,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问题。高职大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更为严重,据有关调查表明:高职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低于全国青年常模[1]。目前,全国在校高职大学生已近800万人,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2]。如此庞大的青年群体,其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深刻认清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引导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据研究分析显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自控力差、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躯体化、自卑、焦虑等,还有少部分学生患有抑郁症、恐惧症等神经障碍。除了上述心理特征外,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
1.不认同高职引发的悲观心理
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以及现行的高考制度和社会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不高。加之,人们对高职院校了解的太少,不少家长和学生将选择高职视为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有家长和学生抱着“学习不好,不成器,上高职混几年,打发时光”的想法。这种由于认识上的偏见而导致的悲观心理,尤其在刚入高职院校的新生中较为普遍。当前,还有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部分人从金钱利益的角度去否定读书的价值,这些偏激的观念和思潮极容易导致高职大学生产生更加负面的消极心理。
2.不熟悉专业导致的迷惘心理
受年龄、阅历所限,大多高职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都很盲目。基于肤浅的认识或所谓的兴趣爱好,填报志愿时看似很慎重,可到校后真正了解专业后又觉得不是自己的理想,由此心里感到很迷惘。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然而一直受传统学科知识教育“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的影响,高职新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和心理调适的周期。
3.目标不明确产生的惰性心理
理想是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明确的航向;没有航向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有的学生认为离毕业找工作的时间还早,可以“喘口气”“歇一歇”,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目标在哪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特长是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宏观上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实施?正处年龄转型的高职大学生往往缺少理想和追求,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之自我约束力较差,由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惰性心理。
4.家庭贫困导致的自卑心理
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参见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较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更高。由于从小家庭贫困而导致不少高职大学生有着较重的自卑心理,这是一个既需要经济资助更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体。
5.自控能力差引起的厌学心理
由于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只要老师稍放松管理和引导,就容易沉迷于玩游戏、玩手机、谈恋爱等各种玩乐中,甚至于酗酒、抽烟,打架斗殴,无心思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我家里有钱,以后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有些学生的家长自己就是开公司搞企业的,因此认为毕业后在父母的企业安排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觉得读书无用而且辛苦,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动力不足。
6.盲目乐观造成的受挫心理
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知自我,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样样都行,在校时竞争干部却屡战屡败,不免“很受伤”。更大的打击,是不少学生在求职时,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招聘一场接一场,却连连吃闭门羹。由此一蹶不振,产生受挫心理,甚至感到前途无望,心灰意冷。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以上所分析的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较为突出,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多方压力的激增,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及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早在8年前就敏锐地认识到开展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体制到机制、从课程到活动、从方法到技术、从教育到疏导,构建了一套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效的体系,并针对高职大学生各阶段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表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1.建立心理普查档案和跟踪档案
每年为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普查一般选用的是UPI问卷与“核心技能自评”。以2013级新生为例,参加此次普查的学生共3098人,施测率97.98%。有效问卷共3098份,有效率为100%。普查结果总体情况:
第一类:想轻生者(第25题做肯定回答者)。
学院通过这项工作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特征分布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约谈和开展团体辅导工作;对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结合测试结果进行个案辅导,提前进行危机干预,并建立起跟踪档案。
2.注重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入学初普遍存在的悲观、迷惘心理,心理康健教育与咨询中心及早介入,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根据系部、专业不同的需求,推出十几个主题的入学教育菜单(心理篇)供学生们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每年的军训期间分别组织书签、“阳光彩页”进宿舍、进军营,以及手语、话剧表演等慰问活动,将健康的心理知识、阳光的大学心情传递给每一位新入校的大学生,通过举办自信心训练和专业教育,尽快让新生增强对高职的认同以及对专业的熟悉和热爱。针对大二学生普遍存在的惰性、厌学等问题,心理、思政、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师以及辅导员将思政教育、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共同致力于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方法、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加之严格的日常管理,
有力地扭转这个阶段学生心理上出现的认识偏差,从而也有促于解决学风不优的问题。对毕业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让他们从容应对求职中遇到的心理落差。此外,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5·25”心理健康月活动,让每一名学子都感受到健康心理的阳光雨露。
3.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共性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重心从个体的障碍性咨询和危机干预逐步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上。学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设,还开设有相关的团队合作能力训练、自信训练与情绪管理、交流与沟通能力训练等选修课程,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交互交流中认识到自身的心理、性格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自觉进行调整。
4.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
构建了“宿舍—班级—系—心理健康辅导员—院”五级心理预防预警工作体系。借助校园网资源,创造性地构建了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心雨桥,利用留言板、QQ、邮箱以及在线心理辅导,建立和学生心灵的联系,可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既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又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同时还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心理测试,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特别注重对贫困学生自卑心理的引导,通过“自强之星”评选表彰、组织观看励志电影、高年级及毕业生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5.创造设施先进、师资充足的教学和咨询条件
教学工作场所面积达120多平米,设有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测量室、沙盘室以及宣泄室; 配备了电话、电脑、打印机、录音笔、相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有心理测量软件,放松椅,沙盘等专业设备;购买了300多套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书籍。专兼职50余人参加了全国全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10余人专兼职国家级咨询师常年轮流值班接待学生咨询。为心情不好的学生提供发泄室、聊天室等场所,有效舒展情绪。
6.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相结合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相互统一,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在教育内容上相互渗透,这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课程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实施,努力用心理学中的理念和方法去帮助同学们树立职业理想与目标,消除同学们迷茫受挫的心理。
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同时期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从业者们必须始终抱着高度的责任感,用爱心去融化学子心灵,用策略去应对心理的危机。
[参考文献]
[1] 张 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
[2] 孙氏灵.高职学生成就目标、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3] 周 荣.试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本文选自《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第一论文网QQ712086967,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